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南
在吉水水南,有一条美丽的泷江,源起东固,流经白沙,一路奔来,曲径迂回,到了下游,便是现在的水南。那里风景美丽、民风淳朴。

在吉水水南,有一条美丽的泷江,源起东固,流经白沙,一路奔来,曲径迂回,到了下游,便是现在的水南。那里风景美丽、民风淳朴。

水南以水著称。偏于一隅的水南泷江,散发着原始之美,堪与桂林漓江相媲美。泷江两岸,山川秀丽,风景优美。自水南镇高中村岸开始,顺水行舟,轻舟泛波,一动一静,让人产生水南就在泷江两岸的感觉。泷江之水,静静流淌,清明如镜,随手捧上一口,甘甜无比,绝对没有一丁点的污染。远远望去,青山碧水中,渔工划着竹排,一声吆喝,几只鸬鹚钻入水中,浮出水面时口中叼着活鱼,这分明是一幅美丽的鸬鹚戏水图。只有工作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有这眼福。船进入泷江河中段,只见悬崖峭壁,奇潭深渊,与山相连,映入眼帘的关帝庙、龙王庙,虽历经沧桑,仍巍然屹立,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掬一把水南泥土,感觉沉甸甸的。这是一块红色土地。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公略县就建于此,这里留下了毛泽东、朱德、曾山等革命先辈的足迹。保存完好的西堡祠堂,曾在这里召开赣东片苏维埃共产党代表大会;公略县旧址尊德堂,毛主席曾在这里写下了“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的著名诗句;光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三百多名,如今镌刻在水南圩镇怀德堂墙壁上。那些无名无姓的,难计其数。

踏进水南,便可感受她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圩镇老街上,木门木板古旧店铺林立,青石卵石铺成的街路,再现了当年市街繁盛的景象。境内香火旺盛的西华山、玉华山和五圣山寺庙见证着千年古镇的兴衰。凝望着九栋十八厅的水南石建筑斑驳墙壁和墙垣边上的野草,顿觉古韵绕梁,颇有时光倒流之感。这里至今保存完好的金城古书院、陈家湾十八学士景点向世人昭示着水南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因而也就不难理解这里为何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一门三进士,五里三状元”就出自水南,且居住在泷江河两岸,相隔不过十余华里。明成化年间、水南夏朗村刘俨、泷头村彭教、带元村王艮,均在殿试中中榜状元,按照今天的解释,一个乡镇三人在全国科考中独占鰲头,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感受水南的绿色,那是別有一番意境。群山叠翠,岗峦起伏,林在山中,村在林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自然生态美。我惊叹大自然的神奇,惊叹上帝天工开物,把美赐给了水南。我在水南工作了六年,我记得有一年下乡,宿在芦源山下村深山农家,林海涛声,伴我入梦,不知睡得有多沉多香。一觉醒来,竟日照床幔,推窗远跳,一幅山村晨照图映入我的眼帘:远处山泉叮咚,流进了山间小溪,太阳射进了深山和村落,到处都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林中不知名的鸟,戏嬉追逐,一声一声啼叫;屋后翠绿竹林,仿佛被雾霭绕缭着;山谷之间的梯田里,山民吆喝着水牛在犁田。我被眼前景象陶醉了,这是一幅天然去雕饰的山水画,不论多少年过去,我的脑海中都清晰记得那种美景。

今日之水南,几经沉浮,几经变化,早已是经济富庶,欣欣向荣的小城镇。一大批能人、商人脱颖而出,深圳龙华建有“水南一条街”,出门便听到水南乡音。站在中国历史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水南,感受水南,足以让我们对她发出深深的感叹!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