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美文•美图】井冈山关北古官道(三)
2019-01-21 09:47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袁晓赫

古官道上的茶亭、客栈和“字纸亭”

关北茶亭的历史,代代相传,可以上溯至明清时期。明清时期,茶亭修建进入繁盛期。那时,商业交流日趋频繁,各地民众纷纷出资,筑亭煮茗,普惠行旅之人。商品经济的发达,使得长距离贸易运输越来越频繁,官道也延伸至更多地方。崎岖艰险的山间小路、熙熙攘攘的交通要道、人头攒动的山口桥头,处处可见茶亭的身影。茶亭,成为古道上不可缺少的风景。

关北古官道设立茶亭、客栈的标准,资料尚未找到,只能按关北的实际情况来观察,大致是“十里一亭,十里一铺”。

比如,客栈设立:举拿山老街、厦坪老街、石门、碧溪、小通横店为例,各自距离最近的多为十里左右。

五雷仙上的月亭

五雷仙山脚下的凉亭。  (资料图)

关北凉亭设立:关北垅里的南岸至碧溪古官道上的马石垇亭,茶坪的念先亭,山陂楼至五雷仙山脚下的凉亭,石门亭,各自距离最近的,也多为十里左右。

据说,古时,凉亭都备有茶水、食物、被褥等物,供往来的行人使用。路人用后会自觉留下零钱,再由住在山下的护道人购买添置新的物品。

再观察小通村的凉亭:小通历来是永新、遂川、泰和三县的交界处,有通往关北的五雷仙上的“望亭”、南瓜垇的凉亭,通往厦坪的“锡龄亭”,通往泰和的高邮岭上的“高邮亭”,通往遂川的狮形坳上的凉亭,这五个凉亭各自距离最近的,也多是十里路左右。

古时,凉亭叫茶亭。从小通田南村背走上五六里,便到岭头“狮形坳”,那里有个凉亭,公路未通前,古道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传说,以前凉亭边搭有木棚子,住着一位老庵人。她施茶修行,日日为过路挑夫、皮箩客、行人烧水煮茶。最多的时候,一天烧十多担水。

此等善人在关北比比皆是,敦厚纯朴的先人把在古道上建亭修路,施茶施点心,看成一种功德和修为。

山野古道,孤悬一亭,行人至此,劳累可得小憩,风雨可得暂避,日夕可得安歇,饥渴可得到餐饮,足以见前人的用心和善良。以今人的眼光看,古道凉亭是当时人们积德行善、追求和谐的一个历史见证。

先人们施茶行善的遗风一直延续下来。一直有人出资修缮日渐废弃衰弱的凉亭,至今还有逢年逢节打扫凉亭供茶水、铺修道路锄路草的习俗,使这些散落在群山之中古道上的凉亭经过了历史风雨一直存续至今。

古官道上还建了“字纸亭”。过去,读书不易,所以那个年代,对文化、文化人除了尊重,更有敬畏。关北有老人回忆:民国末期,拿山厦坪已有几所“新学堂”,都是当地乡贤筹款集资办的。现在从厦坪官路上进沉塘村路口的商校,原址就是“文化学堂”。“新学堂”拿山街、石门等地也有。

“仓颉造字,天雨鬼哭”,过去有敬畏文字的民俗,怕学生犯忌,古官道上多处建了“字纸亭”。说是亭,其实就是二尺见方,三尺见高,面上无顶,便于读书的学生焚烧写过字的纸。过去,不准用写过字的纸抹桌子,更不能擦屁股,所以,只有烧掉。 

古道茶亭

古道。  (资料图)  

古官道是“扁担”挑出来的

记得当知青第一次担远路,老表再三劝说:“路头灯芯,路尾铁砣,少担一点。”我只挑了30斤,差一点坚持不到终点。后来,经过几年的挑担、背木,也深切体会到山里劳作的艰辛,才懂得那些古道上脚底下的石板、石条,石头为什么发光发亮。可以说这一条条古道都是一代又一代老表肩挑重担挑出来的。

关北到永新要挑一整天,到遂川县城也要挑一整天。古官道上走的最多的是挑夫,挑夫中单个挑的可能是事主,成群结队的则是雇来的。在厦坪工作时,有老表说:过去,厦坪街上、拿山街上、石门都设有镖局,永新、遂川也有。当地事主,货少就自己挑,如出货多,就请镖局帮忙。请镖局的好处就是安全,毕竟天下既有“日丽风清”,也会有“月黑风高”。如有回货,又可请镖局顺带挑回。   

我印象最深的是镖局的扁担和撑棍与众不同,镖局的扁担两头都用铁皮包的,撑棍着地的一端也用铁皮包着。万一遇见歹徒,镖局的伙计们舞起“扁担拳”“撑棍拳”。那些歹徒还不慌不择路,四处逃窜。

据说,武术,关北人俗称“练打”。解放初期,关北最有名的打师叫猴俚师。他教徒弟们就地取材,除了扁担、撑棍、客厅的板凳、灶台的水钩,甚至锅盖,都可用来防身。他还说,用来劳动的,是工具;用来防身的,是武器,绝不能去害人,害人就成了凶器。武馆里的徒弟平日里务农,要送货,就去当镖局的挑夫。

挑夫行业中流行着“打油诗”:“三日肩膀四日脚,五日六日追不上。”意思是说:挑了三天的货担后,肩膀就不会痛,走了四天的路程后,脚不会疼,若挑了五六天的货担,走起路如一阵风,人家再也赶不上喽!

挑夫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行头,外罩一件坎肩,脖子上挂一条毛巾,肩挑一担货,手持一根撑棍。

休息时,撑棍用于支撑货担,使肩膀上的压力得到缓解,挑货时可把撑棍放到空肩上,撬起重肩上的扁担,使单肩挑变成双肩挑,这是把力气发挥到极致的一种巧妙方法。另外,撑棍还兼作拐杖,上、下岭时可助一臂之力。

村里有个中年人,年轻时,专作挑夫。他的肩头完全变形,好像长了两个馒头。他说,货担分配也大有讲究,前轻后重,前短后长,歇担时,用撑棍支撑扁担,前头悬空,后担着地,把头探过扁担慢慢地换肩,这种换肩方式叫“落地换”,货担的前后位置始终保持不变。起担时不必弯腰下蹲,可省一大把力气。

他还介绍,以一百二十步左右为“一换”,集体换肩,动作整齐,方向一致,这样方便为其他行人让路。每走五公里左右休息一次,喝口水,抽袋烟,聊会天。晚上住店,一定要用热水泡脚,然后喝点老冬酒解乏,饭后即仰躺于床上呼呼大睡,第二天一早,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出发了。

“扁担”必带的宝贝

挑夫们介绍,走远路,有几件宝贝少不了:“头上的斗笠、脚上的鞋,男子腰巾随身带,扁担撑棍不能少,竹筒罐俚定要带,加带一筒老冬酒,赛过天上老神仙。”

戴斗笠主要为防日晒雨淋;路途休息时,又能扑风干汗。

鞋指草鞋,草鞋容易损破,必须多带几双。当地风俗,送草鞋,一般送两双,也有四双,图个吉利,去一双,回一双,意为祝愿平平安安回家。

腰巾的作用,有顺口溜:“罗布毛巾八尺长,冬天滚(热),夏天凉”、“罗布毛巾蓝或白,农家男子离不开,裹头系腰又擦汗,还可垫坐做兜袋”。

撑棍的作用很大,背木时,木头横在山坡,可以用之当撬杠,山路陡峭时可以用之当拐杖,挑担时靠它把重量分散之双肩,歇脚时又可用它作支撑。

挑远路挑重担,必须用木扁担,挑夫的扁担可全都是木的,而且,扁担两头的扁担钉都是铁做的。这样,就可完全杜绝长途挑担时扁担断裂或者货物滑落的事故,确保了人身和货物的安全。

在村庄里,看各家的扁担成色,可以分出谁是“老扁担”,谁是“嫩扁担”。房东老表的扁担挑了几十年,已经泛得发紫,弯成弓形,那是“老扁担”;油光发亮,泛红的木扁担,也是挑了四五年以上的“嫩扁担”。根根扁担,渗透了它们的主人多少汗水啊!

说起竹筒竹罐,山里人习惯用毛竹做容器装水装菜饭,还要装酒。小通村地处山沟,田远山深,到田里山上干活,需早出夜归,得携带竹筒竹罐。为此,除戏称小通人为“山牯佬”外,再加个“竹筒佬”。

所谓竹筒,就是锯下留有两节的毛竹,保留一节,在另一节上打洞、加塞,再做个提手,能装水、装老冬酒;保留一节,锯掉一节,另做盖子的叫竹罐,能装米饭、米果、米糕、小菜。行远路,挑夫中午不进店,在途中路边吃。竹罐还可带路菜。所谓路菜,关北人家的路菜全是辣和咸:霉豆腐、辣萝卜、辣酸菜、辣豆子、剁辣椒等。关北人无辣不成菜,有辣好下饭。剁辣椒可单独下饭,更可作为所有菜的调料。

路菜是干粮之外的补充,它好吃,不易坏,方便携带,路菜须在上路前准备,能够下饭是一个要求,容易携带不易腐败是另一个要求,也是很重要的要求。据说,林则徐发配新疆伊犁戍边,一共走了8个月,其日记中就有路菜的记录。虽然林则徐曾官至两广总督、钦差大臣,记录下的路菜,也不过是云南大头菜和炒酱,非腌即咸。

路菜慢慢地也演化到日常菜肴中,如干辣椒炒萝卜干、干辣椒炒干笋、干辣椒炒酸菜等,可以看到路菜的变化。

路菜无疑为旅途增添了更多的滋味。当然,这种滋味,应该是人生的酸甜苦辣咸。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