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觉人垂后邹守益
2018-12-14 09:44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他一生以理学气节自命,是江右王学的开山与掌教,王学造诣精深。他崇尚忠义正直,疾恨邪恶奸诈,大力张扬正气,作《李忠文公祠碑》以纪念“打不死”的李时勉,作《刘忠憨公祀典碑》以纪念浑身冰玉精神的刘球。

他一生尤其重视教育,崇尚简易明白、朴实无华、直指本心。他认为,教育是人后天赖以长进的最根本的途径。他守益教人,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并对“致良知”作了充分的发挥。他酷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清新瑰丽的诗作。

他———就是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邹守益。

邹守益(1491-1562),字谦之,号东廓,出自江南极负盛名的名门望族安福县连村乡新背老屋里村邹氏。邹氏家族不但家风淳正,而且学问高深,几代人都是当时的学者名儒,一族四代人中有七名进士,一名解元,五名举人,一名贡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世代办学不辍,广修书院,兴办讲会,其中以明正德年间的邹守益最为名重。

邹守益十七岁时,就已中江西乡试,于正德六年(1511)参加会试,当时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为他的考官。见邹守益考卷非凡,便将他拔为第一(会元),参加廷试又名列进士第三(探花),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他上任履职仅一年,便辞职回乡,专心研究程朱理学,对“格物致知”久思不得其解。

正德十三年(1518),恰逢大哲学家王守仁在赣州任地方官,邹守益前往谒见,与王守仁反复辩论“良知”之学,终于幡然悟道,于是拜王守仁为师。王守仁亦对这位志同道合者惺惺相惜,赠其诗曰“君今一日真千里,我亦当年苦旧迷”以表达相见恨晚之意。从此,邹守益潜心钻研阳明心学,成为王守仁的高足与良友,并开始在赣州讲学。

嘉靖七年(1528),王守仁去世,邹守益万分哀伤,为继承王守仁遗志,他与湛若水、吕楠、钱德洪、王钱、薛侃等在杭州建立天真书院,集同仁讲学,传播王学。六年后,邹守益回到家乡传经讲学,与刘邦采、刘文敏、刘子和等人创建复古、复真和连山诸书院;在家乡倡导兴利除弊,对县内编修县志、族谱,重刻厘弊军册等盛事热情支持并作序。为了传播王学,邹守益还利用县内书院,为四乡会讲授阳明理学精髓。在邹守益等人的努力下,青原山成为当时一个重要的学术中心。

邹守益的一生以践行阳明心学为理想,无论是为官还是从教,都无不彰显出良知的精神与人格魅力。

嘉靖三年(1524)二月,朝廷爆发了争论世宗本生父尊号的事件,史称“大礼议”。在那次事件中,他大胆上疏力谏,并指出世宗的行为违背礼教古训并要求其改正错误,惹怒世宗,被下狱遭拷打,贬为广德州判官。

到了广德,邹守益仍初心如故,以教化治郡,罢淫祠,建复初书院,请王守仁弟子王艮和其他学者来讲学,并作《谕俗礼要》在百姓中宣讲。史学家、文学家、心学家李贽对他钦佩不已。

嘉靖五年(1526),邹守益在从政之余回到安福,与三舍刘邦采等在安福的王门弟子联系建立讲会“惜阴会”。惜阴会的建立,为江右王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王守仁特作《惜阴说》予以高度的评价。次年,邹守益升为南京礼部郎中,广德州的士民更是颂扬他的政绩,立生祠纪念他。

四十七岁那年,邹守益任南京吏部考功郎中,次年又任司经局洗马,为皇帝讲解经传史鉴,不久又改任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执掌南京审林院。在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后,邹守益一上任就着手整顿学风,严格学校管理,激励学生专心向学。

然而,这期间邹守益任的都是文官,没多少实权,加之他一贯刚正不阿,敢言直谏,为朝廷所顾忌,日渐被敬而远之,最后又因犯颜直谏被贬谪归乡。

回到安福,邹守益更是风雨无阻,以觉人垂后为己任。每月的初一、十五召聚门生讲习于明伦堂,复古、复真等书院也纷纷邀请他主讲,此间他还是青原会的主讲。晚年的邹守益更是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并对“致良知”作了充分的发挥,他所提倡的“慎独”学说,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一书中,得到刘少奇同志的肯定与赞扬。

令人感慨的是,作为《王文成公年谱》的编修总裁,邹守益没有等到《年谱》修成便因病逝世,终年72岁。不难想象,这位以奉行阳明心学为终极理想的先贤,临走时心头必有火焰般的云朵滑过。

隆庆初年(1567),朝庭感念邹守益的功德,追封其为南京礼部右侍郎,谥号“文庄”。而万世不息景仰他的人们,只能在他的著作《东廓文集》《诗集》《学豚遗集》《东廓邹先生遗稿》等诗文中去追寻和触摸他的风采和温度,去领悟和播种“致良知”的道德芬香。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