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文明周刊> >正文
吉安发展为何需要 重塑“士文化”
2019-03-13 09:17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9

位于白鹭洲书院内的情景再现微缩景观:放榜记者李夏署摄

10

白鹭洲书院的庐陵文化廊桥记者李夏署摄

11

远眺在建的吉水·中国进士文化园记者李夏署摄 

编者按

引贤聚才,引技术引资金引先进管理理念,特别是为吉安籍在外高层人士搭建一个共谋吉安发展的有效平台,是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的工作。众多吉安籍在外高层人士也一直关心关注着吉安的发展,或在每年的座谈会上,或以书信、发表文章的形式,畅谈对家乡发展的理念和所思所想。江苏大学教授、博导,柳州市人民政府顾问,吉水籍在外人士庄晋财就是心系家乡,并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的代表之一。本报特刊发其在去年参加“吉安籍在外高层次人才返乡座谈会”后写成的文章,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热忱欢迎其他吉安籍在外人士多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并为本报投稿。

庄晋财/文

1992年离开家乡去四川求学,至今已有26个年头,这次荣幸受家乡政府之邀,参加“吉安籍在外高层次人才返乡座谈会”,对笔者来说是第一次如此用心去感悟家乡。

虽说离开家乡之前曾在这片土地上生长、求学,但毕竟那时少不更事,只把家乡的一草一木当作自然的存在,很少去思考其中的“为什么”。事实上在这次回来之前,我也无数次回来过,但仅限于探亲访友,对家乡的认知一直是停留在26年前。我常说我是草根,广东是祖籍地,江西是出生地,四川是读书地,广西江苏是工作地,飘到哪里都是家,因此之前还真的没有很好地去感悟过生我养我的吉安,不知道她的独特究竟在哪里。

大家都在谈论家乡的发展,跟着30多位真正的“吉安英才”,我告诫自己要边走边听,边看边学。这次”做有心人“,让我这个草根这次对家乡的独特韵味有了一些了解,算是一种难得的收获。

说起家乡的发展,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文化”。在大家看来,“文化”这东西就像一种“基因”,深嵌在当地的经济社会当中,才造就了一个地方无法模仿的“特色”。谈起吉安的发展,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是“庐陵文化”。说起庐陵文化,最令家乡人骄傲的就是“状元和进士”,因此活动期间我们考察了“庐陵老街”,庐陵老街里的陈总是位有心人,他把吉安古代科举中的吉安籍进士全部找齐并以县为单位划分,将名字镌刻在一面进士墙上。在这面墙上,我第一次知道吉安有17位状元、18位宰相、2900多位进士,所谓“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金庐陵”果真名不虚传;回到我故乡吉水县,文广新局的领导带我参观考察,自然也是古代科举的吉水辉煌:6位状元,521位进士,位列吉安各县市之首。来到县委县政府正在大手笔建造的“吉水·中国进士文化园”,在环境优美的仿古园林里漫步,仿佛聆听诸多大儒布道,不免觉得自己也变得有文化起来,以至在县里的座谈会上,不自觉地就谈到了如何把传统文化嵌入到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再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小镇水南,那更是具有“中华状元第一镇”的美誉,那里历史上出了彭教、刘俨、王艮三位状元,号称“五里三状元”。当我来到刘俨状元家族的祠堂,看到族人正在祠堂里为今年考上大学的学子举办“升学表彰宴”时,我想,在不远处青山绿水环绕的古墓中的刘俨状元,或许看到后人的勤学也会有一种欣慰吧。从吉安到吉水到水南,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距离“状元”是如此之近,难怪人们一讲到“庐陵文化”,就会脱口而出说出其“状元文化”的核心,一想到发挥吉安传统文化的作用,就会不假思索地确定要嵌入“庐陵状元文化”!

笔者有个习惯,就是凡事喜欢刨根问底。当大家都在说吉安的发展要努力嵌入“庐陵文化”的时候,我就在问一个问题:“庐陵文化是指什么?”有人会说,“当然是状元文化啊”!听着好像没有错,毕竟有过这么多状元的辉煌历史。不过一细想,“状元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怎么才能嵌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这个问题好像并没有多少人去思考过。在吉水座谈的时候,有人说想打造“书院文化”,因为吉安历史上有过200多座书院。我又仔细一想,“书院文化是指什么?怎么才能嵌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好像又是没有答案!我觉得,目前大家对吉安文化的认知还是比较粗线条的,“庐陵文化”是以地名命名,“书院文化”是以建筑物命名,“状元文化”是以功名命名,很难从这些“文化”上理解其内涵是什么。我们去外地考察,看到别人主张的地方文化会有十分清晰的“内涵”:比如“孝文化”、“虔文化”、“儒文化”等等,因此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要嵌入文化就知道如何去行动,行动多了就成传统,传统积淀就成文化,才能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那么,吉安的“庐陵文化”、“状元文化”、“书院文化”倡导的精髓是什么?那天在“吉水进士文化博物园”漫步,以及后来到万安县农村考察,看到如今家乡的发展状况,我觉得如果用“士文化”来重塑我们家乡的乡土文化,显得十分恰当。我在这里说三点理由:

一是“士文化”能够彰显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拆文解字特别有意思,据说在《说文》中,“士”就是“事”的意思。“士”字的结构“从一从十”,意指特善于做事,从一开始,到十结束,因此“士”就是指有能力的人,因为有能力的人才能把事情从开始做到结束,得到圆满,而不会半途而废。这样一来,就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士”了,每个人都要经过努力才能成为“士”,要做事能够坚守的人才能成为“士”。但是,“士人”又是属于大多数人,在古代特指“庶民与大夫之间的阶层”。在一个社会中,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卿大夫”,当然“卿大夫”可以成为“士人”向上的目标。一般的庶民如果不是不思进取,有恒心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有可能成为“士”。因此,“士文化”是鼓励积极上进的文化,同时又是惠及大众的文化,“士”与“农、工、商”各阶层一起,推动社会进步。由于古代的“士人”在没有步入“仕途”成为“卿大夫”之前,是属于不当官不掌权的大众阶层,但又不同于“庶民”,有他们独立的品格。有人把这些品格归结为:一是自由的身份与独立的人格,士人极其自尊。所谓“文士爱名节,重义轻利”,能“过盗泉而不饮”;二是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与抱负。所谓武士“重然诺,轻生死”,尊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见,“士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憧憬“天下大同”,讲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这些恰好也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难怪有人说,“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与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刘降渝,2004)。

二是“士文化”符合吉安历史传统的长期积淀。以“士”重塑吉安文化的贴切之处在于:首先,“吉安”的“吉”字,恰好是一个“士”字加一个“口”字,如前所述,“士人”是很多人组成的一个阶层,而且是一些有能力的人。如果一个社会以这些人为主导力量,允许这些人参与社会治理,就会天下太平,社会有序,正契合“士人开口,天下吉安”的要义。其次是大家熟悉的“三千进士冠华夏”的庐陵“进士文化”,我们吉安有如此多的“进士”,这些饱学之士未必个个都成“卿大夫”,但这些“文士”倡导的读书文化,一直恩泽后人,激励一代一代吉安人尊师重教,苦学本领,成为善于做事,能够自始善终,成就伟业的“士人”。这些“士人”正是吉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吉安除了有历史上科举的“进士

文化”辉煌之外,更有当代井冈山革

命斗争的“勇士精神”。和平时期“进士文化”勉励大家努力读书,掌握知识改进社会,革命时期则需要有“大无畏的勇士精神”,骁勇善战,保护山河。吉安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统计,全市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5万余名,开国将领140多位,这些“勇士”应该成为吉安人民世世代代的楷模。以上足以表明,在吉安重塑“士文化”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的,意义非同凡响。

三是“士文化”便于吉安社会发展的深度嵌入。吉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倡导“士文化”,鼓励各行各业的人们,凡做事必认真,不做无用之人,要做有识之“士”:读书人汲取古代“进士”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成为博士;科学研究者汲取古代状元追求卓越的精神,成为院士;社会管理者汲取古代名仕心存百姓的精神,成为贤士;生产者汲取古代能工巧匠的敬业精神,成为匠士;国防安全守卫者汲取古代将士的不屈精神,成为勇士,等等等等。显然,由于“士文化”的内涵清晰,在具体运用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可以根据不同领域的不同特点,提炼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而让吉安“士文化”深深嵌入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当中。那天在座谈会上,笔者表达要重视草根创业,就是希望吉安人民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充满智慧的头脑,努力成为成功人士。试想,如果我们以“士文化”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教化人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向“士人”一样,不断向上攀登,“从一而十”,以天下为重,有家国情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努力成为博士、院士、贤士、匠士、勇士等有识之士,那么,我们脚下的那片土地怎会不“吉泰民安”呢?

在笔者看来,“庐陵文化”、“状元文化”、“书院文化”的精髓包含在“士文化”当中,但“士文化”要比上述文化内涵丰富得多。千百年来,吉安这块热土涌现出如此众多的进士、谋士、贤士、匠士、博士、院士、勇士等等文人志士,给了吉安“士文化”最好的诠释。“士文化”推崇的“道”与“德”,不仅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是吉安千百年来历史沉淀的精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重塑吉安“士文化”必将会在未来的岁月里大放异彩!

让我们行动起来,为重塑吉安“士文化”献计献策,让我们都成为重塑家乡文化的“谋士”!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