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之溪
其实,我们更应看重的是这自然和历史的本真和过往。如果我们能于此心存些敬畏和感恩,便不枉做一介草民。

其实,我们更应看重的是这自然和历史的本真和过往。如果我们能于此心存些敬畏和感恩,便不枉做一介草民。

北大校园有湖名“未名湖”,唤其“未名”,实则有名,且名扬天下。细细琢磨,一来它落得一个好出处,百年名校,休说偌大湖泊,即便一介草木,也当风光占尽。二来有钱穆等众多大师光顾,他们的自由、深邃而悠远的思想早已幻化成湖中的鱼儿,在高贵的国度里轻灵地游弋。如此,便不在乎名的虚与实了。

由大雅之堂及山野之地,我便遇着了这样一条“未名”之溪。它发源于吉安青原天玉山系的虎形山脚,一路曲折迂回,直抵赣江,颠覆我小溪入河流再入大江的臆想。

这泓小溪先流经一处叫“桥上”的村庄。桥上因村头有座名“蓝桥”的古代红石拱桥而名。这座桥建于何时已无从考究,却如一拱遗落人间的彩虹,别样精致。桥面鹅卵石、青石板铺陈,行走其上,颇有番江南水巷味道。只可惜四向民房仄逼挤压,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已无人在意这蓝桥的曾经和价值。

于是,这小溪便有了名称,曰“蓝溪”。这是我几番打探后的所得,我甚至在想象这蓝桥与经典电影《魂断蓝桥》中的蓝桥的关联了。但很快,又被友人的考证打断。小溪源头山脚曾长有一丛丛兰花,故溪名应叫“兰溪”。“蓝”也好,“兰”也罢,因无文字记载,只能任由他人去猜测和想象了。好在这两个同音字蕴意均佳。“蓝”是永恒的象征,或许若干年前这里真发生过什么动人的故事。而“兰”,这美妙的植物,直接传递给人一种高洁典雅,不仅仅是纯洁的爱情的表达。

无文字处我们可以自由争鸣、畅想,而有文字处则只能敬重、仰望。无独有偶,这泓小溪之上还有两座单拱桥梁,由青砖砌就。按当地人叫法,一名“新桥”,一名“乐善桥”。时光虽不古远,却也已百年。桥基嵌立石碑,铭刻着当年的建桥功德。碑面虽已斑驳,却能准确辨识。或堂名,或人名,金额均以“千文”为单位。有意思的是,善捐人名后均加署“君”字,或是对那个时代的仁心善举的褒奖。生活在此的各族子孙若想秉承先人的传统道义,这桥、这碑便是最好的教本。

由桥而溪,我渐次觅得这未名溪的点滴人文了。如此气息在溪的下游似乎更浓、更厚。

小溪流经同属天玉的塘尾、平湖,绕弯河东的庄塘,又返经天玉田心、临江而入赣江。濒临赣江的缘故,这溪的走势似乎有些肆意,逶迤中显出洒脱。这未名之溪恰如那些未名之人,自由自在,毫无拘束,谁又会在乎它的名号?

诚如“未名”也是名,小溪下游流经一处名“草坪”的村落,权且随人唤其“草坪溪”。此时的草坪溪,与溪旁因城市扩张修建的沥青大道比,显得别样冷落单瘦,但谁都抹去不了它的历史见证与岁月沧桑。

这条小溪与通往吉安老城的古驿道有幸交叉相遇。说是驿道,也是官道,古时多少达官贵人由此南来北往。曾经的徐霞客便是由此而过,而登天玉山,游访水南、泷江。更值一提的,离溪不远的胡家边村,曾出了个明朝状元胡广。

冬天的田园已显荒芜,除了附近农户栽种的蔬菜透出些新鲜绿意,眼前找不到几处夺人眼目的景致来。古道已成为一般田埂,若非刨见那些若隐若现的铺路卵石,实难断定这路的久远与辉煌。

桥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通道。我只能这样说。城市发展,桥的未来会怎样,我不敢猜想。我只将今世与之相遇当作幸事。这草坪溪上的王家桥远比蓝溪之上的蓝桥雄阔、古老。或许是官道与民道的区别,衍生出这桥与桥的规制差别。一尊铁铸龙头嵌于桥拱上侧,面向上游溪水,似要逆流而上。当然,它更想的是吞纳暴雨山洪,保一方风调雨顺。这桥,不去寻访也是不知其名称的,如今我记住了它,与王姓有关。

循溪而下,抵近江边的一座彭姓村庄,我遇见一棵奇特的古樟。这棵几人合抱的樟树,经历数百年的风雨雷电,大半躯干已经残缺,靠着单边的肢体顽强地支撑,向上伸展着生命的绿色。她的面容如百岁老人。不,百岁老人像她,还远不如她这般苍老遒劲。她被彭家人视为“老祖宗”。临江彭姓连同刘姓、蒋姓等村落,因滨江低洼,均已搬迁至一里外地势较高的国道两侧。恰遇菜地劳作准备归家的彭家主妇,这位年过60的大嫂伤感地告诉我:前些年村中被人挖走8棵古樟,结果连损了4个男丁。这棵古樟谁敢动呐?其言辞里敬之如神,我触摸到了一位未名村妇的心中信仰。

溪流终归江河大海。尽管它名蓝溪、兰溪或草坪溪,相较那些教科书里的、风景名胜区声声相传的,它终是未名之溪。但它始终浇灌着两岸的田野村庄,始终保持着自己奔向江河大海的方向,即便路途遥远曲折。

从未名之溪,到未名之桥,到未名之樟,在众多的小溪之畔,又有多少古桥、古樟、古道被自然和历史撒落尘间而渐次遗忘。只是这山野之地尽是未名之人,否则,这溪、这桥恐怕早已如北大的“未名湖”般命名为“未名溪”、“未名桥”了。

人言:山以人名,人因山高。世上又有几所北大?世间又有几尊大师?其实,我们更应看重的是这自然和历史的本真和过往。如果我们能于此心存些敬畏和感恩,便不枉做一介草民。

信不信,世间真正的好风光尽在山野,俱在心田。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