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红土青山万木春——“改革开放40周年”看水槎
2018-12-09 09:13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黄从周、张朝华

在泰和县,水槎乡有四个最:“山最高”,十八排,海拔1176米;少数民族居民最多,有4个行政村;风电场最大,天湖山72组风电名闻遐迩;40年来变化最大,涵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红土青山万木春。走近水槎,观山水,听欢乐;看变化,唱新歌,令人欣喜,令人振奋。

从“长蛇路”到“水泥路”

今年10月小阳春,沙村到水槎县道扩改建工程开工。年底,这条纵贯水槎的水泥路,从4米扩展到5.5米,标线分明,绕开圩镇的水泥路直达浪川村。水槎的交通越来越好。

40年前,山路十八弯,长蛇溜过也摔跤。“我两天就从沙村走到了浪川”,曾经是牛人自豪的资本。而今,出门上客车,一天可以从沙村到浪川打10个来回。

要想富,先修路。捐款修路、捐竹修路,谱写出一段段佳话。今年,水槎乡整合资金153万元,改扩建了缝岭到靠背山、合江至西阳山、五龙庵到水槎村的多条村道;整合资金400万元,改扩建了东沔、乐群、水槎、新桥、茶芫5座钢筋水泥桥。“村村通”早已实现,“组组通”为期不远。

从“土坯房”到“小楼房”

单门独户住土房,听了鸟叫听水声。早年,钢筋水泥还是个稀罕物,许多农家住在用竹片作筋、黄土舂墙的土坯房里。

桥溪村民傅忠华,一家4口,在土坯房里住了几十年。前两年,政府补助了8万元,一家人搬进了占地104平方米的两层半小楼。像傅忠华一样,如今,许多人家房前是流水,屋后是青山;屋内装修得美观大气,家用电器也一应俱全,屋外处处花红树绿,欢声笑语。

畲族群众向来“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荻为户牖”,如今,沿着宽畅的公路,坑西东坑组、水槎雷家组建起了“畲族村寨”。东沔村、乐群村建起了移民安置点。村民们从深山更深处搬出来了。上学、购物、就医、出售土特产事事方便。浪川村民高扬中,在自家的小楼边种起了“七叶一枝花”和“白芨”,迈步走向美丽富足。

从“蹲墙根”到“赚钱忙”

穿一身厚衣服,系一条搪布,夹一个火笼,叼一根长烟斗,聚在墙根下,天南海北地闲聊,这是水槎人“冬照”。

冬闲变冬忙。如今的水槎老表正忙着赚“反季节钱”:大棚里,茄子紫、黄瓜黄、丝瓜绿、番茄红,生机盎然;种辣椒,春节时上市,10元一斤,抵上平日10倍;养竹鼠,正月里最好销,买到、卖了都喜欢。

四和畲族新农珍禽养殖基地由翁远敏、邝美华夫妇投资兴建。自2015年以来,翁远敏夫妇积极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山坑改造成珍禽养殖场,走发展珍禽养殖的致富路子,仅2018年基地就出栏3000羽珍禽野鸡、1万枚野鸡蛋,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

绿健达生态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东沔村刘崇辉、马乐芳夫妇创建。这一对90后大学生夫妇,大胆创新,用牧草养竹鼠,经济而省力;用中草药防疫治病,竹鼠健康又长速快;他们带动本县和外县人养竹鼠,自己富带动共同富。

从“床上暖”到“广场乐”

早年,水槎人天一黑就钻被窝,有人调侃他们“床上暖”。改革开放了,水槎人有了彩色的夜。吃罢晚饭,老大爷、老奶奶、小媳妇、大姑娘来到晒场上、新房前,伴着音乐,跳起了广场舞,又快乐又健康。

西阳山畲族村的群众打起了“草龙灯”,一村舞,十村看;观众云集,摩肩接踵,笑唱之声不绝于耳。浪川村的山歌手周佐兴用山歌歌唱40年改革开放大变化。周佐兴的山歌是劳动的号子,在田野、树梢、山川里荡漾着,既激发干劲,又消除疲劳。它也是生活的镜子,折射出改革开放多姿多彩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