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文明周刊> >正文
破千年旧俗 立当代新风——吉安市积极探索节地生态安葬模式扫描
2018-07-25 09:25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13

掩映在果树中的碧洲镇良岗生态公益墓地。肖远泮摄

14

新干建立的村级安息堂。聂志良摄

15

吉水水南镇高中村回收棺木。周六英摄

16

安福县殡仪馆生态环保的草坪葬区。记者曾诗敏摄 

□本报记者曾诗敏

生命始于自然也应归于自然。

近年,“天价墓地”、“豪华墓葬”、“天价骨灰盒”等屡见不鲜。随着国内公墓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近年来墓地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许多百姓更是叫苦连天,大呼“死不起”。

传统的墓葬形式占据土地资源,价格昂贵,这时,“生态安葬”这种赋予死亡新意义并能造福于后代的墓葬形式就很有必要推广。节地生态葬一定会成为化解“墓地危机”的必然出路,这也是以后殡葬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谓生态安葬是指遗体火化后,通过树葬、草坪葬、花葬、壁葬和骨灰撒散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生态处理骨灰方法,具有环保、节约土地、费用低廉,祭扫更加方便、文明等众多优点。

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尽管生态安葬的好处不胜枚举,但推行生态安葬的道路却依然任重而道远。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迎难而上,站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向违规土葬、散埋乱葬等千年陋习“宣战”,努力改出节地生态安葬新风尚。

遂川良岗:

绿色海洋里的生态公益墓葬

记者来到遂川县碧洲镇良岗生态公益墓地。炎炎夏日,骄阳炙烤着大地,但是这里却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整个公益墓地都被桔子树、柚子树包围着,只见树不见墓,若不是工作人员介绍,很难把这样一幅生态美景与墓地联想起来。“刚开始村民对我们的做法不是很理解,依然我行我素实行土葬、乱葬,但是经过多次教育宣传,重点整治之后,看到公益墓地生态环境如此之好,还不收取任何费用,村民也慢慢接受了。”遂川县殡葬管理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悉,该生态公益墓地占地35亩,投资60余万元。墓地周围种植桔子蜜柚等果树300余株,如今这些果树都结满硕果,不仅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还让群众打心眼接受了这种生态安葬模式。

永丰梁坊:

设骨灰堂保护土地这个“命根子”

深入永丰县瑶田镇梁坊桥村,会有一个惊讶的发现,村里不管哪个老人过世,都不会请“八仙”,也不会出现吹吹打打、焚烧花圈、大摆酒席等习俗。原来,该村有一个成立了16年之久的红白理事会,一直倡导村民厚养薄葬。据悉,梁坊桥村全村67户,近300人,全部来自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水库移民。他们人均耕地和林地不足两亩,村民们一直把土地视为“命根子”。为了减少殡葬用地,村民们集思广益,筹资10多万元,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80平方米的骨灰陈列堂。老人过逝后,可把骨灰安放在陈列堂。“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村民在办白喜事时主张节俭,在赡养老人,孝顺老人上,却从不吝啬。年过八旬的村民洪春玉十多年来行动不便,她的儿孙每天轮流端茶做饭,形影不离,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我宁愿自己苦一点累一点,都要照顾好家里的老人。”洪春玉孙媳妇廖招华说。如今的梁坊桥村,不仅尊崇“厚养薄葬”,还建起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里每个月开展文明户、卫生清洁户、孝老敬老户等评比,一股文明新风沁人心脾。

吉水:

回收棺木推进生态安葬

今年7月初,吉水县殡葬改革工作正式启动,在该县的水田乡西田村、富口村,记者看到,一车又一车的棺木正被有序收回,统一运往集中回收点。至7月22日,该县已经回收4300余具棺木。禁土葬、收棺木,是从源头上堵住旧俗、陋习的好办法。随后,记者又来到了水南镇车田村,该村棺木回收工作也在平稳有序开展。老百姓为什么会对此项工作高度配合?原来,早在今年4月份该镇就开展了散埋、乱葬摸底调查工作,利用干部上门入户机会,对棺木回收工作进行“吹风”。村里年纪大点的老人对此项工作还是很不理解,但是在乡镇干部再三解释、劝说之下,他们就理解了、支持了。车田村的老党员吴世英告诉记者,如今政府号召开展棺木回收工作,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她作为村里的老党员,主动要儿子把棺木上交。

安福:

与天地合二为一的草坪墓葬

在安福县殡葬管理所,记者了解到该县早在2016年开始设置生态环保葬区,主要用于草坪葬。草坪葬是源于西方,流行于东方的葬式。与芳草为伴,让生命生于自然,归于自然,吸取大地甘露,与天地合二为一。在该县该殡仪馆普通公墓区旁边,这块占地2亩的生态环保葬区四周被青松绿柏所包围,显得格外抢眼。“虽然目前这个生态环保葬区只安葬了3名逝者,但是草坪葬这种新型葬式今后一定会持续推进。”安福县殡仪馆工作人员说道。确实,草坪以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埋葬骨灰,具有环保、节地和成本低等特点。尽管在安福像这样草坪葬式还只是小规模、小范围内推广,但其率先垂范、敢于创新,勇于打破传统旧俗,积极树立文明新风尚的精神,值得大家为其点赞。

【编后】从来处来,往去处去。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却不是生命意义的结束。在人死之后,如果能回馈自然,造福后代,何尝不是让死亡更有意义呢?如今,我市大力推广生态安葬,需要传统殡葬形式在我们思想上进行根本性的转变,生命从生到死,都应该是辉煌充满生机的。“死的光荣”,同样是一种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