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美文•美图】再上井冈山
2018-12-24 09:17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IMG_20180830_161215

 

美丽的神山村   记者王 真 摄

□王丛飚

第一次上井冈山上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一家国有企业做杂志主编,公司党员搞活动,我随队上了井冈山。记得那时上井冈山的路没铺沥青,汽车在路上摇摇晃晃。但是大伙儿都很向往,一路有说有笑的,很是热闹。

那时井冈山已改成县级市。大伙在宾馆安顿好,然后就去参观。不知谁提议的,好多人都兴高采烈地穿上了红军衣服,美美地秀了一回。我到处给人拍照,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参观了黄洋界、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毛主席旧居等。每当听到讲解员那声情并茂的讲解,大伙们都激动不已、心潮澎湃。我也是热血沸腾、感慨万千,尤其是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看到的真实物件,仿佛历史就在眼前。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由弱变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强中国!事实也已证明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才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才是中国人民的引路人。他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多么精辟、伟大啊!

参观了一天,大伙意犹未尽,晚上又去逛夜市,领略井冈山的风情,美味美食,购买井冈山的土特产品。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但总觉得没看够井冈山,总觉得缺点什么。一种再上井冈山的情结在心里,久久不能散去,且越来越强烈了。

2017年,深圳文学学会的陈韦冰向我建议,希望学会组织一次井冈山采风之旅,我立即同意了,哪知随后一场变故,井冈山之行只好推后了。经过一个多月的安排、布置、准备,9月25日,我们一行22人终于出发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采风队伍中的苏曼华大姐,她是原深圳文联副主席,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算上这次,她已是第八次上井冈山了。她与井冈山很有情缘,她的电影《我们手拉手》讲的就是井冈山孩子们的故事。

我们一上井冈山,首先在游客中心下车,这游客中心以前是没有的。那宽阔、气派、现代化的大厅一下子展示在眼前,令人感叹、令人舒怀。上山的道路已是平整的柏油路,交通标识清晰、明亮,一改十几年前的模样,更有那到处点缀的小洋楼民居,令人惊叹!由此可见井冈山的老百姓已今非昔比了。

我们的住所在井冈山的山腰。中午午饭在井冈山的一家农民饭馆里,根据大伙的要求,终于吃上了红米饭、南瓜汤。我早早吃完饭就到旁边的农贸市场转悠,发现井冈山的姬松茸菌特别多。这种菌在深圳不多见,我正好喜欢这种菌,常常用来下面条吃。于是,我与一个卖姬松茸菌的中年妇女聊了起来。

“你这姬松茸怎卖的?”我问。

“98元一袋。”她说。

“我买得多,你便宜点,行吗?”

“可以,你要多少?”她问我。

“四五斤吧!”

那妇女高兴地领我进了她对面的门店,一下拿出六七包来。我打开包装查看,菌还算干净,色泽也好。我一下购买了四斤,给了她四百元。那妇女十分高兴,还特意留下了她的电话和微信。我说:“好吃我以后还会再买,但是一定要干净。”她说:“你放心,我们井冈山人说话算数,我一定保质保量。”我在那妇女的摊位上继续与她聊着,她告诉我,她是井冈山神山村人,每天都上山来摆摊卖土特产,早出晚归,一年可以挣上四五万块钱,家里修有一栋三层的楼房,一个儿子还在深圳宝安打工。她还说她们神山村是习总书记去过的扶贫点,现在她们村家家有新楼房,已经脱贫了,每人年均收入差不多2万元,主要经营土特产。我告诉她,我们吃过午饭后就要去神山村参观。她高兴地又给我讲起了神山村,邀请我们去她家的农家乐做客。

下午我们驱车去井冈山神山村参观。由于交通不便,全村54户231人,贫困户就有20户49人,曾流传一句话:“嫁人莫嫁神山郎”。

2016年2月2日习总书记带着党中央的深情厚谊,来到神山村视察,并做出了“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殷切嘱托。神山村人依托自己的资源,创造条件,大力开展扶贫工作,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我们来到一家农民的院子里,女主人正在打糍粑。大伙儿连忙接过女主人手上的打锤,体验打糍粑的乐趣。我四处看了看,这里到处小桥流水,楼房像散落的珍珠分布在神山村的四周,很是幽静,每户农家房子都挂有农家乐的牌子。不一会糍粑打好了,女主人用豆粉一拌,用剪刀剪成小块供大家品尝。大伙围成一团品尝着糍粑,有的问这问那,有的选购土特产品,忙得不亦乐乎。眼看时已黄昏,大伙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神山村,向井冈山的另一个村子马源村出发。

一路上到处可见漂亮的民居楼房,全是水泥路,行车十分平稳。约40分钟,我们到了马源村村委会,刚好夜幕降临了。不巧的是正好遇上照明电路维修,我们只好在烛光下边聊天,边进晚餐了。

马源村村委会是一个全新的四合院子,十分雅致、清幽,每间房都标识清楚,办公设施齐全。201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播放革命老区井冈山市率先脱贫摘帽,第一个镜头画面介绍的就是马源村。看到马源村的四周,我为那漂亮的民居建筑叫好!如今这井冈山农民住的这么华丽、舒适,不知道要令多少都市人向往。我打心里佩服中国共产党,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和神话。如果说,我第一次上井冈山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传说,那么再次上井冈山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和传说,而是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十四亿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决心和信心。

井冈山,你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你是中国革命的传奇!你是中国革命的丰碑!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