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艳红
永新县溶溪村,正发生由“物的新农村”到“人的新农村”的转变;全村人正用勤劳和智慧精心构筑着美好家园,倾力打造一个美丽、富裕、幸福的新溶溪。
这里发生了美丽的嬗变
人至山水处,寄情山水间。登沿河护堤、观小桥流水,游溶溪湖畔,赏传统文化。行走在溶溪村,仿佛置身于泼墨山水画里。
“三塘两溪一线”“一祠一庙一湖”,以及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后代的历史背景……溶溪村依托这些深厚的生态人文资源,凸显传统文化特色,打造了“连年有余”雕塑、九曲“连心桥”等生态景观带,精心构建了荷和廉政文化广场、颜氏牌坊、农耕文化记忆走廊等文化景观带,演绎着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动人故事。
建管并重。溶溪村既注重房前庭院美,又保持屋后清净整洁,实行污水净化改善环境;建设太阳能沤肥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让村庄整洁美丽、和谐宜居。
这里踏上了富裕的道路
新时代,溶溪人迈出了脱贫致富的铿锵步伐。
72岁的贫困户颜广朵一家,之前一直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这两年,老两口不仅喜迁了新居,拥有了工作,还入股村里的产业。
颜广朵掰着手指头一笔一笔数:“政府帮我们入股产业5000元,年收益500元,卫生监督员公益岗位年工资3600元,光伏每年3000多元,低保金每年大概5000元……”
村里打造了以“体验乡土风情、感受田园风光”为主题的农家乐旅游,种植50亩荷花供游客观赏采摘,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150亩、绿禾果蔬基地450亩、羊肚菌种植基地50亩,将全村164户贫困户纳入专业合作社;并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电商平台,与贫困户共享11万元收益;实施光伏扶贫“屋顶计划”,为贫困户免费安装一个5千瓦光伏发电系统,年均可增收4000元左右;针对“无力建房、无地建房、无钱建房”的特困户,由村委统一代建融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安居工程,安置了特困户、五保户12户。
如今,溶溪村户户有产业,家家有房住,人人有保障。
这里奏响了幸福的乐章
每到傍晚,村民们便不约而同地聚集到门球场、文化大舞台前,和着音乐翩翩起舞,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信。
近年来,溶溪村创新治理模式,完善服务设施,让村风更文明,村民生活更幸福。
推行以党建为核心、村民积极参与的“三位一体、四群联创”基层发展和治理模式;培育忠勇信义、崇德向善、风醇物厚的乡风村风,群众生活安定和谐;党群活动中心、文化书屋、文化大舞台、体育健身场地等一应俱全;扇子舞展演、舞龙灯大会、古装戏演出等民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野径藏春色,花香引蝶来。2016年中秋节,中央电视台七套在这里录制了“千里共婵娟——中秋”系列节目,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溶溪多姿多彩、幸福和谐的美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