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黄庭坚与御制戒石铭
2018-08-24 11:0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黄庭坚手书御制戒石铭      

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被贬湖州。在依例向皇帝进献谢表时,他文中一句“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被新党冠以藐视朝廷,攻击新政的罪名,打入狱中。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受此案株连的苏门弟子和友朋有八十多人,黄庭坚便是其一。

那时,沉湎诗学的黄庭坚写信并寄了两首诗给时任徐州太守的大文学家苏轼,以示敬仰求教之心。苏轼读后大加赞赏,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世之表,驭风骑气,以为造物者游,非今世所有也。”两人志同道合,从此结下深厚的师友之谊。这一段文坛佳话,却为黄庭坚的命运埋下了祸根。“乌台诗案”发生后,黄庭坚写给苏轼的信和诗被搜出,他被作为苏轼同党一并受罪,原本在京的职务一笔勾销,被改派到吉州的泰和任知县。这一年,是元丰三年(1080),黄庭坚35岁。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为宋四家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

黄庭坚到泰和上任时,正值春耕时节。他带着县尉、主簿、县丞巡视县城附近乡村时,看到广阔的田野之上耕者寥寥,大片良田却少有人翻耕。黄庭坚询问缘由。陪同官员告知,推行青苗法,以种田多寡定税赋,官府发放青苗实际是强行摊派,农民因此不愿种田,害怕种多税多。百姓转而经商者,欠税逃役者,沦为盗贼者,为数众多,本县狱中已人满为患。

黄庭坚说:“本官尉叶县时,追捕穷搜,疲于奔命,而民生日见艰难。我等身为朝廷命官,既要体谅皇上励精图新的苦衷,忠于职守,又要体察百姓困苦,不可扰民,民安才能国安。对在押犯人,因税赋差役而关押的从轻刑处,也可增加劳力,所欠必纳税赋可令夏秋收成后补交。”

当夜,黄庭坚难以入眠,写下《戏和答禽语》诗:

南村北村雨一犁,新妇饷姑翁哺儿。田中啼鸟自四时,催人脱袴着新衣。著新替旧亦不恶,去年租重无袴著。

虽云戏作,却表达了对民生艰难的同情和忧虑。

第二天,黄庭坚召集县衙各曹属官训话:“昨日巡视农耕桑种等情况,深感民生不易。庭坚读《贞观政要》,唐太宗对群臣说:为臣之道,须是存活百姓,若损害百姓以奉养其身,犹如割股以啖,腹饱而身毙。故为官当思治国之本,一举一动若有扰民伤民之嫌,均应谨慎行之、戒之。自唐以来,郡县均立有戒石,取意于此。然戒石有名无实已久,或弃之乱石草丛,或无处寻找。今本官令人从乱石中寻得此石,重立于县衙大门前,起警示作用。蜀后主孟昶有戒石文,本朝太宗皇帝摘录其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数句以戒群臣。庭坚自仕宦以来,常有自愧之感。今取此数句,刻于戒石上,欲诸位及属从务以自励自勉,不得扰民伤民。”

说完,令衙役取来纸笔砚,以正楷书写戒石文四句: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令匠工刻于戒石上,并用朱砂描红,使之醒目,立于县衙大门口。

以戒石文为铭,黄庭坚躬于政务,体恤民情,常深入穷乡僻壤、密林山区调查走访,奏请朝廷为百姓减免赋税,尽心履行着一方父母官的本职,使泰和之地“政治平易,人民行以安定”。

当然,黄庭坚在公务之余也不忘释放他作为文人的浪漫。位于泰和县城东南隅的快阁是他最喜欢的去处。

快阁原名“慈氏阁”,奉祀观音菩萨。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为泰和县令时因登阁有快慰人心之感,改名“快阁”。黄庭坚到泰和第二年,下乡征纳盐税数月,心身疲惫,理完积压的公事,终于松了一口气。那日金风送爽,天气和暖。黄庭坚邀县尉李觌等官员和县学学生林丛、虔州来问学的学子萧巽一行登阁凭栏。近看城下赣江自南而北,舟船穿行,澄江河自西而东,注入赣江,水上有白鸥起伏争飞;欢饮谈笑间,一抹晚霞染红天际,辉映江山,随之一轮圆月爬上云峰,倒映水中。黄庭坚不禁脱口而叹:“快哉!数月奔波,难有今日之畅快,金风送爽,文友相伴,明月相邀,岂非太白之遗风?”左右趁机相请:“此情此景,岂可无诗,请大人赋诗以志。”黄庭坚欣然挥毫,写下《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黄庭坚的快阁诗一出,泰和快阁,遂成江南名阁。道光版《泰和县志》称:“由是阁不以地传,而以人传,不以人传,而以先生之诗传也”,“阁名遂大著。”

可是,黄庭坚未能践守与白鸥的盟约,做一个悠然的隐士。元丰六年(1083),黄庭坚被调往德州。江南的佳山秀水在他的频频回顾中渐行渐远,人生明快的一页也翩然翻过。之后的几十年里因新旧党争,黄庭坚先后贬至涪州、戎州、宜州等地。崇宁四年(1105),黄庭坚在宜州破旧的戍楼中孑然而逝。

然而,百姓不会忘记这位为民造福的清官,历史不会忘记这位开宗立派的诗人和书法家。一千多年来,快阁虽经洪水兵火,却屡废屡建。清朝时,有人从德州将黄庭坚手书的御制戒石铭模刻并镶嵌至快阁,后又被刻成石碑,置于快阁照墙之右,现收藏于泰和县博物馆,成为人们可供凭吊的实物。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黄庭坚手书的御制戒石铭书法俊挺爽利,如长枪大戟,劲力十足,至今,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赤子情怀。(引文出自《泰和县志》和《黄庭坚知县》)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