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正文
尊重他人这一课 需要先从老师这补上
2018-11-02 09:35 来源: 钱江晚报

近日有网友爆料,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声乐系一同学因外公去世向合唱老师请假,该老师表示:“你可以回去,但我要扣分。”随后,该老师在全年级合唱课上公开拿这位同学的家事做例子说:“如果这学期你家里面有四个人去世,我这门课,你只能重修(该学院规定一学期内请假不能超过四次)。”这位老师的言行在学生中激起强烈反弹。

对此事,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这个老师师德怎么这么差?网上很多人也是从师德角度提出质疑的。但是,仅仅对此作一个道德评价,并不能解释:这位老师怎么会连这个也不知道:当众假设学生家里一连死四个人,会在学生中引起什么反应?他说这种话,会让别人怎么评价他,会引起他人什么反应?显然,他对自己、对他人都缺乏预知。很有可能,他的认知出了问题,让人怀疑他是否有某种人格缺陷或情商缺陷。

所谓人格,一般是指人的道德品质、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所谓情商,通常是指情绪商数,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是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因此情商也被认为是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生活充满矛盾,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或多或少会有各种问题甚至缺陷。如果某种缺陷比较严重,会投射到儿童的人格(或曰个性)中。

如果家庭环境长时间得不到改善,而且在后来的教育中也得不到纠正,那么这种缺陷最终固化成为一个人的人格缺陷,他们的性格、气质、心理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畸形;成年后,这种人格缺陷将成为他们与他人沟通的障碍。

我们不知道这位老师以前具体经历过什么,但如果他一直是在一个基本正常的环境里长大,具备基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他应该不会有如此出格的言行。因此,发生在川大声乐系的这一事件,是对所有父母的提醒,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提醒:在道德教育的同时,应该注重孩子的人格养成,注重人格教育。

这样的呼吁有多少效果,可能要因人而异,因校(长)而异。要看谁更能与应试教育周旋,更能从激烈的升学竞争中争取到一定的空间与时间,来照顾学生内心的需求。

放大到整个社会空间,我们不难发现,人们普遍习惯从道德角度评价公共事件和公众人物,很少从道德以外的视角分析认识人和事;如果有谁从道德以外的角度分析一个千夫所指的坏人,会有巨大的道德风险,人们会谴责你“同情犯罪分子”,会质问你“立场站到哪里去了?”道德评价如果压倒了学理分析和专业分析,就会堵塞解决问题的途径。

道德评价具有舆论威慑作用,能让恶人恶行有所畏惧、有所收敛。但道德评价多用于末端评价,即在事态结束后作判断,无须太深入复杂的分析,也就是说,参与道德评价的门槛较低而获益(道德优越感)大,因此道德话语往往占据多数优势;其他话语如学理话语、专业话语因为要作细致具体的分析,显得婆婆妈妈,不像道德话语那样简短明确,斩钉截铁,易于掌握和运用;而学理话语、专业话语因为分析要细致,论断要周全,容易显得絮絮叨叨,不易吸粉。

虽然,认为川大的这位教师存在人格或情商上的缺陷,目前还只是猜测,但是在教育中对人的人格培养、教育的确还是要开始重视起来。(戎国强

责任编辑:黄启封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