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诗爆红,戴建业教授有何“魔性”?
戴建业教授解读古诗爆红,令人感到意外,仔细领略其解读古诗的话语和风格,又觉得其红得必然。

“你以为陶渊明种豆蛮好,实际上草盛豆苗稀,要是我种这个水平,绝不写诗。”最近,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火了。有人说他,普通话不标准,是大学课堂里的一股“泥石流”,但网友纷纷表示想听……

戴建业教授解读古诗爆红,令人感到意外,仔细领略其解读古诗的话语和风格,又觉得其红得必然。因为,戴建业教授解读古诗打破了常规逻辑,颠覆了常态,给大学生呈现了一种新的视角,让大学生看到了古诗的不同意境和场景。按戴教授的理解,或许还原了古诗中所描写的某种真实存在,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有合理性,自然佩服。

众所周知,流传下来的古诗,无不是千古绝唱。对于大学生来说。从呀呀学语开始就念古诗,然后上幼儿园、读9年义务教育,再苦拼3年高中进入大学,早已从老师那里听过无数传统解读。同时,还翻阅了无数次古诗文全解、对照译本等,对于传统解读,可谓滚瓜烂熟,毫无新意。

反观戴建业教授的解读,不重复已有的故事,陈词滥调,而是另辟蹊径,把对古诗的解读翻新了。如,传统解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不外乎赞美陶渊明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态度坚决地辞官归隐,脱离仕途,躬耕田园的那种轻松之感,和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这也是陶诗的风格,地球人都知道。

因此,如果大学教授继续重复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观点,味同嚼蜡,也不会受到大学生的喜爱。戴建业教授一反常态,对“种豆南山”诗作出不一样的解读,打破了传统思维的窠臼,不落俗套,有了新意,既让大学生感到新颖,又符合年轻人的叛逆心态和口味。所以,戴建业教授想不红都不可能。

或许有人反对戴建业教授的解读。有人批判其为了“迎合”大学生的叛逆心理,抛弃了陶渊明厌恶官场污浊、追求返朴归真的思想精髓。这种说法看似正统有理,其实恰恰忽视了大学生已经厌倦了“正经解读”的真问题,属于吹毛求疵。同时,又忘了大学教育属于研究性质的,不必拘泥于现成说教的大学精神,不必在意。

事实上,戴建业教授并非教育大学生反判,而是在启迪大学生的思维,即引导大学生解读古诗文不要拘泥于传统视角,可以通过古诗文传递出来的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发现一些被人忽视的东西。这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大胆求证,勇于研究和发现新的东西。这是打开思想大门的方法,也是戴建业教授解读古诗的魔性所在。

对此,应该鼓励,而不是泼冷水。因为,大学教授的思维固化,千篇一律,讲课老一套,不仅毫无趣味,大学生不爱听,而且,大学生的思维跟着固化,不能开窍,又怎能创新?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