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一手绝活闯市场——永丰乡土人才唱响乡村振兴曲走笔
2018-12-20 09:13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饶晓华、刘学武、罗浩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永丰县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他们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将自身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带动农民发展多元富民产业,成为群众心中致富的“领头羊”。

李冬卫:土壤改良、增产增收

12月17日,笔者跟随一群“取经”者,走进占地1960亩的永丰县恩江镇石桥村新天地家庭农场,300余名农民,有的忙着采收成熟的淮山,有的进行果树管理。农场主李冬卫也正用着扩音喇叭向前来参观学习的70余名种植户讲解他如何改良土壤自然环境,达到作物增产提质。

新天地家庭农场成立初期,由于农场土壤差异问题,偏酸性的土质给李冬卫的淮山和砂糖桔带来了不少麻烦。为改良土壤,李冬卫下足了功夫,通过利用蛋鸡鸡粪、甜叶菊、腐制木头、菌种等组合发酵,制作的有机肥堪称一绝,大大增强了土壤的肥力、通透性和解决偏酸等问题。

“以前这个土壤偏酸、板结,导致土壤缺氧从而导致根系活力下降,有害病菌、病虫特别是根结线虫喜欢这种酸化板结的环境,通过增强有机质后,提高土壤自身的抗逆性、保肥能力,农场的土地焕发了新的活力。”李冬卫介绍,土壤的肥力好不好要看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有多少,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做到精准投入。同时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的离子交换频率,减少土壤的相对质量,从而增加农作物与土壤有机物质的接触率,改善土壤的结构,减少土壤病菌。目前,该农场还实践创新出一次性施肥理念,通过调配把发酵好的有机肥施在每棵果树周围,再盖上薄膜,让其自然吸收肥力,做到省工、省时、省钱。

李冬卫介绍,改良后单个淮山就有1米多长,重量10斤以上,亩产可达8000斤到1万斤,产量是普通品种的2到4倍,去年淮山收入就达2000余万元。更值得祝贺的是套种的沙糖桔2019年将进入首个丰产季,预计产量600多万斤,将达3000多万元的收益。也让入股农场的21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有了长期稳定的保障。

钟光平:果蔬套种、多茬轮作

“乡亲们,现在辣椒很畅销,采摘辣椒后,一定要控制温度,把大棚盖好,受冻了,就不好卖了。”12月16日,冬日的天空中虽飘着冷雨,但佐龙乡富裕村光平家庭农场大棚里一股暖意迎面扑来,农场主钟光平正与入股农场的村民(贫困户)们忙着采摘青、红秋延辣椒,要赶在下午5点前把客商5000斤的订单备好。

20多年前的富裕村,村里大部分田地都用来种一年两熟的水稻,即使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单一的经营模式还是没有让富裕村富起来。高考落榜后,钟光平就回家和家人一起务农。结婚后,他父亲分了4亩责任田给他单干,但是种植水稻经济收入低,一直穷得叮当响,于是他琢磨着如何改变“种田产粮”单一经营模式。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朋友说种植早辣椒收入高。于是,他立刻跑到永丰早辣椒的发源地坑田镇上西坑村了解情况。回来后说服妻子拿出1亩地作为种植早辣椒的试验田,并从银行贷款1000元,由于技术不佳,不仅落下亏空还引来了一些人的嘲笑,为了还债,钟光平不得不考虑外出务工赚钱。外出还是坚持?夫妻俩协商一晚后,选择了后者,那以后钟光平没事就自带干粮,到坑田镇上西坑村各个大棚里拜师学艺。第二年大获成功。1亩早辣椒的收入是种两季水稻的3倍多!初尝甜头的钟光平又把4亩责任田全部种上早春辣椒,幸福再次来敲门。后来他又不断探索尝试种植秋延辣椒错峰上市,收入又比种早春辣椒翻番。钟光平看到其中的巨大商机,不假思索地走上蔬菜种植的道路。

根据富裕村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钟光平逐步种植辣椒、毛豆等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并不断引进果蔬新品种,在他的影响下改变了以往村里“一年两季,种田种粮”的耕种模式,同时,通过潜心钻研,实践出果蔬套种、多茬轮作等高效的种植模式,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探索出了“一亩耕地三季菜、一年收入两万块”的经营新模式,带领村民成了全县“吃螃蟹”的首批人。尤其让村民佩服和称道的是,2013年乘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光平农场应运而生,占地1060亩,果蔬种植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并顺利实现农超对接,走上了订单式销售模式,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和流通能人。2017年,他还被选举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如今,富裕村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有20余个,流转土地2200余亩,形成了蔬菜、葡萄、苗木、生态甲鱼等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富民产业新格局,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2万元,是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1.5倍。

肖小俊:大棚增温、微喷增湿

“我们这个黄金桔是从普通金桔中优选出来的金桔新品种,每亩的产值可达2万元。”12月17日,在永丰县麻洲果园黄金桔大棚种植基地,种植户肖小俊正向30余位前来学习参观的农户介绍道。大棚里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沁人心脾的是阵阵金桔香味,也让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户信心十足。

肖小俊是名下岗工人,一家人的日子一直紧巴巴。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从广西融安引进脆皮金桔种苗,在麻洲果园中租下10亩地进行试种,两年后成功挂果,可露地栽培。

如何把致富金桔做精做细,肖小俊吃尽了苦头,带领公司人员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详细考察气候、土壤差别,参考当前金桔生产先进技术资料,逐渐掌握了栽培要点,2010年大胆摸索出了一项金桔模式化栽培技术,即“大棚增温、微喷增湿”生态种植栽培模式,采用“肥、水、药”一体化管理技术,成为全省首创大棚金桔栽培技术种植户,试种的200亩大棚金桔大获成功。同时,根据其果实充分成熟时呈黄金一样的颜色而定名为黄金桔,并注册了“宗华”牌水果商标。

据了解,该技术采用搭盖果树大棚、树冠微喷、重点施用有机肥的配套设施化栽培模式,可科学地掌握金桔一年生长周期中的生长特性,大棚金桔一年能开四次花,结四次果,采摘期可从12月延续到第二年的5月,亩产量在2500公斤左右,产值达2.25万元,除去生产成本,每亩可获纯利1.7万余元。精明的肖小俊还把金桔送去江西农产品(上海)展销会上展销,在2011至2014年度均获得展销会金奖,通过展销引进了许多客商,拓宽了销路。

“这个技术了不起,看了之后我们心里更有底气了,乡里通了高速,回去我要大干一场。”前来参观学习的三坊乡下坊村王承红话语一落,引来大伙的一阵欢笑。此刻的金桔大棚里你一言,我一语,充满了欢笑、充满了活力……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