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馆规院约育英才
2018-09-21 09:3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原标题:馆规院约育英才——白鹭洲书院的馆规院约

馆规院约,指书院为倡明教育目的,有效培养人才,加强书院管理而制定的规定章程,亦称为院规、馆规、馆例、约禁、学规、课规等。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自唐末五代时期兴盛起来的书院教育,经过北宋百余年的发展,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南宋初期,著名理学大家朱熹重修九江白鹿洞书院,亲自制定《白鹿洞书院学规》,开创了中国书院教育史上最早的规章。在此《学规》引领下,各地书院纷纷效仿,制定书院的馆规院约。

白鹭洲书院有记载的,不同时期制定的馆规院约有七款,为历朝吉安知府或知名山长制定,时间最早的为明代万历年二十年知府汪可受重修书院后制定《汪太守馆例十二条》《汪太守约禁十一条》,最晚为清同治年间书院山长刘绎提出《书院章程管见二条》。此外,还有清康熙年间湖西道守施闰章的《书院讲义》、吉安知府罗京的《罗太守请讲学启》可作为书院馆规院约的补充。

和大多数书院的馆规院约一样,白鹭洲书院的馆规院约内容涉及山长聘请、生员名额、学习方法、纪律要求、膏火供给标准、课文会文要求等书院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同时,也有白鹭洲书院所独有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倡明白鹭洲书院独特的办学理念,即不以科举为根本目的,更注重的是学生品德和志向的培养。

《汪太守馆例十二条》第三条:“本府所属望诸生,不独以文章取科第而已,愿以行己有耻为士人第一义”;

《王太守学规八则》第二条:“立品为学人第一义。苟负奇才而品列卑污,其余不足观也。愿尔多士各自爱鼎,持行端方,处则为一乡楷范,出则为一世羽仪”;

《孔山长学说四则》中写道:“学莫先于立志。志圣贤之志,方为学圣贤之学”,“仰止先哲,如文忠信国、整庵诸贤,模范不远,愿与同人共切向往,使乡有端人,而出为国士。是学者第一关头”;(注:文忠信国指文天祥;整庵指罗钦顺)

这些条款指出,为学为士,应以涵养品德,行己有耻为第一要义,不能仅仅为了科举考试而学习。要立圣贤之志,学圣贤之学,要以文天祥、罗钦顺等先贤为榜样,居家则为品行端正的乡贤,出仕则为才德俱高的国士。这才是学习的根本。一个人即使身负奇才,如果品行卑劣,亦为世人所不齿。

其二,指出白鹭洲书院独特的教育思想,即弘扬理学,涵养气节。

《汪太守馆例十二条》第十一条:“乡先生有理学雅会,诸生须知敬听,其未发心于此道者,止宜闭户习读章句,不得旁观窃笑,以滋浮荡”。

理学雅会,即理学讲会活动。宋朝开始,理学思想家多在书院开设讲会,向学子阐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主张,此风一直延续至明清。由于理学思想较深涩难懂,书院要求学识尚未达到此境界的学生在房间自学,不得在一旁窃笑私语,以滋生轻浮放荡的不良习气。

《孔山长兴浙学说四则》第二条:“志以气节为重,所以志帅。志趋不苟,自知集义。切近如《小学》,切实如《西铭》,力行而躬体之,浩然之气,所由充塞天地之间”;

《小学》《西铭》分别为理学家朱熹、张载所作,在明代被奉为正学圭臬,白鹭洲书院以弘扬理学为己任,自然要求学生要熟读理学读本,并且躬身力行,涵养自身的浩然之气。这一办学思想延续至今,如今,白鹭洲中学的校训依然是“崇尚气节,建功立业”。

其三,注重仪式教育,将祭祀目的和要求,写进院规之中,严格遵照执行。

《汪太守馆例十二条》第一条:“以尔乡先生理学、忠节、名臣揭之坊表,将使尔诸生游息之暇,举目皆师,共敬之哉”;

《王太学学规八则》第一条:“敦行典礼,释奠为敬学之始,合语备德音之致,仿而行焉,古制斯复。每月朔望礼拜先圣,依班就位,各敬尔仪”。

仪式,能激发学子强烈的崇敬追比之心。少年文天祥就是在踏进庐陵县学里的四忠祠,看着墙上悬挂的庐陵四忠欧阳修、胡铨、杨邦乂、周必大的画像,听完父亲介绍他们的事迹之后,发出了“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的誓言,掷地有声,回响长空。百年后,他的誓言实现,身列庐陵五忠之一。书院充分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几百年来,祭祀仪典从未间断。

其四,针对特殊周边环境设立条款约束诸生。

《汪太守约禁十一条》规定:“江洲无烟火之地,特设净土庵旁守书院。其僧人另从幽径往来,与儒者各成一家。在会诸生,毋得入庵搅扰,染习异教”,“一切妇女,不许藉口烧香闲游,玷污佛场。如僧人勾连纵容,访出,将本僧责逐,妇女连夫、父并治”,“庵内僧众,止容恪守净教者十人诵经礼佛,免其接应官府。游方僧众,並宜斥绝,免滋混扰”。

这条院规,为我们清晰地还原了白鹭洲当时的现状:书院旁设有佛教净土庵,洲上儒释并存。为防止儒生受佛家超凡脱俗、与世无争思想影响,官府对寺院管理非常严格,如发现违规行为,连同僧人、妇女及其父、夫一并交官府治罪。为限制寺院的规模,还规定庵内只允许10个僧人常住。

白鹭洲书院的馆规院约,为后人研究古代书院发展史、还原古代书院教育教学过程和方法,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