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国际博物馆日”
进入博物馆,我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通过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的丰富藏品,我们接受文化和文明的熏陶与洗礼。

何谓“国际博物馆日”?

它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发起,旨在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时间就定在每年的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世界各地博物馆都会举行相关宣传、庆祝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157个国家约有3.6万余家博物馆参与了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进入博物馆,我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通过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的丰富藏品,我们接受文化和文明的熏陶与洗礼。

但历来,博物馆的文化藏品、艺术作品,似乎仅仅处在一种凝固的历史之中,过着一种抽象、与世隔绝的生活,失去了与现实生活的原始联系,让人们似乎遗忘了这些文物曾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历史文化样式和可能,以至西方的一些哲学家、美学家,都把博物馆看作是“陵墓”,有一种“大墓地般的沉思”,描述的就是博物馆这种死气沉沉、没有生命活力的氛围……

在我国,率先改变这种博物馆文化现状的,是故宫博物院。记得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中国目前有4870所博物馆,收藏的国家珍贵文物,即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共401万件。这其中,故宫博物院就收藏着168万件,占全国珍贵文物的42%,因此故宫有责任承担起传播文化的职能。人们进入故宫博物院,不只是进入一群建筑,而且是进入一个文化的殿堂,一片文化的绿洲,所以我们要开始改变。让故宫的文物藏品更多地融入到社会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我们今天的目标……通过这几年的文化努力和发展,故宫博物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意识,以大力创新开放的姿态,敞开高冷深闭的文化大门,让凝固的历史会说话、让静止的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的文化藏品、艺术作品走出“深闺”,面对社会文化大众,融入现实生活,让大众真实鲜活地看到和感悟到历史文化风景的力量,触摸到文化的灵魂,体验到真实的以往历史的瞬间……

这几年,我们看到故宫文化与今天的时代生活的对接。故宫博物院利用当前最时髦的手机平台,通过故宫应用App及手机导览,使这座古老的宫殿焕发出年轻的能量。先后推出iPad应用《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及《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清代皇帝服饰》等题材丰富、风格各异的一系列应用,传播传统文化……

故宫文化产品的创新创造,一直在走根植于传统文化,紧扣流行文化元素的路线。通过电商平台、网络媒介以及电影文化媒介等渠道介入传播。现在故宫文化品牌形象已经在“90后”、甚至“00后”年轻群体中产生了文化影响力,“故宫文创产品”已作为社会文化热点词汇入选高考文综考题。

故宫博物院用一系列创意举措,将故宫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让故宫文化更接地气,走出博物院,走出高墙,融入寻常百姓生活中。经过创新的故宫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文化……

5月7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发表“超级连接的故宫博物院:采取新方法,迎接新公众———写在2018年世界博物馆日”提到,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这一主题的涵义,就是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众来到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获得深刻新鲜的文化体验,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

的确,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博物馆,越发意识到紧跟时代的潮流,做到与世界相通,与技术时代、新媒体时代接轨的重要,意识到博物馆文化功能应不断拓展,博物馆不只是局限于收藏、研究、展示藏品的机构,在连接社会及其公众之间,发挥文化教育影响力,体现社会价值,应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渴望更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价值观念尤其是文化价值观念的尺度已经完全改变,新的文化样式、模式不断涌现,文化的创造、更新,已是时代之所需,也是时代之必须。我们需要让博物馆最有生命质感的历史文化,走上新的道路。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