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创城成果” 专题协商报告
来源: 区政协办公室 2018-08-13 19:04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根据区政协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为巩固我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区城乡环境和市民素质,今年六月份,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开展了“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创城成果”专题协商活动。

这次专题协商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各位委员以随访形式自行深入主要交通路口、公共场所、集贸市场等9类28个点实地调研,并形成简要调研材料。第二阶段区政协组织委员集中前往各考察点实地察看和了解我区巩固提升创城成果及长效机制建立情况。第三阶段召开协商座谈会建言献策,听取全区巩固提升创城成果及长效机制建立情况介绍。区政协委员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利用休息时间开展调研,围绕我区文明创建常态工作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意见建议,区创建办、河东街道、天玉镇、城建局、市监局、城管局、交警大队、商务局、教体局、民政局、文广新局等单位根据自身职责,围绕如何建立巩固提升创城成果长效机制进行汇报。区政协主席郭小健,副主席罗志强参加了专题协商活动。现将我区巩固提升创城成果及长效机制建立专题协商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经过全市干部群众连续几年的艰苦奋斗,2017年11月18日,我市喜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实现了“三年创建,一届成功”的目标。在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我区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区上下众志成城,为全市创建成功发挥了青原作用,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并予以特别嘉奖。

一是各级领导空前重视。区领导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前所未有,成立了区委书记总负责、区人民政府区长任总指挥、四套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的文明城市创建指挥部“一办十一组”工作体系。明确每年度的任务、目标及责任分解,将创建工作纳入民生实事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所有区级领导都认领责任区域,确保创建工作领导有力、调度有力、推进有力。坚持创建工作值班、例会、调度会制度,并将区领导、督查组每天的督查情况汇总成督查通报,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

二是硬件设施大量投入。创城以来,全区聚焦民生,对照创城测评体系目标和要求,筹措大量资金,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区主次干道及污水管网进行提升改造,主干道道路改造149480平方米、雨水改造9430米、污水改造4100米;小区道路改造2248.87平方米、雨水改造250.2米、污水改造665.74米。全力畅通“微循环”,已计划投资约6亿元,在2017年-2019年实施的项目共有十五条道路。目前已经相继打通胡铨路、晨光路、庆丰路、学苑路、正气路等5条主次干道连接,总长度达5.56千米。加大对棚户区的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对山前村、斋楼村和滨江华府一、二期4个棚户区改造,并已启动对城北片区、杨家庄中村、庄塘周家岭、堤前村、坪田、杨家坪等1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不断强化交通设施建设,新增停车位5658个,非机动车停车带10300米、增设隔离护栏2000余米、安装盲道隔离防撞柱1000余根,有效解决了道路交通秩序混乱、拥堵现象。完善提升全区消防、环卫设施,共更新配备灭火器4177个、大垃圾桶2945个、小垃圾桶4654个、果壳箱271个。

三是市民素质大幅提升。利用创城新气象、新变化给群众生活质量带来改善和提升,通过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积极宣传引导市民摒弃陋习,崇尚公德,使文明礼仪走进千家万户,让素质养成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在全区形成“人人争做文明人,全民巩固文明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大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沿街商户的秩序意识、规矩意识和卫生意识不断增强,全区卫生环境和交通秩序得到很大改善,如乱丢垃圾、占道经营、闯红灯、机动车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

四是社会风尚显著好转。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组织开展“凡人善举,青原身边好人故事汇”社区宣讲、“传青原好家风,讲家庭好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累计巡讲20余场,带动乡风民风不断改善。在全区广泛开展“中国好人”推选、身边好人评选等活动,杨慧芝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夏淑英、陈小青2名同志入围2017年度“中国好人”候选榜,陈小青更是光荣入选“中国好人”,实现了我区“中国好人”零的突破。充分利用“互联网+”做热志愿服务宣传,在微青原平台开设“青原.美丽说”,传播青原正能量,构建良好青原社会风尚。

二、问题和困难

巩固和发展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我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现实需要,也是全区人民的迫切愿望。调研发现,虽然当前创城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亟待改进。

一是长效管理机制有待提升。原有机制亟待调整。创城成功以后,全区创城机制依然停留在“创建模式”,各乡镇街道各单位责任分工,市民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仍未调整,随着迎检压力的减轻,工作力度有所放松,原有机制已经难以适应日常精细化管理需求。如有委员发现:在某银行营业厅业务办理窗口开设太少、取号等待和业务办理时间过长。合力整合不足。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从全区层面整合各类资源、多方力量,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如有委员反映:机动车随意上人行道,既影响行人安全通行,又压坏人行道设施,浪费财政资金,损害了城市形象,亟需协调、联动公安、交警、城管等执法部门在大城管的框架内,对碾压人行道等违章行为重拳整治、及时处罚、长效管理。城乡结合部管理责任分工不明,脏乱面貌仍未彻底扭转。品牌意识不强。全区品牌化的创建意识还没有延伸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和学校等领域,创建活动总体上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在全力推进,但品牌意识不强,总结推广不够,缺乏主动创建意识。

二是市民参与不够。市民对创城理解有偏差。创建文明城市,市民是主体。而在创建的实际过程中,依然存在市民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不强、参与创城的积极性仍有待提高的情况。甚至存在一些群众认为创城是政府为了“捞政绩”,政府人员创城是为了应付差事、完成工作,不是为了群众得实惠,也不是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因而造成创城工作上热下冷,少数群众不支持、不参与,甚至唱反调。小区基础设施缺、服务水平低。全区各个小区普遍存在缺少活动场地,且配套设施不够,没有条件设立老年人活动场所、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室、志愿者服务站等,无法满足居民在物管、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服务需要。如有委员指出:豪德花园B区和云河苑小区无居民定点的晨晚练体育活动地点,消防、物防、人防、技防设施配备不齐全;铁建路火车站家属区无物业管理,卫生环境较差。志愿服务实效不足。志愿服务是创城的重要载体。招募的市民志愿者,从组成来看,大多数都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普通市民很少,部分存在为了应付差事,不是真正“志愿”的现象。在组织开展活动上也多以阶段性活动为主,日常志愿活动缺失。如有委员发现:区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学雷锋志愿服务点没有志愿服务人员、移动营业厅没有志愿服务的资料。

三是公共环境、秩序“反弹”。公共环境“脏乱差”重现。主要表现在一些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等地“脏乱差”的问题反弹十分严峻。如有委员反映:豪德花园B区和云河苑小区绝大多数单元楼道口垃圾广告泛滥;贸易广场菜市场、河东新生菜市场各路口被菜摊和各种车辆挤占,贸易广场内超店经营、停车难、乱停车现象突出;甘雨亭超市(青原1号店)门口乱停乱放、乱扔垃圾现象严重。公共秩序乱象“回潮”。道路交通违法、出租车服务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如有委员发现:在几个主要交通路口存在电动车闯红灯、驶入机动车道、红绿灯路口逆行现象,行人闯红灯、逆行、乱穿马路、路口右转车辆不主动礼让行人等现象;火车站下广场存在出租车主拒载、不打表、宰客等现象。

三、几点建议

通过对我区文明创建工作现状的专题协商,我们认为建立科学有效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科学管理强化文明创建工作,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也是文明创建工作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深入健全创城长效管理机制。强化责任考核。强化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制,定期定点联系制、督导制;继续以网格为基础,完善各单位、各部门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将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成效纳入各级各单位党政领导的政绩考核。注入日常工作。牢固树立“创建难、保持更难”的理念,以“归零”心态坚持工作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把创建工作融入党政机关日常工作中,将“创城模式”调成“文明模式”,使创建工作做得更好、更实。如有委员建议:将区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员设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员,即可保证在岗在线,又可减轻人员配备压力。加强投入保障。把创城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和落实公共财政支持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财政投入适当向公共管理、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基层社区倾斜,特别要加强基层社区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如有委员提议:在新城区的建设中,修订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的停车场。在商业繁华区、物流密集区修建货车停车场,在居民区、娱乐密集区修建轿车停车场,缓解当前停车难问题。实行品牌战略。结合我区当前推动全域旅游的中心工作,打造我区文化品牌,突出“红色、正气”文化特色,打造个性鲜明的全区文化形象,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引导,在打造品牌、扩大影响的同时,提升市民整体文明素质,从而引导全区上下形成文明意识,提高全区维护文明城市形象主动性、参与度。

二是持续构建全民参与的创建格局。舆论引导促自觉。进一步利用各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选择长效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新闻追踪报道,居民群众参与曝光、监督和评议环节,与居民群众进行互动交流,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行动和真真切切的变化。积极开展“青原好习惯”等主题实践活动,让群众充当创建的主角,使文明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为。实事惠民入人心。始终以群众诉求为出发点,遵循“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加大“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建设,让居民享受创城成果和家园建设成果。针对当前创城工作中暴露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落后、市民出行停车难、集贸市场脏乱差、火车站广场设计落后,空间布局不合理,进出口不分流等问题,积极研究对策,发现一个及时解决一个,提高市民对创建的满意率,使为民创建的理念深入人心。志愿服务进小区。组建邻里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各类睦邻活动。围绕“邻里学、邻里帮、邻里和、邻里乐”主题,广泛开展留守儿童帮教、居民体检、绿化、义务巡逻、关爱老人、打扫环境卫生、文艺表演、纠纷调解等各类睦邻活动,注重日常坚持,打造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爱、老有所为的和爱小区,让文明新风在小区荡漾。

三是大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整合资源成合力。城市管理涉及到各个部门,点多线长,面广,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树立“大城管”理念,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才能提高城市管理形象。如有委员建议:落实区文明办编制、人员和经费,充分发挥区文明办协调推动作用,成立由运管、城管、交警等部门组成的火车站广场综合管理办,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形成工作合力,专门负责火车站站前广场进出站秩序整治和日常管理。城管执法全覆盖。在城管日常工作机制和方法方面,以及在方式、频率,整改的时限、反馈、审核以及结果的汇总、通报等环节,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流程。针对公共环境治理,推进 “数字城管”建设,实现工作中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细化到路段、细化到个人,为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和及时反馈提供保证。公共秩序从严管。持续开展车辆闯红灯、乱停乱放、不按道行驶、不礼让行人和行人乱穿马路、乱闯红灯、翻越隔离栏整治行动。通过“体验式教育”等有效方式,让交通违法人成为交通纠违者,让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成为一种习惯。如有委员建议:增加各主要交通路口右转“车让人”提示标志,并加大电子警察执法力度,并予依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