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塘头“换肤”记
2018-04-25 08:35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1

永丰县佐龙乡塘头村美丽乡村一角。记者郭弘毅 摄

张功荣、本报记者邓勇伟

在永丰县佐龙乡境内,紧邻永吉公路旁有个叫塘头村的地方,曾经,这里是当地有名的落后村。村里土坯房星罗棋布,房前屋后杂草丛生,猪栏旱厕臭气熏天,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然而,自去年被列为该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后,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精确对标“生态宜居”主题,该村拆除全部破旧的土坯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小品,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由“脏、乱、差”向“高、大、上”的“换肤变身”,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四月的一个晴日,记者走进了塘头,探寻其“变身”的奥秘。

“这里是我们的产业基地,主要种植大棚蔬菜,这边是生态广场,以后村民健身休闲之地,还有这里是瑞林祠堂,我们的村史馆就设在里面,还有那边正在建设即将完工的安置房,村民年底就能住进去了。”一进村,村会计刘保国便引着记者一路看,一路讲解,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古朴精致的村道路灯、整齐林立的联排小楼、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幽静恬趣的竹林小亭……好一幅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画卷。

“你别看现在这么漂亮,村民住房和其他生活附属设施错落有致,但以前这里可是另一种景象。特别是村里123栋几十、上百年的土坯房又乱又旧,很影响‘画面’。不拆吧,改变不了环境又无法做大做美乡村;拆吧,群众心里守旧的抵触情绪又大,工作难开展。村容村貌一直是这个村最令人难堪的话题。”采访中,佐龙乡宣传员张力文感慨地说。

据了解,塘头村是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老村落,虽说近年来,村里葡萄、白莲、水稻、甲鱼等产业发展不错,村民经济条件尚可,但固守乡愁的人们,仍居住在杂乱而建的祖业土坯房里,哪怕居住环境太差,出行不便,也没几个人愿意拆除重建。不少村民口袋里有钱就在圩镇上置业购屋,对他们来说这种讨巧的方法,既守住了老业,又改善了居住条件。正因如此,塘头村开始逐渐落寞,演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必须拆旧建新,彻底改变塘头村多年来的落后面貌,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让永丰县西大门上的这个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去年,县乡党委政府毅然决然,借乡村振兴的东风,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敲开了塘头村焕然新生的大门。

众所周知,征地拆迁被誉为“天下第一难事”,而对于塘头村来说,最难的事就是“拆”。为此,乡党委政府以配好工作班子为切入点,组建了农村基层治理综合项目建设理事会,通过推荐选举,村里有威望、办事公道、能干事的同志进入了理事会,为村庄的拆旧建新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当时哪有人愿意拆哟。特别是在一些年长的老人眼中,这些老房子不仅仅是生存的资本,更是一种传承和寄托,我们这些村干部也是费尽了心力,才慢慢做通了大家的工作。”塘头自然村所在的行政村——罗富村党支部书记刘子合向记者说,动员时,村干部们不仅个个带头拆除自家土坯房,还劝说亲戚也拆,为其他村民做榜样。同时,开通微信群,通过诚心交流和以礼劝说,才使旧村改造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拆除前,村干部动员在先,明事理;拆除中,村干部以柔克刚,讲谋略。

拆除村民刘志竹家的土坯房时就曾遭遇过老人的坚决阻拦。村干部充分发动刘志竹的亲朋好友,上门做思想工作。得知刘志竹十分听子女的话,村干部还打电话给其在外打工的儿子,通过他向老人再次宣传了拆旧建新的好处,并在为老人解决拆房临时居住问题后,最终得到了刘志竹的理解和支持。

走进一栋已近完工的安置房内,只见屋内宽敞明亮,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设置合理,村民肖招英一边打扫屋内的建筑垃圾,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马上她家就要告别土坯房住上新楼房了,将来还要告别压力井用上自来水,她准备买好洗衣机、热水器和冲水马桶,以后一家人上厕所再也不用蹲茅坑了。

为有效利用土地,既保障村民住房需求,又最大限度地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生活附属设施,塘头村理事会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对宅基地的分配进行讨论。在统一层高、统一户型、突出庐陵风格,新建了102栋三层半的安置房和5栋一层“交钥匙工程”的基础上,对每户老房面积中扣除25%作为公共建设用地,设计建设了“二十四孝”文化墙、竹园、田园生活馆、连心广场、农博馆、村史馆。

拆除危旧土坯房123栋,平整土地近2万平方米;进村公路拓宽至7米,安装太阳能路灯近50盏,绿化面积5600平方米;新建成大型停车场,占地近1000平方米;清理陈年垃圾7吨,聘请保洁员3名,负责村庄日常保洁,且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90%以上;建设了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实行了雨污分流;新建了村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了便民服务站、图书室、电商平台、便民超市……塘头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农村样貌正日臻完善。

乡村和人一样,也有着瑰丽的记忆、完整的生命历史。土坯房拆除后,塘头村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新建,如何让村民的乡愁得以延续,并记录引以为傲的奋斗历程,传承先人传统美德,讴歌现今幸福生活?去年,塘头村对刘氏先祖所建的瑞林祠堂进行了翻修,并将村史馆和议事室纳入其中,使之成为全村群众议事、学习、休闲的公共场所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教育基地。

“邻里同心和睦久昌,村民和谐天与厥福”,村头连心广场上这副醒目的对联更是彰显了村容村貌改善后,塘头村民们对和谐文明乡风的无限追求。

“现在村里比以前好太多了,住的是小洋楼、走的是水泥路、用的是放心水,健身有广场、议事有祠堂、休闲有竹园,你看看我们这儿哪里比城里差?特别是村里产业发展有了新规划后,很多村民都准备搬回来住,以后可就热闹喽。”村民黄四英乐不可支地对记者说。

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打造生态塘头、产业塘头、人文塘头、宜居塘头。如今的塘头,村庄环境干净漂亮,村民生产生活井然有序,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里的人们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描绘出了一幅自然和谐、生态宜居的乡村美卷。

相关评论>>

努力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涂宏

尽管村民经济条件还可以,但永丰县佐龙乡塘头村村民过去却一直居住在杂乱而建的祖业土坯房里,哪怕居住环境差,出行条件差,也没几个人愿意拆除重建的。而通过村干部们细致深入的工作,该村拆除全部破旧的土坯房,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小品,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由“脏、乱、差”向“高、大、上”的“换肤变身”。塘头村旧貌换新颜的故事说明,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经济条件还不错的塘头村民,之所以不愿意拆旧建新,原因不外乎几点:一是村民们的恋旧情怀。尽管土坯房破旧,但那也是相伴村民们很久的窝,这其中有记忆有乡愁,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所以不愿意拆。二是畏难而没有下大力气去推动工作。要拆旧建新然而却遇上了群众心里守旧的抵触情绪,做工作的人畏难而没有下大力气去推动工作,得过且过。三是工作没做到点上,没做到村民们心里。谁都愿意自己住得好些,只要工作真的做到位,村民思想上的疙瘩就一定能够解除。事实也是如此,通过细致深入有针对性的工作,塘头村民们还是想通了,从而乡村的旧貌也换成了新颜。这说明了做工作要做到点上。

这种群众思想不通而导致村容村貌难以改变的情况,绝不仅仅存在于塘头村一家。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还需要各级干部们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安居才能乐业,农民们住的地方破破烂烂,生存环境脏乱差,一点幸福感和获得感都没有,只会导致人心思离、人心思散,谈何实现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但标准可以有高有低。只要我们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艰苦努力,对症下药,让农民的思想通达了,农村的环境就一定能够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农民在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过程中,也一定能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乡村美丽了,村庄宜居了,愿意在故土上发展的农民就会更多,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在乡村扎下根来发展而不是思离思散,乡村振兴也就有了主力军,振兴一事也就更好办了。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