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正文
这里是“塞上江南”!今天,她迎来六十周年大庆
2018-09-20 17:32 来源: 新华社

原标题:这里是“塞上江南”!今天,她迎来六十周年大庆

宁夏川,两头子尖

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

金川,银川,米粮川

……

今天

有着“塞上江南”美誉的

宁夏回族自治区

迎来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从贺兰山岩画的沧桑厚重

到西部云基地渐成规模

从西海固的“苦瘠甲天下”

到“塞上江南”的粮果丰饶

从中国第一个

县级民族自治政府的成立

到各族儿女携手奋进逐梦

古老与新生在这里交汇

贫苦与甘饴在这里并存

多元与一体在这里交融

2017年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453.9亿元

分别是1978年和1958年的266倍和1053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917元

分别是1978年和1958年的136倍和290倍

“塞上江南”何处寻?

我们或可在

文人墨客的诗词中找到答案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唐)韦蟾《送卢潘尚书之灵武》

金秋时节

“塞上江南”瓜果飘香

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7万亩

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近四分之一

年产葡萄酒约1.2亿瓶

贺兰山东麓与法国波尔多

勃艮第等著名葡萄酒产区

处于同一纬度之上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

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

黄金地带之一

提到宁夏

就不得不提最近和保温杯

一起大火的枸杞

作为中国枸杞产业核心产区

宁夏目前种植枸杞面积达到90多万亩

干果年总产量达到18万吨

宁夏中宁县已有600多年的

枸杞人工种植史

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

可谓“中宁枸杞甲天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唐代大诗人王维笔下

苍茫荒凉、雄浑壮阔的大漠景观

如今已成为宁夏

特色旅游的一大看点

“宁夏归来不看沙”

沙漠奇景名声在外

“治沙奇迹”也备受关注

半个世纪以来

这里因包兰铁路、麦草方格、“五带一体”

而成为中国规模化、工程化治沙的起点

并由此开始向世界输出中国治沙技术

万顷腴田凭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锄。——(明)朱栴《汉渠春涨》

“天下黄河富宁夏”

千百年来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

入选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

宁夏引黄古灌区

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灌区之一

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历代开凿的引黄古渠

千秋流润、惠泽至今

造就了宁夏平原丰富而独特的

农田生态系统

也成就了“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称号

澄波渺渺平湖里,一曲渔歌隔烟水。——(清)王三杰《连湖渔歌》

“连湖渔歌”

是清代宁夏八景之一

如今更是银川平原引以为豪的生态景观

得黄河灌溉之利

银川平原自古沟渠纵横

湖泊棋布

历史上更有“七十二连湖”之说

宁夏银川市盛夏时节

鸣翠湖碧叶连天

百亩荷塘艳压群芳

雨后初晴,阅海湖晨雾缭绕

烟波浩渺仿若仙境

斜阳西下,北塔湖波光粼粼

水光湖影中倒映万家灯火

雪积贺兰尖,寒于霁景严。——(明)王逊《贺兰晴雪》

如果说黄河是宁夏的母亲河

那贺兰山就是宁夏的“父亲山”

“雪积贺兰尖”的诗中景致

展现出巍峨壮观之外的另一番韵味

正是因为有了贺兰山

才阻挡了沙漠及西北寒冷气流东侵

成就了宁夏平原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景象

而这些在“洋记者”眼里

又能解读出“生命总能顽强地找到出路”

的特殊意义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宁夏各族群众携手共进、迈向未来

塞上大地繁荣发展的

新时代画卷必将更加精彩壮美!

责任编辑:龙翔明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