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生态文明周刊> >正文
绿水绕青山 澄江见月明——泰和擎起生态大旗打造省级试验区纪实
2018-11-21 09:41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13

城区环卫社会化购买签约仪式

14

芙蓉花产业扶贫

15

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

谢子洋、李尉庆、廖文峰/文、邓和平/图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拾级而上,在修葺一新的快阁凭轩远眺,每一位游客的心中可能都会想起一千多年前,大文豪黄庭坚在此写下的不朽诗篇《登快阁》。诗歌中或有几多愁绪,但后人看来,诗歌中更有一番青山绿水好生态。“重振泰和雄风,再见澄江月明!”快阁文化体育公园承载历史期待,见证时代担当,款款而来,即将展现她美丽的妆容,为泰和生态美景浓墨重彩再绘一笔。

空气质量Ⅱ级以上,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达100%,生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62.69%,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5%左右,20项制度成果清单建设,66个管长久、增福祉的生态工程项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泰和擎起生态担当,心念文明使命,城乡联动、上下齐心、内外兼修,共抓大保护、共谋大发展、共促大扶贫,守住绿水青山,拼出金山银山,造就泰和“澄江月明”生态好美景!

城乡联动共抓环境大保护

今年10月30日,玉华山脚下全长555米的文江隧洞终于顺利打通。“逢路高架渡槽、穿山深挖隧洞。”至此,该县引水进城工程又取得了关键性胜利。不久之后,国家森林公园———白鹭湖的潺潺山泉将为该县城区水系注入源头活水。这是继2017年,该县投资10387.3万元成功改造城区污水管网,有效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的又一大力作。

做好“水文章”不简单。“我是河长,蜀水河长。河长的岗位没有职级,肩负的职责顶天立地。”蜀水,赣江中游一级支流,被誉为“江西最美河流”。这背后,离不开一群心系“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泰和子弟。“蜀水河景观长廊”“百里赣江最美岸线”“珠陵江碧波绿影”“仁善河激水浪清”“千年槎滩”……以蜀水流域为试点,该县推进“河长制”,着力“山水林田湖”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推进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和森林抚育、油茶低改等林业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仅2017年就完成营造林19万亩。作为全国生猪养殖大县,重拳关停养猪场500多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方案》也在加快实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环境好不好,还得看老表。2018年,该县启动“城乡生态环境整治攻坚年”行动。既要城市的美丽,更爱美丽的乡村。该县推进“净空、净水、净土”行动,整治城乡生活垃圾和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挂乱贴、乱埋乱葬,禁止秸秆焚烧,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垃圾处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所有垃圾全部运往县城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美丽乡村需要塑形,更要铸魂。”目前,该县累计投入124800万元资金,累计完成1941个美丽乡村点建设,并全部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村规民约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推动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拂面来。

上下齐心共谋绿色大发展

“收入195.7亿元,增长23%,占规模工业总量的70.5%。”这是2017年,该县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中规模工业交出的成绩单,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以14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雄踞“首位产业”。共谋大发展,壮大“无烟经济”,该县上下齐心,围绕电子信息产业“领头羊”———江西合力泰科技公司展开补链、延链。麦乐泰科技、中科泰盛光电、中泰和讯、诚宇光电等一批电子信息项目落户泰和。“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液晶显示产能为江西省第一、全国前十”……这是工业的大发展,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发展。

登高望远,不忘脚踏实地。14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万亩稻虾养殖基地,万亩绿色蔬菜产业园区……该地勇于汇入现代农业发展潮流。万合傲农生猪生态养殖循环小区规划年出栏生猪10万头,配套200多亩井冈蜜柚基地,年产1.2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将打造“猪—沼—果(草、林、菜)生态型养殖模式”,推进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螺溪镇爵誉村2000亩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成首年即实现亩均增收1100元,化肥用量减少15kg,农药用量减少近50%。预计年底前,该县还将新增稻虾种养面积1万亩。

生态建设催生绿色竞争力,2017年,泰和县获评全省旅游工作“先进单位”。“全域旅游,全景泰和”正成为该县新的靓丽名片。蜀水环绕而过的滩尾村,依山傍水、林木葱郁,传统农耕文化弥漫其间,一派“田园牧歌”好生态,与芦子洲、旗山、塘登等景点串点成线,成就最美蜀水乡村生态旅游带。蜀口生态岛、亩基岛生态旅游度假区、马市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印霞江茶旅健康小镇等旅游项目大手笔投入,大规模发展。

内外兼修共促生态大扶贫

去年8月,该县利用赣江老河道近500亩水面发展的“渔光互补”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并网发电,预期可实现连续25年帮扶1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每年稳定增收3000元。目前,该县光伏扶贫项目规模达30.16兆瓦,可覆盖一般、深度贫困户1935户6000余人,户均增收3000元。

扶贫大行动,生态大可为,“生态+扶贫”给力扶贫大格局。

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为契机,当地大力发展六大富民产业,乌鸡产业年产值达7.5亿元,新增井冈蜜柚种植面积1.18万亩,绿色大米种植13.4万亩,有机蔬菜4000亩,高产油茶3000亩,特色药材3000亩,有机茶叶2000亩。依托千烟洲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建立了产学研示范基地及泰和乌鸡产业博士后工作站,探索乌鸡生态养殖新模式,目前已出成果8项。林禽、林畜、林菌和林药等林下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生态建设与林农增收致富相得益彰。2017年林下特色种养业实现产值2.19亿元。

以就业促增收,以就业养生态。“车间向村搬迁、岗位向户延伸”,该县采取“企业+车间+扶贫”新模式,给予企业资金奖补,鼓励引导手工编织、绿色食品、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办各类就业“扶贫车间”40多家,1600多贫困人口就业上岗。以生态公益林、天然林管护,农村“清洁工程”等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和“保洁员”,在生态岗位上实现就业。同时,2017年严格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500多万元,完成易地生态扶贫搬迁200多人。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