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赞”
微信,链接后附有留言:亲,孩子在参加比赛,请去点个赞哦!

朋友发来一条微信,链接后附有留言:亲,孩子在参加比赛,请去点个赞哦!

类似的讯息收到的太多了,求点赞、求转发、求关注、求捐款……因为是生活中比较不错的朋友,我点开了链接,看见一个胖嘟嘟的小子身着汉服,在优美的古曲中朗诵《伯牙绝弦》。说实话,水平确实不敢恭维,除了基本的断句存在瑕疵,就连普通话都不甚标准。说是朗诵,不如说是背诵。再看点赞数,已达到五千多,名次已位列第二,让我不禁咋舌。

又点开了一些其他孩子的视频,有的确实不错,但看票数,有的只有一百多票,甚至几十票。

我没有给朋友的孩子点赞,因为我觉得他的水平还远没有达到让我点赞的程度。我甚至想,这五千多赞有多少人是真正观看了视频后点的?我敢断定,这里面有不少的“秒赞”。朋友是做微商的,微友众多,想搞到这点票数对她来说并非难事。

“你考虑赞不赞的时间,也足够点好几个赞了。”另一位朋友说。

“给朋友帮个忙,哪有这么多原则?”有人附和。

还有人更直接:“至于这么较真吗?———有你一票不多,没你一票不少,爱赞不赞。”

的确是这样。但我仍然觉得,哪怕是在网络世界,哪怕是“举手之劳”,我也想“我手点我心”,最重要的是,我不喜欢做违心的事,更讨厌被道德绑架。

想起多年以前开始流行起来的选秀节目。表演过后,参赛选手要和主持人互动,往往出身贫苦、身世坎坷的人,现场诉说遭遇到的种种磨难与不幸后,评委和在场的观众悲恸万分,声泪俱下,最终往往力压群雄,夺得好名次。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愿意关注此类节目的原因,当然,不是铁石心肠,而是我觉得这已背离比赛的性质,演变成了一种“悲情故事秀”。

那天看电视,换台时切到了央视一档叫做《越战越勇》的节目。其中一位评委说:“您的故事真的很感人,我对您充满了同情和钦佩,但这是比赛,从专业角度讲对方更胜一筹。对不起,我要把反对票投给您……”我看到,那位评委眼睛里闪动着泪光,但丝毫没有影响她最后的决定。顿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敬意。

当街头上开始出现乞丐的时候,如果从他们身边走过而不给予施舍的话,容易被认为是没有爱心,甚至冷血、绝情。现在一些喜欢不劳而获的人,会佯装成乞丐,或跪或躺在街头请求施舍,让人真假难辨。媒体大量报道后,民众逐渐开始对乞丐有了自己的判断。如今,人们从乞丐面前走过而鲜受苛责,我认为,这恰恰是一种认知上的进步。当然,认为今天不该拿出一块钱的人,丝毫影响不了明天他(她)对另外一个认为值得资助的人掏出一千块甚至付出更多。

赞与不赞完全是个人自由,我不想成为网络世界里左突右冲的“赞士”,便在微信上如实告知了朋友。我还说,我想换一种方式支持孩子———如果他在朗诵方面需要帮助,可以随时来找我。

我希望她能够明白。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