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答好作风卷 做好发展题 ———峡江水边镇强党建促发展纪实
2018-05-14 09:03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肖雪强、罗仁瑾

新时代有新课题、新问卷。如何答好新时代的作风卷,做好新时代的发展题,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智慧。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峡江县水边镇以作风建设为主线,担当实干,攻坚克难,不断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能量,走出了一条转作风、讲担当、赢民心的发展路径。

转作风———

攻坚克难路上凝聚强大的发展正能量

水边镇是城关镇,大村庄多,社情复杂;水边的干部难当,工作难做。然而,越是艰难险阻,越要逆流而上。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韧劲和干事创业的拼劲凝结成了一股发展的强大力量。

力量从何而来?一方面正面激励,补足精神之钙,坚持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让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另一方面负面警醒,作风建设不停歇,铁心硬手向镇干部“慵、懒、散”作风叫“停”。在正负面的激励作用下,水边镇党员干部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唱响了风清气正的水边“好声音”。

攻坚克难成效显著。一项项以前不愿办、不敢办、办不成的事情,或是有了新突破、新进展,或是办成了、办好了———

省政府挂号督办的昌吉赣高铁征地拆迁的“拦路虎”清除了,历时两年多的“二改一”公路征地最后一个拆迁户动迁了,多年筹而未果的石阳社区大楼如期搬迁办公了,“二改一”沿线的砖厂彻底拆除……

干事创业动力更足。征地拆迁、脱贫攻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一线,活跃着党员干部的身影,为群众办难事,解难题———

石阳街是出了名的脏、乱、差,为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镇干部在一线办公、一线协调,把问题、矛盾在一线解决,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现象消失无踪;为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党员干部磨破嘴,走断腿,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最终成功拆除全县最大的污染养殖场……

2017年,水边镇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稳定、项目稳步推进、民生福祉逐步增强。在县表彰大会上,水边一举囊括了吉赣高铁征迁工作特别嘉奖、绩效管理考评综合先进三等奖、党建工作先进乡镇第二名、全县工业和开放型经济乡镇第一名、招商引资第一名、园区项目建设第一名、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一等奖等八大奖项。讲担当———

富民强镇的过程就是党员干部担当的过程

越美好的富民强镇蓝图,越需要党员干部担当实干、踏实前行。

抓住发展的牛鼻子,水边镇一手抓工业项目建设,一手抓富民产业升级,以项目带动工业换挡加速,以富民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升级,让党员干部在发展一线比能耐,在发展一线赛成绩,谱写了一曲富民强镇的担当之歌。

发展的难点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力。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招商引资难度进一步加大。从何破解难题?水边紧扣全县发展战略,突出生物医药首位产业地位,组织外出招商,洽谈项目20余次。组建招商引资小分队专职招商,着眼长远,精心包装项目,初步形成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在建一批的梯级推进格局。仅2017年,该镇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3亿元,引进入园项目3个,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214%、300%。

项目建设的重点在哪里,就聚焦在哪里。聚焦生物医药首位产业,该镇全力推进德源医疗器械、恒润和药业、吉和祥云3家入园企业建设,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聚焦物流产业发展,该镇加强与华帆商贸公司合作,盘活闲置土地,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和车厢改装厂,年内新引进货运物流企业2家。

富民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在哪里,就从哪里入手。杨梅、绿色蔬菜、烟叶、中药材等是水边镇的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向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活力,该镇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出一条依靠特色产业富民强镇的新路子。

该镇大力发展杨梅产业,现已种植杨梅1102亩。为拉长杨梅产业链条,该镇引进杨梅加工企业,采用现代科技,加工生产杨梅果酒、杨梅干、梅汁、蜜饯、罐头等,将杨梅树变成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新建立3个千亩产业基地,成立农民合作社15家,发展烟叶、牡丹、杨梅、黄栀子、翠冠梨、蔬菜面积5000多亩。全镇发展家庭农场2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16家。

赢民心———

为民务实让群众的获得感满满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终于甩掉贫困户的帽子了。”近日,正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的馆头村村民黄秋生高兴地说。去年,他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在庭院边建起蔬菜大棚,发展“庭院经济”,仅卖辣椒秧苗一项就增收7000多元。

黄秋生的脱贫故事,是千千万万个贫困户的共同愿望。不忘为水边群众谋幸福的初心,该镇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扎实开展脱贫攻坚、精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多。

脱贫攻坚,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从党政班子到站所部门,从党政领导到一般干部,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手上有任务,因户施策,真正做到贫困群众不脱贫,帮扶干部不脱钩,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在精准识别后,通过政策帮一批,资金、技术扶一批,让贫困户积极参与合作社创建,促使贫困户自我与贫困决断。目前,共引导186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为9户贫困户安装光伏发电,脱贫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全镇1485人脱贫,众村贫困村率先脱贫摘帽。

美丽水边,打造群众的美好生态家园。在城区,开展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加强圩镇街道和集市管理,建立了圩镇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在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坚持规划引领,硬件提升,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愁,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答好作风卷,做好发展题,则无往不胜。看,发展中的水边镇正扬起远帆,破浪前行!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