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文明周刊> >正文
透过祠堂看蜀江
2018-06-20 10:03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7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鹊巢宫

8

崇德堂内景

9

蜀江村景

10

采摘蜀口茶

□本报记者郭欢/文

图片由泰和县委宣传部提供

说起泰和县马市镇蜀江村,人们总会津津乐道于她的进士集群现象。明清三百多年,蜀江村就有进士21人,举人28人,贡生、征荐159人,拔贡2人,国学生38人。科举上的盛况不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蜀江人更加发奋读书,还直接造就了蜀江村“代不乏吏”的盛名。后人官居尚书、翰林院大学士、庶吉士、侍讲、左侍郎、左布政、副使、知府等190多人,出萃“兄弟五经科第”、“兄弟朝天八龙”、“兄弟尚书”、“父子进士”、“三世宪台”等。

历史虽已远去,但总会留下痕迹供后人品评。今天,我们走进蜀江古村,从最具文化象征意义以及最能体现蜀江特色的两大祠堂———崇德堂和复亨堂,解读蜀江人的“基因密码”。

崇德堂———以德为本坚守气节

“以学立身,以民为本,以俸兴教,以廉为吏,以孝为先,以乡为根,以宗为乐。”蜀江村总祠崇德堂内,后人对先祖的德行进行了高度概括。

南宋初年,万安常溪人欧阳德祖见蜀江土地肥沃,风景优美,便带家眷住了下来,建房屋,辟田地,种上甘蔗和茶,子孙渐次繁衍。

在蜀江村现存的诸多建筑中,属崇德堂最为精致、最为有名———这是蜀江人祭祀始祖的宗祠。据族人介绍,祠堂取名为“崇德堂”,一为纪念先祖欧阳德祖,二为诫勉后人以德为本。

“崇德”二字,如族规家训,深深烙印进蜀江人血液、基因。崇德堂始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坐北向南,由探花解元台、前院、门廊鹊巢宫、过道、正祠、勅(敕)书阁六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跨进大门朝里望去,只见层层叠叠的牌匾,“进士”、“举人”、“奕世翰林”、“荫封”、“鸣阳三凤”、“崇德堂”等等。悬挂于中大门上的“进士”匾,赫然列出了21位进士的姓名、科第年代和职务,其中,包括让蜀江欧阳氏至今夸耀不已的“朝天八龙”。他们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欧阳铎、欧阳德等。《明史》中称欧阳铎:“铎有文学,内外修洁,仕虽通显,家具萧然”;欧阳德则是王阳明的得意门生,著名的理学家,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并广设义学。

崇德堂正祠内分神案、上廊、天井、下廊四部分。正祠后的勅(敕)书阁是珍藏诏书、诰救、官帽、官服、祭器和文书谱碟、经典著作的地方,阁内还设有教室。

过去,蜀江村每逢春秋都要在崇德堂举行祭祀活动,仪式非常隆重。平时,每逢正月十三至十六闹元宵,或男婚女嫁、做寿辰办酒宴,也都在祠内进行,历代相传。而近年重修后,崇德堂几乎被族人布置成了一座族史展览馆。

复亨堂———崇文重教有教无类

明朝永乐甲申年,蜀口洲欧阳俊高中进士榜!

永乐壬辰年,蜀口洲欧阳和高中进士榜!

永乐甲辰年,欧阳洙高中进士榜!永乐辛丑年,欧阳哲高中进士榜!欧阳汤高中宣德丁未年进士!

欧阳席高中正德戊辰年进士!欧阳德高中嘉靖癸未年进士!

……

一个个学子穿过了茶林和甘蔗林踏上了锦锈前程。

蜀江古村处于吉泰盆地富庶区,水路交通发达,信息来源广泛,明清时商业兴旺,曾称之为“小南京”,为赣江上的一颗明珠,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作为基础,所以蜀江古村人把读书视为修身之宝、立家之本。

村中仍保留的分祠“复亨堂”被誉为进士书屋,前有一池塘名“墨钵”,据说学子在该池塘中洗笔和砚台,把一塘水变成墨池,足见当时读书人之多,办学年代之久。

复亨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享堂上方“复亨堂”三字,系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手书真迹,大门之上高悬着“三世宪台”、“兄弟尚书”、“父子进士”等三块牌匾,放达的笔墨间充满了代不乏吏的自豪。

复亨堂由上下栋、天井组成,内设读书楼、进士楼。凡族人学子中举登科,均在此祠击鼓渴祖旌表。复亨堂有诗曰:“正嘉以来三百载,登庭怀训礼与诗,盛德大业规模远,三复堂前意俱迟。”足证该堂文献之盛,礼仪之隆。

清乾隆年间的《复亨堂祭簿》上,载有读书歌和进士鼓祝鼓词,并附有说明文字。关于读书歌,称:每逢会期,诸子弟都在此登堂命题作文,如同考试,族中长上见了皆欣欣然,“或于午上具点,或于晚间具膳,无问贫富类相尚也。至冬底,诸生之父兄复具酒肴至祠酬诸长上,聚首一庭,从容笑语,无非鼓舞发达之词”;关于进士鼓,称:其祖先创读书楼为子弟肄业,并置进士鼓激励子弟“连登科第元魁,立言立功立德,迭居馆阁台部,予赠予谥予祠”,“爱斟着鞭之酒,大宣祝鼓之词”。

其读书歌唱道:

昼读书,昼长昼短总无拘,日丽窗明晴可爱,雨飞檐溜阴无碍。叹如梭,莫蹉跎,禹惜寸阴意若何。夜读书,夜静更深好踌躇,日来所事作何状,志气凌云当自抗。待旦明,要心清,无忘差错误生平。

其进士鼓祝鼓词唱道:

一祝鼓,快听取,既读圣贤书,先要循规矩,黉宫初发声,正学以为主,秀才便须任经济,万选万中词华吐。

二祝鼓,快夺武,赡宫攀丹桂,榜上标龙虎,饮尔鹿鸣宴,待尔作霖雨,努力来春对殿墀,泥金报捷荣宗祖。

三祝鼓,快期许,传胪魁金榜,洪名震天府,翰苑知制诰,好把功勋竖,调羹补衮济苍生,铭钟勒鼎称贤辅。

寥寥二百余字,将自古以来读书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境界与追求表达出来。

赣水不息,星河不坠。崇德重教,有教无类,正是让蜀江人得以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写下庐陵文化修身齐家治国情怀的生动注脚的“基因密码”。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