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美文美图】井冈山五大哨口游记(二)
2018-10-15 09:23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1

双马石哨口  (资料图)

□邱锋

双马石

第二天早饭后,从茨坪出发,车行11公里,就到了双马石。下车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同志领着我们步行半里长的石子路,到了要隘处。

双马石位于茨坪西南,海拔1200多米。山势高峻,峰峦峙立。两峰夹峙中间形成一个只有十多米宽的狭窄隘口。我们穿过隘口,沿着一条“道在深谷半山旋”的崎岖小路往下走。一抬头,云雾中有两块相叠的大石头,黑黝黝地活像两个马头。“双马石”之名即由此而来。

这里有一条蜿蜒的山路,是旧时东通遂川、西通湖南的要道,也是毛委员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首次来茨坪的第一条“红军路”。从双马石沿着这条路南行不远,就是有名的荆竹山。

1927年10月24日,毛委员率领在湘赣边界进行游击活动的工农革命军来到荆竹山,会见了王佐派来欢迎的代表。毛委员向部队宣布了纪律,教育干部战士们要和当地农民武装搞好关系,不拿群众的东西,哪怕是一个红薯、一只鸡蛋都不能乱拿。

当天下午,毛委员率领部队翻过双马石,来到大井。当地群众和王佐部队听说毛委员来了,奔走相告,扶老携幼在路旁欢迎工农革命军上山。王佐也亲自到大井迎接毛委员。当时有首歌谣唱道:

红军上了井冈山,

革命有了立脚点,

地是根,

枪是胆,

有地有枪换新天。

1928年5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井冈山会师后,红军在双马石修建了哨口工事,设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竹篱笆做成的路障(竹篱之前还有一、二里长的竹钉阵);第二道和第三道是用木头和泥土垒成的哨卡和战壕。在那艰苦斗争的岁月里,井冈山的地方武装和工农红军在这里放哨站岗,警惕地注视着湖南、遂川方面的敌情;炎陵、遂川两县的赤卫队、暴动队也经常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从双马石上山递送情报,运送军粮、食盐和弹药。

八面山

参观过双马石哨口以后,沿着北行的盘山公路,再走8公里,就到了八面山哨口。

八面山位于茨坪西北部,海拔1400多米。这里群山重叠,高峰刺天。举目环视,面面皆山。当年,这里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通往炎陵县。顺着小道往下看去,但见千山万壑,云雾缭绕,不知山脚在何处。红军哨口就设在这山巅之上,前后几个山头筑有三个工事,最前沿也有竹钉防线。

我们坐在休息亭里,一边歇息,一边听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同志介绍50年前这里发生的事情。

1928年底到1929年初,国民党反动派纠集了湘、赣、粤三省军阀21个团的兵力,以何键为总指挥,向井冈山发动第三次“会剿”。毛委员在柏露村召开了前委、特委、军委及地方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分析了当前形势。为了打破敌人新的“会剿”,决定红四军主力转移到外线作战,向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留下红五军和红四军的三十二团(由袁文才、王佐地方武装升编而成)防守井冈山。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进军。留下红五军第十大队负责坚守八面山哨口。

1929年1月下旬,湖南敌人进犯八面山。红军英勇反击,军民团结一心,一直坚持了七天七夜,敌人始终无法登上八面山。后来,敌人用金钱买动一名坏分子带路,从后面沿小井河沟偷偷上山,在小井疯狂屠杀了100多名宁死不屈的红军伤病员。红军被迫从八面山撤退。(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