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家庭农场闯出“新天地”———永丰李冬卫返乡创业带富一方百姓
2018-04-09 08:59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本报记者龙玉然

1180亩山地和鱼塘,1029亩淮山套种砂糖桔。2016年淮山产量700多万斤,收益达2000多万元;2019年砂糖桔将进入首个丰产季,预计产量600多万斤,将达3000多万元的收益。从2015年创办以来,纯收入达800多万元。

3月28日,在我市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淮山种植基地——永丰县恩江镇石桥村新天地家庭农场,“主人”李冬卫办公桌上的对讲机不断响起。

眼下正值淮山的采挖时节,记者看到,农场里李冬卫聘请的500余名村民,正分散在一望无际的红壤小山坡上,除苗、破土,挖掘、装筐……

小小的淮山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真金白银”。

单说这片多年来利用率不高的山地,李冬卫以320元/亩的高价承租,就给村集体带来30多万元的年收入;在用工方面,也让闲置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全年下来仅劳务支出就达200多万元;而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佐龙、恩江、七都等地38户贫困户全部成为基地的股东,另有24户贫困户单靠劳务工资便可实现年收入5万余元,且年底还可享有一定的分红。

今年40岁的李冬卫是七都乡马蹄洲人,由于家境贫穷,12岁便已辍学。步入社会之后,他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风口”。2006年,人在深圳的李冬卫开始涉足贩运蔬菜。由于勤奋、厚道、诚信,他最后成为深圳、桂林等地有名的淮山收购商之一。

由于淮山市场潜力巨大,李冬卫萌生了种植淮山的念头。他在广西投资种植淮山300亩,但由于技术原因和遭遇极寒天气,连续两年近乎颗粒无收,多年来积蓄的“血汗钱”全都打了水漂。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山东一家食品厂向他订购600吨紫茄子,给他带来了100多万元的纯利。李冬卫顺势而为,在桂林建立起淮山加工厂。2015年,李冬卫投资2300多万元在永丰注册成立了新天地家庭农场。

永丰历来有种植淮山的传统,但形不成规模。李冬卫的基地,标准化生产技术、滴灌喷灌设施、套种砂糖桔模式等,吸引了当地广大淮山种植户上门取经。佐龙乡麻田村红井冈淮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毛志明,带着社员到基地现场参观学习不下5次,看到李冬卫的淮山产量那么高,毛志明怦然心动:“明年合作社也引进他的品种和技术试一下。”

麻田村是传统的淮山种植专业村,全村有80多户村民,家家户户种淮山。过去由于量少,效益不明显,县里把淮山列入重点扶持产业后,种植面积连年递增,淮山真正成了村民致富的“金疙瘩”。“我每年种植淮山稳定在10亩左右,年收入超过10万元。”有10多年淮山种植经验,今年43岁的周秀念跟记者说。67岁的江申根告诉记者,他老伴在这里挖淮山,最多的一天达到3600余斤,可拿到700多元。

村民单是做临工,每天也有70元钱,1年下来赚2万多元没有问题;而1个长期工,1年可赚7万多元钱。石桥村贫困户刘秀英因为吃得苦,每天挖淮山2100余斤,可拿约400元钱。她跟记者说:“现在有了这个农场,只要我们贫困户肯出力,日子是不会过穷的!”而2019年砂糖橘将丰产挂果,要消化500人以上劳动力参与采摘。

“以前我走过一些弯路,现在不想让别人重复这样路。我可以依托商行、网店和加工厂等平台,每年销售3000亩以上淮山产量。真心希望家乡的淮山种植规模早日做大,我也能更好地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李冬卫满脸笑容地跟记者说。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