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依然是水
百转千回,所幸,再见依然是水。

百转千回,所幸,再见依然是水。

1

稍一侧转,却无意瞥见它的愧疚。

那天,天空很蓝,云朵很白。白云过处,偶有一点若有若无浅浅的阴影,反而增加了光影效果。那浮于湛蓝天空中的云朵边界,被隐于其后的阳光映照,仿佛被人用黄色的金线晕染勾勒过,现出金边云朵的别样风采,叫人仰望,叫人迷眩。

更令我们迷醉的,是那泓碧水,沙溪镇下溪水库的水。胜玉一般碧,如锦如缎般柔,看着它的时候,就像酷暑时手头正捧着一大碗冰爽的凉粉一样,沁凉、酥麻,如电传导,直达每一块肌肤每一个毛孔,顿时让我们有了掬一把入口的冲动。我甚至自行脑补,清凉之水下面,有着脊背挨着脊背的鱼群正在逐浪。

工作人员告诉我,水库被定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已经不再有人工养殖了。现在,水库里的鱼全部是天生水养,每年捕捞两次,肉质十分鲜美,能吃出水草的清香味来。他那有如水库水面一般波澜不惊的表情下,掩不了嘴角微微向上翘起的弧度,也许是想起了美味的清水鱼吧。

沿着水库继续往前行进数百米,豁然开朗,眼神已经无法为它的尽头定位。那跳跃的碧绿色的鱼鳞波光,就像一个个运动着的波浪线,也像一个个欢快的孩童头顶,在微风的簇拥下笑着闹着跳往另一个绿色的远方;周边的高山与树木错落有致,仿佛织造了一个天然的绿屏栅栏,禁锢了它们去往更远的脚步。

风乍起,芦荻娉婷而舞,摇曳了行人的目光。水波微微,褶皱出一湖碧玉般的鱼鳞,定住所有相机的焦点。微风、芦荻、水波、小岛,架构出一幅简单却赏心悦目的美景大片。

稍一侧转,看见了它的职责,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没有一个“沙溪”的字眼。也就在那刻,我仿佛瞥见了它长久压抑在心底的愧疚。长期享受着沙溪土地无私而丰腴的哺育,却必须将自身所有的气力,都献给沙溪以外的人民,而它唯一能够给予沙溪人民的,或许只有这倾尽所有情感的、最曼妙的姿态。

2

迎面前行,不想,却与大气流撞了个满怀。

与我们同行的摄影师,终究受不了美的蛊惑,硬是徒手攀着水泥墙面,爬上了电站的屋顶,蹲在上面老半天不肯下来。被催促下来后忍不住发出一连串的惊叹:太美了,太美了!这里应该建一个旅游景区,美轮美奂,让人有种进入了蒙古大草原的错觉。

是啊!站得更高,视野更广,心胸更大。眺望远处,心外无物,大到忘我,不计得失!让人不禁联想到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原居民们。

曾经,我以为,当年的一百多号下溪群众的迁移,是下溪水库一个不得不提的痛。而今方知,是自己太过狭隘了。

“那还算不得痛!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沙溪人民淳朴,顾全大局,即使舍不得,放不下,利益受损,仍然支持政府决定,工作相对还是比较顺利的。”听惯了背井离乡抓一把故土入怀的辛酸,看惯了哭缠打闹只为多得一点额外利益的无奈,讲述人一开腔,多少让我感觉到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打心底的钦佩,于迁移群众,也于他。

当年,沙溪镇党委、政府明知道这个工程,惠及藤田、瑶田、陶唐、石马等乡镇,沙溪没有沾上一星半点的恩惠,仍然全力支持,安排专人负责此事,150户624人最终如期顺利搬迁。

但是,故土难离,这是每个人的情结。人常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外面世界再精彩,心永远因故地而柔软。那里留下的,不仅仅有他们的资产,他们的青春,更有一辈子无以替代的记忆。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愿意搬迁,撂下话说要将这把老骨头留在故地,哪也不去。如今,这些就像个小插曲,岁月翻篇,去砂呈金,像一阵飓风一样刮走了残余的执念,袭卷了由土坯房变为干打垒的利益计较。政策,他们懂。政府的好意,他们也懂。将来的福祉,他们必须懂。宣泄完内心的难舍难离之后,他们重重地擦去了眼角遗留的留恋,毅然收拾好了包袱,走向一个全新的地方,获得了另一份“大”。

3

百转千回,所幸,再见依然是水。

听说,有一个移民点就在沙溪镇附近,名为广源新村,是一个专为他们而新建的村庄。

出了镇政府向右拐,再往前,过一座桥即可见,全程步行不足10分钟。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三层小洋房,青砖黛瓦,绿树成荫,镶着小狮子的围栏,还有一弯溪水静静地绕屋而行。虽然建成十余年了,但依然一副俊俏小媳妇的模样,清水涟涟般,站在城镇中央惹人侧目。

时值农忙,大部分人都在田间忙碌尚未归家,几个小孩在门前欢快地跳着皮筋,一位妇人,端着装有谷子的簸箕出来,准备去喂鸭。她曾历经过当年的大搬迁。见我们走来,忙放下簸箕,两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笑呵呵地招呼进屋坐坐,吃点茶果,我们婉拒了。

提及当年的搬迁,她爽朗地笑了,说原先虽好,迁出来更好。小小的村庄换成了大水库,可以造福更多的人。虽然当年自身利益有些受损,但眼光放长远些,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几块田、几块岭,要看到子孙后代今后长远的福利。以前的村子,全是泥巴路,推辆板车进去,不小心就会陷在泥泞中半天起不来。瞧,现在就在镇中心,小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路畅通,路子才更畅通,日子也会一水地越过越通畅。随后又指着身后的三幢漂亮的新房,说她家三个孩子,都有出息了,在外闯生活,在村里一人建了一幢楼房。褶皱含笑的眉眼里,我分明看到了那正跳跃的极尽绚烂的波光。原本有些揪着的心,亦随之渐行渐远,有如卷柏逢水,身心舒展,畅快灿然。

酷暑的傍晚,炎热不减。广源新村的新桥附近,两个小女孩正忙着收谷子,肌肤上泛着晶莹、古铜色的阳光,脸上洋溢着酷夏的热情。夕照下,瘦小的身影被投射得老长老长,晒场上的谷子,一袋一袋地接力,像不倒的多米诺骨牌阵形,更像清凌凌的水田中一蔸蔸植向远方的禾苗。

身后,蓝天白云,你侬我侬,在天际,与黢黑的大地握紧了手,却由此打开了一个温暖又完美的广角。在广阔的视野里,我们看到了一泓碧水在涌动,水面上众生漂浮,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大义与小情、得到与放弃……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