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旅游助脱贫,让井冈山小山村“活起来”
2018-08-27 09:1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IMG_20180619_133129

 

神山村一角  记者王真 摄

□尚丹、李婷婷

沿着蜿蜒的山道爬上井冈山,眼前山峦此起彼伏,满眼都是绿油油的树木,富有红军特色的宾馆、饭馆一家家陈列在道路两旁。2017年2月,这一红色革命根据地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贫困样本”变成“脱贫榜样”,井冈山是如何让小山村“活起来”的?8月20日,“寻访小平小道 见证改革巨变 开启新的征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记者团来到了井冈山,看他们如何脱贫致富。

山区变景区,红色旅游促增收

献一次花圈、穿一次红军服、住一次农家院、听一个红军故事、重走一次红军路、学唱一首红歌、做一次农活、自制一顿红军餐……正值暑假,在大井村,不少中小学生正跟着村民学编草鞋。这是井冈山市大井村推出的“十三个一”旅游特色内容。

位于湘赣边界的大井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曾因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村民除了种田,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零工赚钱。如今,经过过年探索,大井村找到了一条把村庄盘活的致富路子。

大井村党支部联合旅行社共建支部和大井村农家乐协会,通过“支部引领、协会主导、单位帮扶、村民参与”的模式,全面推行统一提升打造、统一编号管理、统一分配客源、统一食宿标准、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结算“六个统一”,将村民房屋改造成设施齐全、可接待10至40人的标间、三人间等。目前,大井村93户农家有2000多个床位。

刘桂花经营桂花农庄已经整整10年了。没开农家乐之前,刘桂花一家靠种田为生,一年收入只有1万多,日子过得紧巴巴。“我现在有20个房间,40个床位,也不用出远门打工,农庄1年有15万左右的收入呢!”一边擦着桌子,一边招呼游客,刘桂花充满了干劲,“我还想和负责人商量一下扩大房间,扩大规模,招呼更多的客人。”

村里很多人像刘桂花这样,通过旅游扶贫政策脱了贫。2017年,大井村接待游客9.6万人次,实现收入约760万元,实现了山区变景区的成功转型。

念好致富经,产业扶贫“有底气”

大巴车在山路上转几个弯,便到了茅坪乡神山村。站在山坡举目望去,绿色的峰峦此起彼伏,黑白的房子点缀其中,蓝天白云纯净无瑕,走在其中,恍若置身山水画中。

坐落在黄洋界脚下的神山村,曾是井冈山市最贫困的山村之一。从鸡肠小道到羊肠小道,从砂石路到柏油马路,越来越便利的村路见证了神山村一步步脱贫致富。便利的交通激活流通,搅活了神山村的乡村经济。如今,神山村发展茶叶200亩、黄桃460亩、雷竹30亩。全村20户贫困户,每户筹集产业发展资金2.2万元入股到黄桃合作社和茶叶合作社,实现了资金变股金。

“刚刚举办的第二届黄桃节,不少人慕名来采摘黄桃,供不应求。”茅坪乡副乡长李燕平介绍,神山村成立了产业合作社,村民入股后每年最少能拿到3300多元的分红。

神山村农业产业的发展,是井冈山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围绕乡村旅游、茶叶、毛竹和果业等产业发展,井冈山因地制宜,实施“一户一块茶园、一户一块竹林、一户一块果园、一户一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茶竹果富民产业。

如今,神山村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日子越过越好,村里的设施也不断完善。未来,神山村还打算把产业扶贫做得更大,让黄桃、茶叶销得更多、更远、更好。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