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闯出小康路——井冈山市大井村创新“支部+协会”扶贫模式
2018-08-07 08:44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罗仁瑾

90年前,在毛泽东的率领下,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将一面鲜红的党旗插在了大井村;90年后,一批又一批的小红军,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来到大井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自2008年以来,大井村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开发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形成了以村支部为中心,支部书记兼任协会会长的“支部+协会”的红色研学旅行扶贫新模式,闯出了一条“支部+协会”的新路子。

从红土地里刨食到红土地里掘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型经营主,大井村“支部+协会”不仅加出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更加出了群众致富的内生力。

支部找来新路子

——带来小红军火了大井村

“今天来了1000多名学生,各家各户做好准备,12点钟准时到停车场接学生。”通过微信群,井冈山市大井村村支书邹秋平把接待工作布置下去。

邹书记口中的学生,正是来自北京、深圳、香港、广西、湖南、等省市的初高中学生。他们来到大井,通过“献一次花圈、穿一次红军服、住一次农家院、听一个红军故事、重走一次红军路、学唱一首红歌、做一次农活、自制一顿红军餐”等“十三个一”的红色课程,深入体验红军生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开展红色研学旅行。

看到现在车水马龙的场景,很难想象这是曾经那个“姑娘不嫁”的大井。大井村,山多田少,村民靠上山砍竹、下山种田为生。然而,2008年,位于井冈山风景保护区的大井全面禁止砍伐,原本就不宽裕的村民收入更是没着落了。

穷则变,变则通。2007年,80个港澳学生要来井冈山接受三农教育,要求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井冈山旅行社总经理周琪林为此来到大井村考察。周总的想法与迫切改变大井面貌的邹秋平一拍即合,村民接待学生,负责学生的食宿,每个学生按30元一天的费用支付给村民,邹秋平感觉这是一个机遇。在接下第一批学生后,初尝甜头的邹秋平和周琪林一起去深圳,找旅行商洽谈、对接,积极对外营销,他们把目光从港澳扩大到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接踵来到小村庄,大井村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

2012年,大井村成立农家乐协会,嫁接红色研学旅行基地,村支部书记担任协会会长,副会长周琪林受聘为村主任。通过“支部+协会”,村支部充当致富指挥部,基地对外吸引客源,协会负责安排食宿,里应外合,抱团发展。经过近10年发展,大井村发展成为井冈山市乃至吉安市研学旅行实践活动除全国青少年培训基地外人数最多、规模最大,且最具有特色的研学旅行教育基地。

党员担当领头雁

——带领村民扔下锄头吃旅游饭

红色研学旅行前景看好,然而没有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支部+协会”的模式,让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干起来。

“拿了一辈子锄头,哪能说扔就扔?”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怎么办?

党员冲在前面,干在前面。村支部要求党员无条件参与,发动19户党员家庭参与。有的党员家庭房间不够,腾出孩子的房间给客人住;有的党员家庭床、被子等生活设施不够,借钱添置……“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邹秋平的一句话,打开了大井发展的突破口。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来到大井,让村民看到了红色旅游的致富希望,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全村120户村民有93户参与,可提供2088个床位。

“基础设施跟不上,想富却被拖住腿!”眼看大家的热情高涨,可是如何补足基础设施落后的“短板”?

大井村位于井冈山旅游景区,按照规划不能新建住房。2008年,村里多次对接,申请到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全村拆旧建新实施危房改造,同时改水改厕修路,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提升。

说起改厕,可花费了不少心思。2008年以前,村里的旱厕让港澳来的游客头痛不已,反映强烈。危房改造后,村里多次鼓励村民修建客房独立卫生间。改厕工程投入大,很多群众不愿意。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党员们积极响应,提升改造卫生间,建立标准化客房,同时村里出台奖补政策,一下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改厕工程顺利推进,大井住宿条件极大提升,游客迅速增多。近年来,单单是红色研学旅行年接待达6万余人次,每户农家每年可增收3万元至10万元不等。

群众参与齐致富

——统一管理激发内生动力

“以前全靠种田、砍竹挣生活,风吹雨打,日子艰难,现在好了,家里房源供不应求,日子越过越红火。”10号房主刘桂花会上网推荐自家房源,能开车下山接送客人,搭上红色研学旅行的快车后,家里40个床位基本爆满,家里每年至少增收10万元。

在刘桂花家的大门口,张贴着综合评比牌,每月协会按照服务情况、游客反馈等信息进行打分,积分多者年底实行奖励。这仅仅是协会统一管理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农家乐协会给所有参与农户实行“六统一”管理,“统一升级打造、统一编号管理、统一分配客源、统一食宿标准、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结算”,既确保了红色研学旅行培训的规范和安全,又提升了农户自我管理水平,更提升了群众与贫困做决断的能力。

贫困户朱桃生因病致贫,手脚不便,妻子常年患病,生活艰难。2015年协会、帮扶单位帮他粉刷墙壁,修建卫生间,买床、衣柜等生活设备,提高接待水平,将他纳入协会。由于家里床位少,协会优先安排他家,每年为其增收3万元,使他致富的底气越来越足了。

大井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6户。在农家乐协会和红色研学旅行的带动下,全部实现脱贫。如今的大井村,正昂首阔步迈上小康生活。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