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生态文明周刊> >正文
古韵新貌东陂村
2018-07-18 09:0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记者林益民

往吉州区樟山镇的西北方向走,出樟山圩镇约2公里,便来到樟山镇东陂村。该村下辖东陂、大麻塘两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农户480户,人口 2000余人,是樟山镇数一数二的大村。近日,记者来到该村采访。

自该村于2015年被确定为省级中心村建设示范点以来,新农村建设让这个原本脏乱差的村庄旧貌换新颜,成为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目前,东陂已全面完成改水、改厕、改栏以及道路硬化任务,拆除危旧房、牛栏、旱厕等290余栋,面积逾2万平方米,清理5处淤塘,修建排水沟2540米、污水处理池一处。便民服务站、卫生室、村史馆、幸福院、颐养之家、休闲公园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120栋新宅正统一规划建设中。

相比时下的村容新貌,东陂更是一个古韵悠扬的村庄。东陂建村至今1000多年,村中现存清朝至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55处,其中祠堂4栋、私塾1栋、古井2口,牌坊1座,庙宇1栋,民居46栋。这些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巷道铺有青石板或鹅卵石。一些民居大门做成牌坊式,配以横楣、楹联,承载了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生活情趣。所有房屋都使用青砖、蓝灰尚缝,饰马头墙。内部装饰以木雕、花桶和金粉书写楹联、格言,描绘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富丽堂皇,体现了赣中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高达 76%。在新农村建设中,东陂村民没有一拆了之,任其荒废,而是自觉地将它们保留修缮,并努力向上申请成为中国传统村落,目前东陂已获批为江西省传统村落。

除了守护好这些古建筑,东陂村民留住古韵的方式还有建设村史馆。东陂村史馆建在百姓大舞台边上,是用以前大户人家的古建筑改建的。整个东陂村史馆陈列分村史沿革、古今人物、民俗遗迹、神奇传说、家训格言、新农村建设六大板块,陈展丰富。“动莫若敬 居莫若俭 德莫若让 事莫若咨”等家训格言传递着东陂人忠厚俭朴的为人处事之道。

赓续传统,传扬新风。东陂村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留住了乡愁记忆,也迎来了乡风文明。村里成立的红白喜事理事会提倡传统的节俭之道,反对铺张浪费,原本3天办完的酒席如今一天办完。村民回味乡愁,品读村史,学习家训格言,族亲互助、邻里和睦。同样用古宅改建成的幸福院,成了老人和留守儿童的乐园,孩子们在此写毛笔字、读书、上校外实践课程,老人来此喝茶、下棋、聊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东陂村新农村建设的美丽嬗变,得益于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在拆除危旧房中,村党员干部率先拆除自家房屋,做通自家兄弟思想工作。在修通环村路时,涉及征用村民菜园,老党员晏珠明无偿让出自家的菜地给村民,让修路顺畅。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书记晏柏文秉承“正人先正己”的观念,不吃村民一顿饭、不抽村民一根烟。“下一步,村党员干部要在我村灵芝、猕猴桃种植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更多适宜的农业产业,带领闲散劳动力增收,同时加大对古韵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并深入改造村庄环境面貌。”晏柏文向记者表示。一个美丽整洁、古韵弥漫、富裕文明的新村正矗立在樟山的西北角。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