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精准脱贫当先锋——记永新高桥楼镇白堡村第一书记高柳珠
2018-07-19 08:2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本报记者刘丽萍

在永新县高桥楼镇白堡村,白堡大桥横跨禾水河俯视着河水奔腾向前,13.7公里水泥硬化公路像一条彩带连接着8个自然村。百余亩小龙虾养殖池像一块块明镜镶嵌在大山深处,描绘着白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靓丽风景……而这一切都与第一书记高柳珠分不开。

精准施策,牵住贫困的牛鼻子

2015年7月,高柳珠受省国资委指派,来到白堡村担任第一书记。白堡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奔腾的禾水河上只有一座窄窄的人行吊桥,没有一寸水泥路,车辆进不了村,没有特色产业,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初来乍到的高柳珠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白堡村摆脱贫穷。

如何牵住贫困的牛鼻子,找准贫困的“七寸”?

经过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地细致调研,他们找到了白堡村致贫的病根——交通。白堡村人祖祖辈辈行走在红土地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一次山依靠的是涉水摆渡走吊桥,铺路架桥成了白堡村群众祖祖辈辈的期盼。于是,高柳珠带领工作队制定出了《2015-2017年白堡村帮扶工作规划》《2015-2017年白堡村帮扶工作实施计划》,勾勒出脱贫攻坚的蓝图。

规划计划有了,资金却难以筹措。高柳珠把情况向单位领导汇报后,领导毅然出面协调、筹集了500万元用于帮扶工作,全力支持扶贫工作。

如今13.7公里的村组水泥路已联通,寂静的山村响起了汽车笛声。一座崭新的白堡大桥飞跨禾水之上,结束了白堡村依靠摆渡、走吊桥过河的历史。

桥修好了,水泥路通了,村民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撂荒的耕地,陆续复耕。致富带头人朱小香一次性流转了300多亩土地种植生态水稻。

智志双扶,激发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

白堡村有48户贫困户,大多数是因病致贫、缺乏劳力。高柳珠与村“两委”班子商讨,成立了生态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利用扶贫资金购买肉牛发给贫困户领养,每头每年发给2000元工资。面对养牛的市场风险,他还特意为全村140余头牛全部买了保险,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2016年一整年,白堡村的贫困户通过劳动,户均增收2100元,并积累下了宝贵的养牛经验。年底合作社将售牛所得款项20余万元注入村集体账户,用于持续帮扶。白堡村公账上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积蓄。

2017年,高柳珠又和大家商量,决定改变以往“保姆式”的帮扶,注重培养贫困户关于市场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参与意识。扶贫工作队按照每户贫困户3000元的标准,将扶贫资金作为“股金”注入合作社,并且鼓励贫困户多参股,股东每年分红不低于10%,注资越多,回报越大。

脱贫,对于贫困户而言,从被动变成了主动,群众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融入群众,用真情换取群众真心

每一次上门访问贫困户,高柳珠都用随身带着的笔记本将所见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把群众的诉求、心愿记在本上、放进心底,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看一看,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又能校正前进的方向。

村里有一位“特殊村民”,他因脑部受伤落下痴癫,平时常在村口捡破烂,独自住在无人的老房子里,不与村里人来往,人称“魏疯子”。

高柳珠到村后,主动与他结成对子,隔三差五就去探望他。而“魏疯子”却爱理不理,一人独来独往。2017年冬天,天气预报有极寒天气,想到“魏疯子”独居在老屋,高柳珠立即到县里买棉袄给老魏送去,给他穿上厚实的棉衣棉裤。

此外,他与乡、村干部一道,为老魏张罗着保障房。如今,“魏疯子”住进了政府帮建亮堂的保障房。平时遇谁都露不出几颗牙齿的老魏,被高柳珠的举动深深打动,脸上露出了难得笑容。

村里的群众竖起了大拇指:高书记连“疯子”都能扶起来,真是厉害了。正是高柳珠始终以村为家,以民为亲,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喜爱。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