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丰收节真正成为幸福节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金秋九月,各地农民陆续迎来丰收的日子,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由此拉开帷幕。

     

丰收的田野 曾健摄  

■宛诗平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金秋九月,各地农民陆续迎来丰收的日子,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由此拉开帷幕。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全社会都将目光投向希望的田野。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传统延绵几千年。“粮满仓,天下安”,农业一直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1.2万亿斤水平。“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旨在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风貌。

然而,农业丰收并不一定意味着农民增收。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年提升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农业生产还面临着不少问题:粮食市场消费疲软,国内粮价与国际价格长期“倒挂”,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问题突出;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弱,粗放型农业生产衍生食品安全问题;产品结构单一,农产品屡陷低价伤农的怪圈。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属于全体中国农民的专门节日,农民的尊严感、幸福感和从业归属感将藉此得到提升。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民朋友盼丰收,更盼增收,只有丰收又增收,农民朋友才会有妥妥帖帖的幸福感,丰收节才会真正成为幸福节。否则,农民就会遭遇丰收后的尴尬。现实当中,有的农民种出绿色谷物、养出生态土鸡,却被中间商压价收购;有的丰收不增收,种出的产品没销路、卖不出,只能烂在地里。如何把农业丰收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让丰收节真正成为幸福节,就必须在供给侧改革上下足功夫。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长远来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尽快将小农经济整合成市场化的企业经济、产业经济,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是解决“丰收不增收”问题的“治本”之道。就当前而言,则急需在落实好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的同时,着力理顺粮食价格机制,适时适度地对定价制度、补贴制度、收储制度进行改革,提升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增产与收入增长的齐头并进。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丰收节成为幸福节,农民丰收的寓意才会更加丰满。应以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加深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理解,通过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巩固国家粮食安全,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成为农业丰收的佳节,更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佳节。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