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社会> >正文
樟枧村,一个水做的村庄
2019-02-19 08:52 来源: 吉安新闻网—吉安晚报

2

樟枧村景色

永新县石桥镇樟枧村历史悠久,始建于宋朝,距今有千多年的历史,方圆一万多平方米,270多户农户,近1300人口,耕地面积1300亩(水田1000亩),公路横贯村北,南靠义山,西依长岭,山岭顶上有一口约80平方米的天然池塘,塘边古松、草树繁茂而青翠。

村内有千年的古银杏、古黄檀,几十棵古樟树和几十棵古柏树相互映衬,环境优美、宁静和平。村内水源丰富,素有“六水(瑞)归一”之称,源于义山碧波崖的水源经流村庄而奔入村北禾水。村内水渠纵横,池塘星缀,流水渊源不断,清澈甘甜。自明朝发展鱼苗产业以来流传至今。村庄东、北、南三面农田成片而平整,土质肥沃,灌溉便利。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樟枧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流水不断   泉水喷涌

初见樟枧村,一脉碧绿沁凉,游鱼细石清晰可见的水渠在村中央缠绵蜿蜒,形成鬼斧神工的聚宝盆形状。村里呈三角形分布的三口千年古井,其中一口古井至今泉水日夜喷涌、清冽甘甜,村民都爱饮用,且亲切地唤作“聪明泉”(因古井为村里明朝成化年间官至二品的右都御史刘敷出资兴建,刘敷是樟枧村出的最大官员和最有学问的文人;另外明朝嘉靖年间村里出了位文学家叫刘孔愚,著有《衡订集》,至今部分地方中学课本还收录有《衡订集》的文章;同时,村里的孩子皆饮过此井水,考上大学者众多,甚至好几位出国留学,成为硕士生、博士生。综此上述,故曰“聪明泉”)。最令人惊叹的是,村后一座绿树成荫的山上,有一口约为80平方米的天然池塘,塘水从未干涸。塘边古松繁茂,花草葳蕤生机。这口被尊称为“圣水”的神奇池塘,就像是一颗璀璨的宝石。历经漫长岁月的侵蚀,依旧光彩夺目。

四季变幻  摇曳多姿

如果多几次游览樟枧村,你会发现,樟枧村又像一条色彩变幻、引人入胜的画廊。春天,画廊的主打色彩为绿色。蓝绿的远山、青绿的禾苗、嫩绿的小草、幽绿的溪水、黄绿的苔藓、浓绿的藤蔓……宛如无数绿色小精灵在调皮地与你捉迷藏。层次分明、摇曳多姿的绿,定让你心旷神怡,如同在欣赏一段起伏跌宕、妙不可言的交响曲。夏天,画廊更多地呈现出金黄的颜色。金黄的稻穗、金黄的野菊花……就连村民的吆喝与孩童的梦呓,也涂抹了一层金黄的色调,那是丰收、大气、张扬的颜色。秋天,一片片悠然飘落的枫叶,折射出红彤彤的光彩;一枚枚红透的果子,昭示着村民甜美的生活。冬天,樟枧村凸显出天然本色。这是一种穿透时空、内涵丰富的青色。青色的屋瓦、青色的墙面、青色的小巷……记录了历史的沧桑,演绎出一个个古老的传说。四季色彩不同,而每天不同时段的樟枧村,色彩也变幻无穷。

文风鼎盛    福祉延绵

樟枧村以文风鼎盛而名闻四乡。明朝三世二品右都御史刘敷,字叔荣,号扬休轩,刚正不阿,威震朝野。明嘉靖年刘孔愚,字可明,号双泉,著有古今名著《衡订集》,至今中学课本还保留。近年来该村的大学生、留学生、博士生层出不穷。村头气势恢宏的刘氏家庙,始建于明朝,改建于清朝,至今保留两块记录村里辉煌历史的石碑。那硕大的顶梁柱子,那精美的门窗木雕,那隐约可见的红军标语及宣传画,无不飘逸浓浓的文化气息。还有村中央由6栋连片明清古宅组成的古村落(以前是一座私塾学馆),虽已经废弃,但可以想象当年血气方刚的书生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情形。5座庄重典雅的坛神庙,分布在樟枧村的不同方位,年复一年地静静守护村里的福祉。而3座古色古香的祠堂,如今变成村民的文化俱乐部。每逢农闲时节,由农妇组成的“巾帼鼓乐”剧团,以各种鼓类为主要乐器,自编自导自演地道的农家节目,在2006年全县首届农村文艺调演中荣获第一名。

这就是樟枧村,一座水做的村庄,一座联结古代与现代文明的桥梁,一座让人迷醉让人沉思让人惊叹的文化殿堂。

记者陈一雪/整理

责任编辑:王伟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