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登龙培根学舍
2018-04-27 09:4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培根学舍外观图  

◆雨城

如一位慈爱的母亲,阳光温柔地抚摸着大地万物。尽管已是晚秋,一路上依旧草叶葱茏,绿荫成林,偶有几片熟透的红叶夹在其间,远远望去,如错过花期的蕾,被秋的指尖点醒。我和朋友迎着徐徐清风,绵绵松涛,一路陶醉。差点都忘了此行的目的,我们原本是去吉安县登龙乡朗石村寻访古书院的。

车子沿着一条弯曲的水泥路在绿荫里穿行。穿过绿荫,便是大片大片的稻田。一位农民驾驶着收割机正忙着收稻子,随着“突突突”的声响,收割机如一头巨狮,吞下稻浪,在他身后,土地赤裸裸恢复最初的模样。我正沉浸在这浓浓的秋意图中,朋友一声“到了朗石,下车”把我唤回现实,车子已停在路边的一株古樟下。我们下了车,朋友指着一栋栋洋房告诉我,她很多年前到过这里,当时这里还是一排排低矮的瓦房,到处坑坑洼洼。如今已是焕然一新,培根学舍的具体位置已模糊,只能一路找寻。

我们向一位正在院子前晒辣椒的妇人打听,她摇了摇头,露出一脸迷惘:没听过有这么个书院。我转身问朋友,“你是不是记错了?”“不会的,朗石村比较大,再往前打听一下”,她语气笃定,看上去把握十足。我们由弯曲的水泥路引领,一直往前走。

这时,一片明清年代的古居,像含羞的古典女子,半遮半掩,袅袅出现在我们面前。“就是这里,就是这里!”朋友兴奋地向我招招手,我们加快了脚步,拐进了古民居的小巷子。

细心的我注意到,这里的古民居,大部分在墙头都砌有一块暗红色的长条石头,上面刻有“泰山石敢当”的字。传说泰山石敢当,是民间禁压不祥的神物,把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头砌在墙上或放在门口,可以避邪,保一家平安。

穿过幽深小巷,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大坪子出现在我们面前,坪子上晒满了刚收回的稻谷,一位五十多岁的汉子正用谷耙不停地翻晒。我们走向他,讨问培根学舍的具体位置,汉子朝我们身后呶了呶嘴说:就站在你们后面呀,你们没看见他,他已看见了你们呢。我们转过身来,不禁哑然失笑,原来众里寻他千百度,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栋砖瓦构建的房屋,与其它民居没多大区别,只是它的正门不是开在正中,而是开在最右侧,像一个人侧过脸注视什么,培根学堂前面还有两栋房子,是后来建的朗石小学,如今也荒废了。

培根学舍大门的门楣上方,镶砌着一块朱砂色的石头,石头上刻有“培根学舍”四个字,这四个字如四位缄默不语的老者。我正要上前扣门拜会,却见铁将军把门,我作为一个普通寻访者,找不到开启钥匙的人,只能透过门缝,眼睛朝院里搜寻。一股腐朽的味道扑鼻而来,院子里除了一字排开的几具寿材,我什么也没看到。刚才那位热心的汉子把我们领到旁边的吴氏宗祠,指向刻有“惠登重建于民国十三年”的梁柱说,只知道是惠登重建了祠堂和培根学舍。也许这就是开启培根学舍的一把钥匙,我心里思索着。

从地方长辈零零碎碎的回忆里了解到,吴惠登,字榆华,是当地颇有名望的乡绅,后因身份问题,被划为地主。最终,他选择了学堂前的那口池塘,结束了他的一生。培根学舍的初建以及历史经历也如一个谜,与他一起沉入水底。只知道他曾在湖南长沙开钱庄,后回到家乡,民国十三年甲子冬月也就是1924年,他捐出自己的钱财重建了吴氏宗祠以及培根学舍。如今,学堂还在,一池的池水依旧泛着盈盈亮光,他的名字还刻在吴氏祠堂的梁柱上。而他,在跃身投入冰凉池水的那一刻,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挣扎?会不会牵挂他重建的吴氏祠堂,以及培根学舍?这一切,我已无从知晓。

培根学舍,顾名思义是培育子孙后代的学舍,希望子孙后代能学有所成,光耀门楣。民国期,朗石村还真出了两位大人物。一位是吴轸,原名吴敏轸,别号酉荃、游荃,1895年出生,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1926年8月赣军赖世璜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4军,同年任第14军第二师师长。1927年11月30日~1928年5月8日任国民革命军江阴区炮台(要塞)司令。1933年3月任河南省保安处少将参谋主任。1935年在国民革命军白崇禧部担任少将参谋长之职。他除了是一位军人,还是当地名医,他父亲也曾在清朝为官。解放后,他回到老家,为乡民把脉治病,1951年在培根学舍授课,当时来求学的学生很多。与他一起授课的还有三位先生,其中一位吴姓一位李姓,那三位先生都是从永阳等地聘请过来的。吴轸于1952年1月去世。

一位是吴昊,别名吴象天,1896年出生。比吴轸小一岁,同是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1933年任第五师参谋处处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上校、国民党军某师师长等职。1946年7月31日被授予少将军衔。

如今,朗石的小孩都是去三四里外堤化垄村小学读书。被一把锁锁住多年的培根学舍,像一颗曾经光耀夺目的夜明珠锈在历史的泥土里。陪伴它的只有几副寿材,几串蛛网,几声虫鸣。只有当一个人进入暮年,死亡的气息遍布全身,被时间蛀空的躯体崩然倒塌时,人们才会重新提到学舍的名字,想起这栋曾经书声朗朗的培根学舍,死者的至亲至爱一路哭哭啼啼打开这把尘封的锁,从里面抬出死者生前早已置办好的寿材。短暂的喧嚣过后,又沉入长久的寂静。

如果有一台时光机器,像农人开着收割机收稻子那样,只需启动机器,就能收获大片稻子,就能还原事物当初的模样,多好。这都是我一厢情愿的假设。就如秋天的红叶,早晚要回归土地。关于培根学舍的兴衰,或许早已被时间的风雨释稀,在人们的记忆里越来越淡薄,慢慢地,被遗忘。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