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纯和的草虫官溪堂的字
“纯和”是一个湖南女子的芳名。“官溪堂”,是本土一个书法家的别署,大名杨仁根。因圈中人多呼“官溪堂官溪堂”,故而拿来入了题。

     

创作中的冯纯和(左)与杨仁根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杨仁根小楷欧阳修《荷花赋》冯纯和工笔写虫  

观展

“纯和”是一个湖南女子的芳名。“官溪堂”,是本土一个书法家的别署,大名杨仁根。因圈中人多呼“官溪堂官溪堂”,故而拿来入了题。

5月中旬的一天,由市文联、市书协联合天庐艺术馆举办的《“居仁由义”书法展》即将落幕,我怀着沾染一番墨香的心情去往。

这是杨仁根的书法作品专场。“仁根”者,人正如其名,我时有闻人褒:曰宅心仁厚,曰性情宽和。此样人物,命书展名“居仁由义”,居于仁而行于义,大可视作其情致心声的表达。照见这四个字,就好比照见从前一个敦厚的乡绅,从庐陵一个叫“官溪”的村庄向你走来……

但我更着迷的是“纯和”二字。多好的名字啊!每一个字都美好吉祥,自带芬芳。

杨仁根字的好,早已在不同场合有幸见识。他或行或楷,书风拙雅自然,静气中生。魏晋风流隋唐气韵,笔墨间亦多有流布。在展览现场,读他,是书法艺术的又一种重温和抵达。

新奇赞叹的是草虫。

蜻蜒,蟋蟀,蝉,蜜蜂,螳螂,蝗虫,豆娘,纺织娘……十多只草虫,点缀于十米长的《金刚经》上,或振振欲飞,或敛敛低蜷,神情鲜活,呼之欲出。从右往左,一米一米看过去,就好像行走于秋日禅林,暮色中,“如是我闻……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僧众的诵经声和着一山草虫喓喓在斜阳中淡去……

再看其余作品,莫不以字为主,缀以草虫或一或二。布局精当,视之养眼舒服,说“锦上添花”嫌闹,唯滤取其“好上加好”意,想来不曾临场者也能想象几分。

以为是宣纸自带的印刷之物,言不是,是画上去的。

啊!谁画的?冯纯和。

“天,画出这样比真物还有生命力的虫子,那得要具备怎样的一腔心灵啊?”我没忍住,喊了出来。

纯和。纯—和。我默吟着这两个字,想象着一个善女子,她息心调墨,敛神正容,注灵秀于笔端,布聪慧于纸面,画出了眼前这一只只捉紧读人目光,扣动读人心弦的草虫。

是时,有同好慕名从永丰远来观之,我们齐齐倾动于只只草虫,似乎忘了此行的目的是赏字。我无知,楞把一只螳螂指认为豆娘,众人莫衷一是。眼光求助书家本人,仁根环顾左右而言他。待众人辞散,遂小声相告:刚才那个是螳螂。一句轻言,用心之好令我泛起小涟……

冯纯和

半个月后,细雨纷扬,我去赣江边的榕树下,在“官溪堂”约见冯纯和。

这里,“官溪堂”指杨仁根的工作室。身为一个毫无书画细胞的“冯粉”,我满怀相识期待。

冯纯和来了。三十八岁的孩子妈,算不得漂亮却自有其美,身量苗条,素面清秀,每每未语先嫣然,清流一样让人舒服,这是传说中的“中年少女”么?日是清凉好日,茶是清香绿茶。打量她,我暗想,就该是这样一个人,才能画出让观者莫不惊赞的草虫来。

她迟到了半小时,在家为一个朋友画草虫呢。作品带过来了,书法横卷上,恰当留白处,布蜻蜒,一只,再一只,每只费时两个多小时。细看那蜻蜓,静伫于纸间,躯体褐红,四翅张振,网状翅脉清晰毕现,头部触角细若游丝,神情栩栩,观之久,忍不住摇动起幼年时草间捉它的记忆来。

“这是工笔”。杨仁根在一旁介绍。“现在她还不能脱稿画,临写的是白石老人作品。”

“也尝试过去郊野捉一些虫子放在玻璃瓶中写生,还是放弃了。觉得杀生太多。”纯和轻言。

2015年,从珠海随丈夫来到吉安已7年的冯纯和,女儿已经长大,时间多了起来,她想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然而本地成人教育选择之少令她惶惶。谈不上什么目的,35岁的她插班进了“老年大学”学工笔画,成为班上“最年轻的老年”。

纯和的初衷是学画荷花。一是“荷”通“和”,二是她是荷花当令的六月生人。画了近一年荷花仕女后,意识到了如此下去个性埋没,难以成就自己,于是在仁根指导下转向,学齐白石老人画虫,一画到如今。三年下来,陆续画了上千只,十几类草虫。画得最多的,是蝉和蜻蜓,此俩皆是“聚神之物”,配缀仁根古雅灵动的小楷书法,各美其美,又令整幅作品美于各美,互相成全,人见人赞。

草虫,草间之虫。又是自然界的昆虫在中国画中的别称。昆虫先于人类出现在地球,却较之日月山川人物禽鸟艺术性再现的时间晚很多。

从文字记载而言,“草虫”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里,是以之为题的一首情诗,起首一句,“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草虫”最早出现在绘画上,有据可考的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蝉形几何图纹。先秦至唐,草虫绘画萌芽;五代和宋代,草虫绘画成熟;到元明清,草虫绘画全面繁荣。到了近现代,齐白石老人成为“草虫绘画第一人”,原因在于大师既有师承,又自成家法。齐氏草虫之作,提升了草虫画的品格,更正了几千年的“评画以禽鸟为下,而蜂蝶蝉虫又次之”的评画标准,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奇葩。

其形小小,其鸣喓喓的昆虫,因为较之自然界它物,更是无比亲密地参与我们的生活,呼唤我们的心情,一经艺术化再现,自然而然唤醒了世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善良男女的“好生之德”,在此美学背景之下,冯纯和的师承白石老人就有了艺术之源———她的草虫,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懂得了草虫的前世今生,就能懂得,一只草虫,活在纸上比活在大自然之中要更久远;一只草虫,它数千年前跳动鸣唱于远祖的情怀,如今,又经由冯纯和的手,将我们的心弦拔动。

细看纯和画下的一只蝉,拢翅息声,静卧于游走的笔墨之旁,充满了内省意味。观之品之,它就慢慢地卸下了你的张扬,你的乖戾,你的焦虑……你安静了,你归来了,你澄明了,你干净了。一只蝉,怎么就像了一间禅堂?你记起齐白石老人的一句话来,“清平时日,草虫皆是神仙”。

爱情

冯纯和小杨仁根7岁。

这个苗条高挑的湖南女子,是在广东被负责招聘的杨仁根招到厂里来的,于是他们结识了,于是他们相爱了。

然而,娘家所有人都不认可这对情侣。他们不看好他们的爱情。大过年的,杨仁根被他们远远召去湖南审看,又被他们请出家门。

问理由,三个字:“他人好”。

他人好。多年以后,冯纯和才知道,他还有才。“那时他也不像现在会说话。”

冯纯和被看管在家不准回厂打工。后来放行了,放在珠海被哥哥看管。趁哥哥不注意,纯和偷偷给仁根打了一个电话:“我在珠海,你快来……”

这个故事,他俩是笑嘻嘻讲述的。早年他们为生计奋斗,如今又为艺术联手,呈“珠联璧合”之好。现在“官溪堂”出品的任意一幅作品,都是夫妇俩的共同心血。

有一个事实,放眼整个中国书坛,把草虫绘画移植到书法作品中少有人为,为而又有相当艺术水准的,更是少。夫唱妇随,琴瑟和鸣,是官溪堂艺术的一大特色,难有人及。

想来当年经历的种种爱情磨难,是为了修为成一种艺术上的“天作之合”。对此,杨仁根的说法是,“山上的杂树越长越粗,是因为有人不断在其身上斫,婚姻爱情经历的磨难多了也是如此。”

官溪堂

官溪堂有着让人开心的“杨氏幽默”。严格说来,“官溪堂的字”说法不严谨,该称“官溪堂的书法”。

45岁的官溪堂坐在“官溪堂”,顶着一头厚糙的乱发煮茶。老母新逝,他已经五十多天没理发了,“为我老母,留发百日,老的孝道,只有这点坚守了。”

第一次见官溪堂,是6年前的新春,书友们欢聚。他精心准备了好些张书法小品作礼。眼见酒酣心热,他跳上椅子,挥舞着手中雅礼,猜谜授奖。个子矮小的他,乐于被大家打趣成“小学生”。就是这个“小学生”,快活而自信地主持活动,楞是把二十几人的场面搞得高潮起伏,笑浪迭加。

那是2013年,正是这个“小学生”历经苦寒始放梅香的爆发之年。而真正的转折,要从2011年他师从著名书法家毛国典,又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毕业后算起。

从2013年出发,他的书法艺术日趋成熟,各种入展,各种获奖,令本地书法界口口相传———“杨仁根这几年开挂了”。

到如今,这个“小学生”是中国书协会员,吉安书协副主席、秘书长。

但凡以书法立家者,书风各有其长。杨仁根在多年的沉淀积累之后,以小楷见长。其书风脱胎于王献之又自展个性。主要特点是:结字宽博,布局疏朗,用笔干净,点划饱满厚实。所书内容,则侧重于弘扬庐陵文化,大量欧阳修、杨万里的诗文皆被其择为题材。

轻展杨仁根的任意一幅小楷,忍不住要轻赞二字:美!雅!结字和形式俱美。章法精致,大量留白,打破横向对齐的格式,走字错落,纵有列而横无行,落印格外讲究呼应平衡。不其意处,冯纯和又提笔画虫一二只,钤小小印一方。至此,整幅作品,未及细品,就以其形式章法之美夺目于人。这与他多年的广告平面设计经验有关。现在他丢下广告了,迷上书法了,“钱嘛,够用就可以”。再细观其作,总有“扫却红尘万千烦”的安宁感,这是一种奇特的艺术魅力。魅力何来?杨仁根的挚友,书法家廖晓丹评说:“这就是古雅的魅力。古,就是传承,是源头。一个人入古越深,其作品境界越高。入古不是朝夕之功,而是多年的沉淀积累。书家书写的是修养,格调的高下,笔墨背后的精神品格。”

懂了,所谓“见字如人”。

杨仁根有两方特别的印,一谓“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一谓“欲学醉翁不堪酒”,其对高致理想情怀的崇尚可见一斑。

如同所有的艺术家都要走过一段艰难的艺术之路,“杨仁根开挂”的后面,自有他所历的“苦寒”值得相道。

还在读小学,杨仁根的字就被老师经常圈红圈,表扬写得好。就是这份鼓励成就了今天的杨仁根———从那时出发,无论是青春期的弃学叛逆,谋生打工时的艰苦,还是苦尽甘来的恋爱,杨仁根始终没有放弃的,是写字。

他第一件公开“发表”的作品,是贴在村上的“公告”,那年他读四年级。

他第一笔“润笔费”,是给村上一户人家写春联。那个早上,主人为他专门准备了一桌客饭,有肉有蛋有豆腐。那年他13岁。

后来,给村里人写春联就成了他的活。从15岁一直写到外出打工不回来。年底家务多,写春联占了他全部时间,爸妈不高兴,贴人工贴笔墨有时还贴纸。他却说,“看似吃亏,实则占便宜,因为得到了大量练字机会”。“土中生白玉,地上产黄金”“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小心火烛”“鸡多蛋多”……中央土地神位,灶神爷,鸡笼,水缸,无所不写,万物都要过年嘛。

他包全黑板报,帮老师刻钢板。这时他读高中。

他用包装纸,报纸练钢笔字。这时他在广东打工。当桌子的,是一只硬梆梆的塑料箱,那是他打工时最想要的一件东西,在领到两个月工钱后终于如愿。

终于,他进入清华大学学书法了。这是2011年。

2008年以前,杨仁根一直漂泊在外。泥水工,裁缝,电机修理工,行政文员,无所不干。他笑言,“是被文学带偏了,被琼瑶害了,高中弃学,就想去闯荡世界,好写出伟大的长篇小说。”

“伟大的小说”始终没有写出来,命运拐了一个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杨仁根为文学梦付出了代价,生活碎了他的作家梦,却把他打磨成了一个书法家。然而,谁能否认良好的文学素养对其书法艺术更是一种美好的成全呢?

赣江上的小雨下了又下,室内的清茶续了又续,从黄昏到天黑,从天黑到夜深,仁根纯和安然三人对坐,文学书法爱情命运就这么一路谈下来。忽然,听到门外有人念“宫鸡堂”,是不识门牌上的简帛体“官溪堂”呢。

大家相视一笑,散了。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