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社会> >正文
遂川七旬老人制秤一生坚守匠心精神
2018-12-07 08:51 来源: 中国江西网

甘柳根老人在做秤

年轻人在观看甘柳根做秤

信息日报客户端讯 李书哲记者彭晓华摄影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手工秤逐渐被电子秤所替代,慢慢地已退出历史舞台了。但在遂川县城,有一位叫71岁的甘柳根老人,一生只坚持做一件事情——制作手工秤。如果说年轻时他是为了养家糊口,那么现在对他来说,就是因为一种情怀,在坚守一份匠心精神。

抗战时期,15岁的甘柳根为了谋生计,开始跟随从南昌逃难到遂川的万师傅学习制秤。老人说,手工制秤有一套非常繁琐的程序,首先要选好木料,粗刨后再细刨,直到木柄看上去相对光滑。而且,大部分的零配件也要自己打磨,将包边的铝片裁切贴上去后,要把螺丝安装好,再校准定盘和砝码。此外,还要量好距离做刻度,再用铝丝或铜丝一根根钉进去,不能出丝毫的偏差,否则做出的秤就不准确了。最后,还要用嫩砂纸磨平木柄,上色再打蜡,起到固色和光滑的作用,最后要用苎麻搓绳,以此连接木柄、秤砣和定盘等等。

1970年代初,甘柳根的师傅万师傅年纪大了,视力也不行,就回了自己的老家南昌,他便接过了这门手艺活。在1980年代初,市场活跃后,甘柳根的生意开始好转了起来,忙得不可开交。当时,不仅每个生产队有几杆大秤,每个家庭也开始购置大秤了,100至200斤的秤在收割时用来秤稻谷。由于他人缘好,价格也公道,买秤和修秤人们都会找到到他,为此他经常要加班到后半夜,那时候,他还带了一些徒弟。

到了1990年代初期,由于电子秤的设置重量和价格很便利,逐渐开始流行了起来,手工制秤进入了衰落期。同行和徒弟们为了糊口相继都改行,但甘柳根却依然守着制秤手艺。以前他靠这门手艺,能维持一家六口的生计,如今就只能维持自己一个人的基本生活了。

老人说,自己也老了,干不了别的活,但做了一辈子的秤,趁还能做得动就多做几杆吧,也算是对自己做秤的念想。以前他每天能做10多杆秤,现在每天最多只能做3杆了。生意冷清时,经常是一天也卖不出去一杆。孩子们不放心患有高血压的父亲,数次劝说他放弃均未果,也就由他去了。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他,知道自己守护的是这门传统手艺面临失传前的最后时光,自己追求的也是内心的那份宁静和坚守。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