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的闲读杂写
王稼句先生是江南名士,是苏州城的一张文化名片。他的道德文章和声名学养,在文化圈不仅闻名遐迩,就是在读书界、出版界也是一座高标。

学者的闲读杂写——读《夜航船上》

■胡忠伟

王稼句先生是江南名士,是苏州城的一张文化名片。他的道德文章和声名学养,在文化圈不仅闻名遐迩,就是在读书界、出版界也是一座高标。他人好字好文章好,是读书界的共识。余生也晚,读王稼句,是在念高中那会儿,在《散文》杂志上经常能看见他的文章,文字清雅,字里行间氤氲着江南淡淡的水气。

后来才渐渐了解到,王稼句先生,在苏州乃至全国的文化人心中很有分量。他读的书多,写的书也多。这些书,有思想,有个性,文脉溯源,字句干练,有大家风范,融学与识于一炉。早年,他写文章,有意追求文字的“涩”,是朝着知堂一路发展的。知堂的文章,看似平淡,实则底蕴深厚。王稼句曾说他的文章:“在叙述方式、内容选择、思想表达等方面,更曲折一些,设置一点阅读障碍,读起来似乎有点艰难,让人不时合起书来,好好想一想,也就可以称得上耐读了。”这种做法,虽说使得文章“耐读”了,但毕竟对普通读者而言,有了“阅读障碍”,不利于文化的普及,得到了陆文夫先生的好意提醒:“你不要引经据典,文字太老气,你正年轻,这样不好,如果非要用那些材料,应该化出来。”(《陆文夫先生两三事》)或许是陆文夫先生的提醒起了作用,王稼句后来的文章越写越好,越来越顺溜了。不仅行文从容舒缓,考证博洽细密,而且才气内敛,文字简静,深得爱书者好评。我曾在网上淘得他的《看书琐记》,所收作品,旨趣和文风与早期明显不同了。在该书《后记》里,他对自己的书话写作做了反思和总结:“近些年来,书话写得少了,因为觉得有点厌气,厌气是苏州方言,有寂寞、无聊的意思,也有烦闷、厌倦的意思。看看外间的书话铺天盖地,既有我喜欢的,也有并不喜欢的,喜欢的不多,不喜欢的却实在不少。书话已成了一只大箩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这话不仅仅是说给自己的,还是对爱书人书话写作的告诫。

王稼句先生不单写书话,还写地方文史、风物民俗、工艺文玩、草木虫鱼。最近买到了他的文化随笔集《夜航船上》。该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是“百花谭文丛”之一,三十二开小精装,设计典雅,精美可人。书很薄,只有百十来页,但所收文章内容驳杂,言之有理有据,见人见物见思想,语言清丽,耐人品味,是一部写书人、书事的好作品。他往往从一本书、一位文化名人切入到对中华传统文化及历史宏观背景的叙述上,反映的是历史节点、人生片段、世相掠影中文人种种高雅的趣味和不俗的境界。作者娓娓道来,使读者在读美文的同时,穿越到物欲烟火的人世间,细细体味文化的无穷魅力,细细品味优雅的中国文字之美。印象深刻的,有写鲁迅的中文藏书的,也有写鲁迅的《点石斋画报》的;有关注王世襄和鸽哨之美的,也有抒写对毛边书深情款款的喜爱之情的;有对张兆和、周黎庵、叶圣陶等文化人人生片段的描摹,也有对书妆、毛边书、旧书坊、木雕等传统文化的探求和追索。对当今的书妆,他借写钟叔河当年编的《知堂谈吃》,痛斥当今书籍装帧贪大求厚,不下功夫,做出的书,雷同化、脸谱化,千书一面。而钟叔河编的《知堂谈吃》不仅在封面设计、书页布局上下足了功夫,封面上那一盘红红的三只辣椒,和封底知堂的红色印章以及“谈吃”两个黑黑的大字,构成了和谐的画面,给人视觉和味觉上的冲击力。而且此书在内容的编辑上下足了气力,书分四辑,每一辑文章除按写作时间排列外,辑前都有编者钟叔河撰写的说明文字,这些文字,和书前的编者序言,相互印证,互为关联,给读者的是不仅仅在“谈吃”,还有“谈吃”文字之外的东西,由此更能体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宏富魅力。如此由此及彼,宕开一笔,不仅有味,而且引人深思。

王稼句先生在该书题记里,引述了张宗子在《夜航船序》里的故事———

“一僧人和一士子同宿船上,那士子高谈阔论,僧人听了有点畏慑,只好卷足而寝。听着听着,僧人觉得那士子说得有破绽,便问他“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回答是两个人;僧人又问他“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回答那当然是一个人。僧人听了,不由笑道:“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我想,王稼句先生的文章之所以引得天下爱书人喜爱,不仅仅在于他读的书多吧,还在于他那一份对文化的痴迷和情怀。读王稼句先生的书,时时要提防的是,可不能囫囵吞枣,甚至一知半解,必须把书读通读透。他的闲读杂写,看似简易,实则并不简单,这内里蕴藏着他的才、情、学、识,是他人生阅历经验与精神追求的完美结合。闲闲地看去,闲闲地写着,他到底是文而化之,弄出了名堂,弄出了大境界,这是王稼句先生之幸,是天下爱书人之幸,更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之幸、文化之幸。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