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脱贫攻坚> >正文
阳光照亮脱贫路 ———遂川“精准”减贫连施“组合拳”助力群众脱贫纪实
2018-02-28 11:2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10

大汾镇为贫困户修通通组入户路。刘晟摄

11

银行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贫困户宣传信贷政策。 

□范录军、刘祖刚文/图

1928年1月24日,毛泽东亲手创建第一个红色政权———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此后,这块土地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1600余名先烈在此抛头颅、洒热血,成为著名的“全红县”!但也由于历史、自然的诸多因素,贫困是烙在当地老百姓心头上那枚最痛苦的印记,久久难以褪去。

90年后的今天,一场决战贫困的特殊战役,在这块浸染无数历史荣光的红土地打响,苏区干部作风从血脉深处传承、贲张,与贫困血战到底的那种激越豪情,点燃着一个革命老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熊熊激情,照亮了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现实路径。对标“急需”找路径

在遂川县泉江镇新溪村紫藤谷家庭农场,63岁的贫困户肖晓洪正在给花卉浇水。隔壁大棚里,有四五个老大爷、老大娘正在忙碌着,有的采摘,有的除草……员工中,留守老人、妇女居多,其中也不乏建档立卡贫困户。

近年来,遂川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扶贫车间突飞猛进发展,各种精准脱贫优惠政策纷纷出台,各乡镇积极倡导贫困户自强自立,鼓励年龄在五六十岁,但身体健康,又有一定技能水平的贫困户,选择就近打工,借此贴补家用;一些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也顺应这些“特殊群众”要求,特意留出一些轻体力、简单、安全的项目岗位。这些企业用工形式都非常灵活,多实行计件工资制,当天结算,一般每天每人收入在五六十元,甚至更多。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精准、落实、可持续”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积极主动作为,扎实有序推进,遂川县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脱贫路。

正如致贫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反复性一样,治贫工作也兼具系统性、艰难性、曲折性。在贫困面前,遂川规划了“落实一项产业、坚持双向发力、出台三项措施、构筑四道防线、实施五改工程”道路,最终指向了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改善基础设施,以产业化扶贫为载体,破解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建立循环发展的模式,实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引导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入股参与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户获得土地“租金”、股份“利金”、劳务“薪金”、经营“赢金”。减贫“组合拳”精准施策

“我们用产业扶贫资金5000元入股,种了大棚蔬菜,每年都能分红。”去年8月,在泉江镇太盆村,贫困户很高兴地收到了蔬菜专业合作社送来的首期收益。如今,在专业合作社管理帮扶下,太盆村25户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入股合作社,年年参与分红,户均增收4500元。

遂川县根据产业基础、优化扶贫资源配置,把加快富民特色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在贫困村中大力开展产业脱贫。

为贫困户尽快脱贫、贫困村尽快退出寻良策、找出路,产业发展成了重头戏。能人带动,大户领办,这是遂川县推进脱贫攻坚的一个特点。大力发展“四个一”产业和旅游、电商等新兴产业,建设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开发公益岗位,鼓励“无产业无就业”家庭投资乡村旅游,建立电商站点覆盖所有贫困村,为每户贫困户落实了一项以上传统产业,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

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跟踪建设到哪里,为脱贫攻坚提供支撑和保障。遂川县统筹实施生活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改路、改水、改电、改厕、改室“五改工程”,打造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制种茶大户兰年石深有体会:“产业脱贫,同时又是一场思想的变革,不但要通过培训传授群众的农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改变狭隘的小农经济意识!”多措并举志智双扶送一程

安居扶贫资金怎么来、做法行不行,群众说了算,干部带着干。不大包大揽,群众说了算,干部带着干。因户施策,愿意加固的量身定做改造方案,愿意拆旧建新的,协调帮助尽快建,蓝卡户没有能力的,实施爱心公寓“交钥匙工程”。群众自筹、政策补贴、帮扶单位支持、爱心基金援助、贴息贷款解决。

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遂川在“百日行动”中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全覆盖、健康扶贫再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再精准、教育扶贫再对接、贫困村村庄整治再推进五大工程,通过扩面提质让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既给项目,又通过人社等部门教老百姓技术,志智双扶,为阻断贫困代际传承,遂川建立贫困学生电子档案,开展“送教到户”活动,实行资助政策校长负责制,所有义务教育适龄贫困家庭子女100%就学,减免学前教育保教费,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和课本费、高中学杂费,落实各项差别化补助……

回望脱贫攻坚以来的足迹,遂川敢闯敢干,探索形成了动态预警新机制、赡养义务新规定、分类施策新方法、拎包入住新模式等一批经验做法,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因地制宜特色特质的思路与做法,逐渐在实践中凝成了一粒粒闪亮的“珍珠”,成为可贵的经验。

———末位约谈。县委对分类考核评分排位靠后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末位约谈,确保将精准扶贫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动态预警。建立了20万户农村百姓档案和动态监测机制。落实“三长负责制”,对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同时存在病(残)、学、灾等特殊困难的,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实施动态监测,每月定期向乡镇政府上报动态监测信息,每季度向县级报送一次相关情况。

———分类因户施策。建立了“产业扶贫精准到户”总台账,以及“光伏扶贫”、“旅游扶贫”、“企业贷款帮扶”、“产业奖补”等分类台账。将贫困户分为“有产业有就业”、“有产业无就业”、“无产业有就业”、“无产业无就业”四种类型,重点关注,叠加帮扶。并积极落实资金扶持。落实产业奖补、就业奖补、驻村帮扶资金、第一书记工作经费,开展产业扶贫信贷通,免费农资配送,全方位、多途径解决资金难题。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