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生态文明周刊> >正文
山水美了 群众乐了 ———青原水生态综合治理纪实
2018-04-11 09:34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5

经过三改三清整治后的富水河一景

6

新圩璋塘村水生态公园一角

7

富田长境畲族民族村曹桃芳摄

8

新圩镇新凤丘村景

□刘茂林文/图

近年来,青原区坚持以水为魂、以山为基、以河为络,启动实施全区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对荒山进行绿化,对河道进行美化,对水质进行净化。项目总投资达到9个亿,高水准建设水生态景观,高品位打造全域旅游景区,让群众吃上“生态饭”,不断提升幸福指数。

水质净化,乐了群众

在青原城东片区的山塘湖,笔者发现,这里景色秀丽、湖水清澈,湖边有亲水平台、游步小道、健身器材、石凳石椅等。漫步其中,一阵清香袭来,沁人心脾。谁能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排布了十几个畜禽养殖栏舍,水质乌黑,臭气熏天。臭水湖嬗变为生态湖,最开心的还是群众。附近居民张振纲笑呵呵告诉笔者:“闲暇时,大家到这里来,聊天健身,含饴弄孙,生活好不惬意!”

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一度是该区的真实写照。为治理好水污染问题,该区严格划定工业企业生产污水排放不达标一律关停、城镇生活用水排放不达标一律限期整改、农村禽畜粪便处理不达标一律拆除三条“高压线”,安排专项资金600万元,对城镇生活污水、工矿企业及工业聚集区水污染、禽畜养殖污染等十五个方面进行整治,关闭园区超标企业8家,清除黑臭水体12处,拆除禽畜养殖场13.5万平方米,强制所有水库退养,全区水库水质达标率达95%以上,境内赣江、孤江、富水河等水质均达到或优于III类以上。

为使垃圾不落地,该区又在全市率先推行山区砖混式安全焚烧炉和城郊“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两种垃圾处理模式,投入资金3000万元,购置清运板车1000多辆、垃圾桶箱1.3万多个,建设液压中转站7个,落实村级保洁员1000余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乡村垃圾,垃圾处理率达到87%,一批“没有垃圾”的村庄涌现出来,一批水生态文明镇、示范村脱颖而出。

2016年,被誉为“没有垃圾”的新圩镇璋塘村在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走遍中国”节目中成功播出之后,在省内外引起极大反响,游客纷至沓来,村里的民宿、农家乐发展迅速。璋塘村支书梁昌昀高兴地说:“如今,每天都有不少客人来这里或游玩,或摄影,或写生,带动发展农家乐3家、民宿点7家,没想到生态也能当饭吃!”

水生态优势助力全域旅游发展,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据统计,2017年,该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81.12万人次,同比增长23.32%;实现旅游总收入62.64亿元,同比增长25.63%。目前,该区已有2.4万农户在全域旅游产业链上实现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85元,同比增长9.8%。

荒山绿化,美了乡村

阳春三月,万木吐绿。笔者来到地福庵采石场采访,这座位于青原山风景区内的大型采石场,在严厉的督办之下,终于在去年关停了。如今,山上正在抓紧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绿色开始点缀荒山。但远远看去,依旧很是刺眼,大面积裸露的山体,犹如一块“疤痕”镶嵌在翠绿的“地毯”上。

曾经,青原区拥有规模以上采矿企业24家,还有不少小规模采矿企业和砖瓦窑,可谓是“点多面广、星罗棋布”。该区水务局负责人告诉笔者,煤矸石开采、粉煤灰加工、采石、砖瓦窑等矿山企业,是破坏山体植被、诱发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不仅造成水质浑浊,还加剧山体滑坡的风险,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危及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采矿企业管理部门较多的实际,且还存在审批的不监管、监管的不审批的突出矛盾,该区全面严格实行联审联批制度,由区水务、环保、国土、林业、交通、市管、安监7家单位和项目建设所在地政府联合对采矿企业进行审批,并将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审批的前置条件,提高采矿企业准入门槛,有效杜绝了设施不完善、排放不达标、破坏生态环境的采矿企业入驻,彻底扭转了乱采滥挖、非法加工、破坏林地、水土流失等破坏生态环境的乱象。近年来,该区依法取缔无证矿山企业9家,拆除砖瓦窑7家,补报水土保持方案20多份,补报率达到100%。

江西吉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该区近年企业转型发展成功例子之一。吉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打转行爱上种树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在荒山上种植井冈蜜柚8万余株,开发面积达1万多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5%。“每天行走在森林里,观看田园风景,呼吸负氧离子,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享受。”吉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目前,公司正紧锣密鼓建设果园观光台和葡萄园,届时,将建成一个集井冈蜜柚、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农业产业化特色观光休闲示范基地,解决当地就业劳动力1000余人。

近年来,该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群众入股”的原则,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统筹资金对损毁山体、荒山荒坡及各主要通道进行绿化美化,建成生态公益林14.2万亩、城市绿道14公里,综合治理水土地流失面积1.44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4.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3.1%,打造出国家级生态镇村4个、省级生态镇村14个、区级以上水生态文明镇村建设示范点170个,让群众生活在花园里。

河道美化,优了环境

青原境内水系发达,河流30多条,砂石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县(市区)基础建设加快,用砂需求量剧增,砂石售价持续走高,“砂石贵如金”。暴利之下,不少非法之徒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纠集宗族势力、黑恶势力非法开采河砂,既破坏了河流生态,又扰乱了市场秩序,更影响了社会稳定。

为铲除非法采砂猖獗蔓延的乱象,2016年,该区颁布“三条禁令”,即禁止乡村干部参与采砂经营活动、禁止村组向非法采砂场提供采砂场所、禁止村组以任何名义变相向非法砂场收取管理费,并对以各种形式参与非法采砂或参股砂场,为非法采砂人员充当“保护伞”和对本辖区内非法采砂不闻不问、不查不管的党员干部,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规严厉查处,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近年来,该区公安部门立案侦办非法采砂案件11件,刑事拘留非法采砂人员7人,有力打击了非法采砂的嚣张气焰。

面对满目疮痍、水旱灾害频发的河道,该如何治理?近年来,该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疏浚修复生态的作用,持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水系连通、水生态综合治理“三大工程”,对河道弯曲走势进行重塑,对河流生态环境进行重修,建立和完善水清岸绿、滨水宜居的安全生态水系循环系统,让河流自然生机重现。

富水河,是青原人民的“母亲河”,也曾戏称为该区的“龙须沟”。去年开始,该区启动富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投资1亿多元,实施新圩至文陂岸线生态升级工程、富田段全线防洪工程、梅冈水治理工程等,综合治理河道50公里,生态护岸22公里,修建景观拦河大坝1座,拦河蓄水成湖,如今,一条具有“山水吉安”“红色故里”“正气家园”的宜居宜业宜游百里生态示范带逐渐形成。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