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记忆
“八一”,对于军人和曾经的军人来说,是生命中最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八一”,对于军人和曾经的军人来说,是生命中最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回想在部队度过的20个“八一”节,有几个“八一”却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我想说的,是入伍后作为军人的第一个“八一”和离开部队后作为转业军人的第一个“八一”。

1970年初,我还在新兵连就遇上了云南峨山7级大地震,下连队之后,连队老兵们早就去了抗震救灾一线。4月下旬,我也被派往峨山参加抗震救灾,接受艰苦的磨练。到达指定地点后,我们的帐篷支在山坡上的地里,主要任务是负责清理倒塌的房屋,在废墟上重新筑泥墙砌土砖建房,几乎每天都要挑灯夜战,还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山上砍一些上了年轮的松树用作屋梁。期间,我们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晚上还要轮流站岗放哨。那时,谁也不言苦和累,最大的奢望就是能睡个好觉,吃顿热饭。好在3个多月后,我们班师回营,正巧赶在“八一”前夕。为犒劳抗震前线归来的将士,也是庆贺我们当兵以来第一个“八一”,连队杀猪宰羊,会餐庆祝,热闹非凡。饭前,全连集合在一起,先是唱歌,而后连长发表了热情洋溢、充满鼓励的讲话,称赞我们这些新兵在抗震救灾和连队训练中的突出表现,当场宣布了嘉奖名单。连队干部战士精神振奋,我们每个新战士都是乐呵呵的。那次“八一”,让我们好长时间还沉浸在这欢乐的气氛里。之后,我在部队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八一”,这其中,有从云南移防甘肃在西北荒漠野外驻训点过“八一”;有在兰州大军区和炮兵机关过“八一”;有在河北宣化炮兵学院学习就读过“八一”;也有和来部队慰问的地方干部群众一起联欢过“八一”……我一次又一次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集体温暖,感觉到军人在艰苦的生活和训练中获取的快乐。我也在一个又一个“八一”中不断成熟起来,深切领悟到军人的付出和牺牲在“八一”特定的内涵中所体现的价值。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部队服役20年,1990年我转业地方工作。按理说,我已经无缘“八一”了,但在转业后第二年“八一”,吉安军分区党委特意邀请了曾经在部队担任过团职干部的转业军人回军营过节,令我们非常感动。感觉这不仅是军分区首长对我们的关爱,更是对全体转业退伍军人社会地位的尊重和维护。那次“八一”,有五、六十位卸下军衔的战友如期而至。联谊活动隆重热烈,完全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军分区首长与大家亲切交谈,满是叮咛,满是希望,给了我莫大鼓舞。战友之间互相问候,相互勉励,也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八一”,让部队与我们心心相牵,也让军队和地方的联系更加紧密。

20年的青春与梦想,献给了军营。回顾过去,我们有过难得的人生历练,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后悔”。尽管我们已经离开部队,然而,“八一”这个神圣而光荣的日子,将永远融入我生命的记忆。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