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民生> >正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伍成俊:10年耕耘拿下4届金奖 重现吉州窑荣光
2018-09-18 08:49 来源: 中国江西网

伍成俊在作坊里工作

伍成俊制作的吉州窑陶瓷作品荣获金奖

中国江西网吉安讯 记者曾学涵报道:江西吉安市永和镇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先有吉州,后有饶州(景德镇)”,它创烧于唐代晚期,兴于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代的初、中期,元末终烧,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2014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黑釉瓷生产中心之一,也是最大的民间窑场之一。为这颗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璀璨明珠擦去满身尘灰的是一个叫伍成俊的工匠,2014-2017年,他创作的仿古兔毫碗、黑釉彩绘如意云纹梅瓶、木叶天目盏、玳瑁斑高腰梅瓶连续四届荣获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金奖,这也是目前为上吉州窑获得的陶瓷专业的最高奖项。2018年6月,伍成俊在第五届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中荣获全省“能工巧匠”称号。

1971出生的他只有成人大专学历,直到2004年底之前主要从事文书、行政工作,是一个陶瓷领域的门外汉。也许是前缘早定,2004年底他误打误撞应聘到吉州古陶瓷研究所工作,尽管仍旧是文书、行政方面的工作,但是在短短的四年半里,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他向烧制工人学习、向陶瓷专家请教,逐渐积累了有关吉州窑陶瓷炼制技术。2009年他举债创业开始独立烧窑,在生产中不断总结和改进工艺,稳定质量,提高成品率。创业短短10年,可以说专职从事吉州窑陶器制作的时间不算长,他已经成长为一匹重现古吉州窑陶瓷的光芒、传承吉州窑陶瓷文化的最大黑马,目前是吉安市陶瓷文化产业协会会员,亚洲陶瓷文化发展中心理事。

文艺青年“误入”陶研所耳濡目染痴迷吉州窑

伍成俊自幼喜好书法、绘画,虽然没有经过严格的拜师学习,但是在强烈兴趣的支撑下,画画、书法等方面无师自通,硬笔书法得过省级大赛的三等奖,大赛组委会和省硬笔书法协会主动吸纳他为会员,目前也是吉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按照这个逻辑正常的发展下去,他应该一直从事跟文艺、文化相关的工作。事实原本也是如此发展的,1990年底,伍成俊到原吉安职工大学教务处从事文化干事工作,刻钢版,出墙报,之后又辗转到吉安县宾馆从事文书工作,直到2004年底。

2005年元月,机缘巧合之下的伍成俊,被聘到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工作,仍旧属于办公室性质的,比较幸运的是,当时除了写材料之外,也参与陶瓷生产、设计的一线,有很多实践。伍成俊说,在离陶研所院车间十来米远的地方有个水塘,水少的时候一直可以捡得到瓷片,自己曾经捡到过三个比较好的吉州窑瓷碗,还有其他一些瓷片,走的时候都留在了陶研所。由于天天看得到吉州窑古陶瓷残片遗存,耳濡目染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技术处理带来的神奇窑变,更是让伍成俊痴迷不已。他倾注了极大地热情去钻研吉州窑陶瓷文化,虚心向陶瓷研究所里的前辈、技术顾问以及一线工人学习,抓住一切机会向前来陶研所交流学习的专家、学者讨教,初步奠定了有关吉州窑陶瓷炼制技艺等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基础。

创业困难考验意志力勇于担当坚决不服输

随着炼制技艺的不断积累,想要亲手试制吉州窑陶瓷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但受限于陶研所当时的体制机制无法实现。2009年11月,伍成俊离开了工作了四年半的陶研所,东拼西凑了三十多万(后来又追加了十多万),创立了自己的陶瓷作坊——吉安县永和古窑陶艺坊,真正开始了艰难创业独自摸索和独立烧窑的历程。伍成俊说,之所以没有选择合伙,是因为当初凭着个人兴趣往前冲,对于成败没有底,不想连累别人。

创业初期,资金、技术、市场都是问题,但最大的困难其实是意志力的考验。伍成俊说,每天只看到钱花出去,看不到钱进来,刚开始的那一两年自己每天睡眠不超过6小时,脑袋里有很多事、很多困难纷至沓来,根本控制不住各种焦虑、煎熬,最艰难的时候曾想过要放弃陶瓷炼制去养鸡,好在有妻子坚定的支持和朋友们的鼓励,伍成俊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被彻底激发出来了,他说“我既然做了这个行业,我一定要坚持做下去,不能让人坎笑话,也不能拖累家庭,一定要闯出名堂来。古代人的条件没有我们这么好都能做出来,我也一定能做出来,如果我半途而废,那就等于前功尽弃了。”

吉州窑陶瓷一炮而响连续四届都捧回金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水到渠自成。经过这些年的研究摸索和实践,以及四处拜师学艺,伍成俊在吉州窑陶瓷制作工艺、装饰技法、传统土釉配制、制品烧成工艺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非常详实的技术数据。经过千百次的反复烧制试验,烧坏了成千上万个样品之后,2014年,伍成俊终于烧制出吉州窑最具特色的代表品种之一“兔毫盏”,一种始于唐、盛于宋的常见黑瓷茶具,状如倒扣的竹斗笠,敞口小圆底,风格厚重粗朴。《仿古兔毫盏》成品问世后一炮而响,2014年10月荣获了第11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首届景德镇仿制历代名窑陶瓷精品大赛”金奖。专家曾这评价他的兔毫盏:盏外面的鹧鸪斑色彩斑斓,清晰,盏里面的兔毫走向均匀,发色好,形似而神更似,器型与古陶瓷极其相近。获奖前两个月,伍成俊已经有11款产品被选为江西省委、省政府外事礼品批量订制。

2015年伍成俊送展的《黑釉彩绘如意云纹梅瓶》、2016年的《木叶天目盏》和2017年的《玳瑁斑高腰梅瓶》分别在第12届、第13届、第14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十大名窑”参展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金奖。伍成俊的吉州窑陶瓷作品,连续四届捧回沉甸甸的金奖,这也成为了目前吉州窑在陶瓷专业领域内获得的最高奖项。截止目前,伍成俊已经把古吉州窑各种名贵经典的特色陶瓷如兔毫、木叶天目、玳瑁班、鹧鸪班等都成功研制出来,每年200多万的产值,生产的产品品种丰富,特色鲜明,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颇受各界人士赞赏和喜爱,产品广销全国各地以及台湾、日本、韩国等市场。

 收徒讲学培养生力军发扬吉州窑陶瓷文化

伍成俊表示,陶瓷是泥土的精灵,一件陶瓷的出炉,包括揉泥、拉胚、晾干、修胚、打磨、补水、上釉、装饰、烧制等工艺在内的70多道工序。而培养一个成熟的工人至少要三四年的时间,还要对方喜欢并且肯学,心静得下沉得住才行,“有这个天赋,然后在那个环境里激发,才容易自学成才”。为了吉州窑陶瓷的长远发展,伍成俊十分注重技术队伍的建设和技艺的传承,他不仅自己亲授徒弟10多人,还与井冈山大学、广州工农商学院、湖南女子学院等十多所省内外高校达成合作协议,将自己的作坊设立为这些高校艺术专业类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有近2000人的学生慕名前来学习吉州窑陶瓷工艺,他也将自己摸索出来的陶瓷技术近乎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让年轻的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吉州窑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专注创新,广泛传播庐陵文化和吉州窑陶瓷文化。

伍成俊说,当地政府也很重视吉州窑技艺的传承和发扬, 2016年政府就将当地一所闲置的学校改造成了一栋古色古香、有浓厚庐陵建筑风格的大窑坊,邀请伍成俊在内的广大窑坊主们入驻,为他们的创业活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和便利。据了解,该县正在规划占地2000亩的吉州窑陶瓷文化产业园,努力打造成为庐陵文化事业中的一张特色名片,担当起保护和传承好吉州窑千年陶瓷文化的历史责任。“遵循古法技艺,特别是制釉,专注吉州窑作品,原汁原味将吉州窑陶瓷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是我们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伍成俊表示。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