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难忘孔岭
2018-06-11 09:11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旅游报

□吴永平

吉安县孔岭,是我上山下乡时所在地的一个小山村。在这块贫脊的土地上,浸润了我的青春梦想,留下了我的情怀。

1977年的10月,国庆过后的第一个星期天,高中毕业的我与其他知青一道,被一辆老旧“解放牌”汽车,拉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到达村里的时候,已经是掌灯时分。朦胧的月光下,看不清小山村的景色。只看见山影朦胧,树影婆娑。树枝摇曳的沙沙声和小溪流水的哗哗声不绝于耳。村民们非常热情,虽然没有电,但近处远处都是用松明子点燃的火把,杀猪宰羊,迎接我们的到来。

孔岭村接受了二十来个知青,男女各半。刚离开家的我们,十分想家,想念父母,整天站在村口遥望家乡的方向。负责管理我们的刘队长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带领我们在村周边熟悉情况,还带领我们攀上了背后的孔岭山。这里的景色不错,前面是一片开阔地,背靠起伏连绵、高耸入云的山峦。一条小溪日夜不停地流淌着。小溪的旁边,有几个泉眼,泉水正咕咕地往外冒。孔岭村,是一个只有十几户村民的小山村,因山而得名。两天后,村里将所有的知青按照三个组进行了分工。后勤组,负责烧饭、种菜、养猪。农活组,负责知青点百十亩地的春播、秋收、冬藏。运输组,负责采购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我分在了农活组。

我们这些知青,每个人都安排了农活指导,称为“师傅”。负责指导我的,是一位与我同年出生的回乡女知青小康。小康以山里妹特有的质朴热情,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我农活。

转眼到了来年的春节。我与另外一个男知青被村里安排守护知青点,不能回家过年。我在小康家过除夕。年夜饭时,加上我共九口人,点着煤油灯,喝着腊肉烧汤,吃着冬笋炒肉——这餐年夜饭令我记忆犹新。我深深地感到,孔岭村的百姓们生活艰苦,但村民们却非常纯朴热情。

高中毕业的我,会写点东西,经常帮知青或当地村民写写家书、报告之类的东西,被村民们称为秀才,深得村民们的喜爱,成为孔岭村的公众人物。

有一年秋收时节,我病倒了。分配给我的十几亩稻谷的抢收抢种任务根本没办法完成。村民们在自己生活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有的拿来鸡蛋,有的拿来饼干,来到我的住处看望我。在得知我的任务完不成时,又纷纷放下自己的农活,拿起镰刀,抬着打谷机来到地里,争分夺秒地完成了我的农活。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来都满眼的泪水。

小山村的生活,简单枯燥。没有电灯,远离尘嚣。我点起煤油灯看书写作。我的做法,村民们表示赞同。

在孔岭这个小山村,我生活劳动了四年。在这里,我练就了一手过硬的农活技术,犁田、耙田、莳田成为一把好手。在这里,我懂得了粮食的宝贵,了解了农民的疾苦。更重要的是,这里质朴的村民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怎样处事。我的人生,是从这里起步的,一直走到了今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回城就业,离开了孔岭村,也离开了与我朝夕相处四年的村民。在离开村里前的那一天,村民们全到村口来送我。我的师傅小康更是哭成了泪人。我对着孔岭村深深地鞠了一躬。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