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脱贫攻坚> >正文
创造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泰和三位残疾人的创业脱贫故事
2018-05-23 09:4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11

罗小华(右一)和工友们在车间

12

赵燕(中)在展示作品《四美图》

13

袁文忠在粉碎塑料瓶  

黄从周、朱周侗文/图

“我们拥有的美丽、和我们正在追求的美丽,远远超过了我们的缺陷。”

这几句诗一样的语言,写在泰和县一位罗姓姑娘的日记本扉页上,也把这个信念写在她的心里。这位三岁时因火灾失去双掌的姑娘,凭着惊人的意志,读完大学,现在成了一家公司的电算会计,熟练地操作电脑,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泰和县有四万残疾人,他们像罗姑娘一样,用诗和远方妆点、超越身体的缺陷,书写着奋斗的幸福乐章。

我们精选了三位残疾人的创业脱贫故事,与大家一道感受他们的自强不息。

罗小华:脱贫不忘传帮带

罗小华出生在泰和县塘洲镇栗芫村,在他一岁的时候患上小儿麻痹症,上世纪90年代他初中毕业,就开始在村里修自行车为生。成家之后有了两个小孩,生活压力巨大,他觉得待在家中没有出路,20009年两夫妻到浙江义乌打工。

2014年罗小华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政策帮扶下,他凭借自身的努力,在2015年成功脱贫。脱贫后的罗小华不忘家乡人,利用自己早年在外打工时积累的经验技术和人脉回到家乡,与村里儿时的伙伴在塘洲圩镇创办了鸿泰饰品厂。起初,罗小华只找到了30个人,在一间小作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罗小华的鸿泰饰品厂已经有全职员工260人,带动800多村民就业。他们厂子里生产的小饰品,远销广东、浙江。

由于自己曾经也是贫困户,同时又是残疾人,所以罗小华特别理解残疾人的不易。他曾多次上门去邀请村里的贫困户和残疾人来自己的厂里做事补贴家用,过来上班的人都觉得找到了家的感觉。同是残疾人的员工陈章泰说:“以前在家种一亩多地,没什么收入在家里很无聊。现在来了鸿泰做事跟大家做事很踏实,很开心。”

赵燕:“绣”出一片新天地

命运之神为她的人生关上一扇门时,同时也为她打开了一扇窗。这句话用在泰和县“脊椎受损者希望之家”负责人赵燕身上,非常合适。她用一根绣花针,告诉我们什么叫坚强。

2005年11月,一次意外摔伤造成41岁的赵燕脊柱骨损伤严重,导致半身瘫痪,两个月后,丈夫离弃她,赵燕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开始了艰难的生活。2007年前后,赵燕在电视上看到人家绣十字绣创业成功信息,便萌生学习十字绣创业赚钱养家。做一份事就有一份收入,有了收入孩子生活就有了保障,创业当初因为绣画长了褥疮,还蛮严重的,但是赵燕并没有放弃。

在创作中,赵燕找到了快乐。她耗时4个月零3天,绣出了《金陵十二钗》,用18个月绣出了《琴棋书画图》,用一年零3个月,绣出了《清明上河图》。她的作品《弥勒佛》《花开宝贵》《九鱼图》也相继问世。不少人慕名而来,收藏她的作品。

澄江镇浅水湾居民汤翠英说:“赵燕绣的画很美,她本身的心灵也很美,所以,我看了她的艺术画以后很喜欢,包括我也很喜欢她这个人,真的,她坚韧不拔的意志值得我学习。”

赵燕的创业精神感动了大家。同是脊椎受损的欧阳素珍,绣出了《金玉长流》《双喜》等作品;匡国娟绣出了《报春图》等。当地30名姐妹们纷纷上门求教,远在北京、西安的许多网友也通过网上向她们学习取经。更为可喜的是,她们中的不少姐妹已经承揽接活,有了劳动的收入。泰和县“脊椎受损者希望之家”的姐妹经常坐在一起,绣十字绣,一起交流怎样把十字绣绣得更好,更漂亮,更美;拓展领域,不但绣十字绣还绣丝绸绣,姐妹们要把人生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袁文忠:残疾人更要帮助残疾人

袁文忠,男,1969年8月生,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造成了袁文忠的肢体残疾。经过医院鉴定后被评为肢体三级残疾。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难上难。袁文忠受过羞辱,挨过耳光,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身体残疾而自暴自弃,毅然坚定信心,不等不靠,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白手起家开办了泰和县螺溪镇文忠再生资源回收站,开始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建厂初期,他们在一段因改道而废弃的公路边搭建了几间工棚。四年前,袁文忠租赁了土地,建起了自己的厂房、职工宿舍和厨房。建厂初期,他们进村入户收购。如今,回收站回收品种包括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电子废弃物等五大类物品,基本覆盖了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废品。现在,他的企业拥有液压金属剪切机、金属打包机、塑料自动碎粒机、起重机、大型货车等机械设备,提高了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为帮助残疾人创造了条件。    虽然自己的废品厂生产、销售情况比较困难,但是袁文忠依然没有忘记对社会做贡献、为困难残疾人兄弟姐妹们服务与奉献的根本。现在,他厂子里有聋哑、智障、肢体残疾人13人,其他员工也来自低保户、困难户。

为了确保残疾职工能够愉快安心的工作,企业按照劳动法的要求,完善职工的养老保险,为所有残疾职工均办理了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同时,在岗位上根据残疾职工自身状况优先安排适合的岗位,在工资待遇上与正常职工一样实行定岗定薪,工资表张榜公布。智力低下的,请他们的亲人来厂领工资。残疾职工本人满意,家人也满意。

身为残疾人的袁文忠处处为残疾人着想。建厂之初,厂里只供应免费中餐,后来,袁文忠发现有些单身残疾人不会自己弄饭,晚上就饿着。袁文忠立即改为一日三餐全部在厂里吃。食堂里购买了冰箱、消毒碗柜,荤素搭配,节假日加餐。螺溪镇西岗村蒋明云,患小儿麻痹症,生活艰难,做饭都成为难事,有里家人不空,她就一天吃两顿。2011年5月,她被袁文忠招收进站,成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员工。她每天的做的事就是撕掉矿泉水瓶子上的标签,小刀划一下纸就脱了,工作轻松;再不用吃了上顿愁下顿了。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