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社会> >正文
借“文艺台”唱“普法戏” 遂川耄耋老人的普法人生
2018-02-22 08:32 来源: 中国江西网

彭学标阅读杂志

情系创作

彭学标虽年逾八旬、退休已久,但给人的感觉仍是精神矍铄、干劲十足。

彭老教书生涯辗转于全县多个学校,1996年,在雩田中学他放下了一生挚爱的教鞭。他的文学创作却不始于教学,也不终于退休。早在1965年,彭老创作的剧本第一次在上海一刊物发表。从此,文学创作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退休后,彭老愈加笔耕不辍。

“平日里,我除了看报,大多时间就是在创作。”与记者交谈中,每每聊到兴起,彭老总能拿出一本报纸剪辑或者杂志,用满是皱纹、沧桑的手翻阅着发表的作品,回忆一首首诗歌背后的故事,讲述一篇篇散文背后的曲折。那些被视若宝贝的作品让他满足。

“井冈竹翠,翠铺赤道北南;圣地旗红,红遍长城内外。”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近几年,从诗歌散文到对联剧本,各类体裁彭学标都有涉猎,仅发表的诗词楹联就有500多首(副)并多次获奖,可谓全能型作者。也正是彭老的才能与热心,奠定了雩田镇社区农民演唱团的创办与发展。

退休后,赋闲在家的彭学标发现,村里总有三五成群的村民聚众赌博,吵嘴打架、婆媳不和时有发生,这些都影响着村庄的和谐。“我是否要发挥些余热,为村里做点什么?”凭借自身扎实的文学素养,彭老把这些不良现象写进了黑板报,向村民们宣讲其中的危害。彭老这一写就是将近10年,期间《赌博的坏处》《安全花开万里春》等作品影响甚广、广为传唱。

结缘普法

“昨夜红烛结红花,必有喜事到我家,儿媳上县生孩子,肯定是个男娃娃……”一次偶然的机会,时任镇长找到彭老,希望他创作一部宣传计划生育法规的剧本,就是日后的《女人就是顶梁柱》。从此,彭老痴迷上了普法,走上用“戏”普法宣传之路,一发不可收拾。紧接着,《婆母同春》《爷孙双考》等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般问世。

“别人老来把福享,而我却吃田螺汤,去年她搬进新屋住,而我仍住破旧房,天呀天,这样的日子怎样过?”伴随着舞台上演员的声声哀号,台下观众声泪俱下,这也让有关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更加深入人心。

在彭老看来,创作就是将现实中的故事以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他的作品无不是从身边的生活中取材,从婆媳不合到赌博闹事,从计划生育到遵守交规,运用快板、诗歌等讲故事的形式展现在群众眼前,因接地气而深受欢迎。

“彭学标会写剧本……”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雩田镇社区农民演唱团负责人也找上门来求助,彭老想想自己的剧本能登上舞台,给老百姓带来快乐,还能起到教育意义,就爽快地答应了。每当新剧演出,总是反响热烈。仅《婆母同春》就加演七八场,在相邻几个县极负盛名。

“你会写剧本,你老婆会演戏,为什么不创办一个剧团呢?”2004年,这个建议在彭老心中激起阵阵涟漪。

其实,早在1965年,雩田镇就曾有过一个小戏团,当时彭老的老伴还在戏团扮演过江姐等经典角色,曾风靡一时。

创办剧团正中彭老下怀,他与时任居委会主任郭春华一拍即合,决定将原来只做商演的社区腰鼓队改组成农民剧团,运用采茶戏、小戏曲、二人转等戏种形式推出剧目。

彭老最得意的作品,当推《爷孙双考》,这背后还有段故事。当时,彭老的一位堂兄因不守交通规则横穿马路发生交通事故,正巧县交通局及吉安市亟需一部宣传交通法规的剧本,《爷孙双考》在这样的情境下孕育而生。剧本完成后,演员们排演好刻录成光盘送去参赛,最终获得吉安市交警支队创作演唱二等奖。

2008年,剧团正式改名为雩田镇社区农民演唱团,大家在彭老的带领下,正式走上公益普法之路,一些优秀作品也被其他剧团看重而借用,一时风光无限。

彭学标带领剧团团员进行排练

坚毅前行

回忆起剧团发展的艰辛历程,彭老总忘不了2012年那些事。

剧团成立以来,大家把用来进行商业活动的时间用在了公益普法上。没有服装、音响、乐器,自己花钱网上买;没有车费、餐旅费,成员们自己掏腰包。往往出去一趟就是一整天,不仅没有工资,更没有误工费。纵使剧团成员们大都从商,家境殷实,但日子一长,家人的不理解给团员们带来很大困扰,一位服装店老板娘的离开彻底动摇了大家坚持的决心。

彭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当他无计可施时,郭春华挺身而出,为成员们排忧解难,主动做起调解员,化解家庭矛盾;从居委会经费中抽取一小部分作为补助发给大家,每人分得三四十块钱;去云岭林场、砂子岭等地找地方企业寻求赞助,用作剧团机动经费。后来,剧团也偶尔接些商业活动,贴补给团员们。

彭学标忘不了,困难时县司法局“雪中送炭”,给予每年数千元不等的经费、出资出版法制作品集、推广节目以及对他受伤时的关怀与看望;忘不了受兄弟剧团帮扶,邀请共同演出所获得的报酬;忘不了爱心人士捐赠的每一套服装及设备……这让他心存感恩,并激励着他带领剧团更好地服务大众百姓。

彭老说剧团有三难:资金、人才和剧本。人才和剧本是一个剧团的灵魂,在培养人才方面,彭老可谓是煞费苦心。

刘检秀,嗓音、身段俱佳;彭樟英,跳舞、演戏一把抓;袁祖辉,乐器演奏、演戏多面手……她们中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退休教师,在剧团里凭借着自身特长优势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她们都是经彭老发掘的剧团骨干,对剧团的发展贡献良多。

“但是要培养编剧非常困难,不仅要懂得舞台艺术,还要善于处理矛盾冲突。”彭老坦言,没有矛盾高潮的剧本不是好剧本,群众也不爱看,“要让群众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同时,对于不同剧情的剧本要匹配不同的表演形式,有戏写戏,没戏写歌。

对于彭老,为了剧本的情节架构绞尽脑汁是家常便饭,“对有戏剧性、有矛盾冲突的故事我都会记下来,写成千回百转的剧本”。

“老有所乐,发挥余热。”彭老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数十年如一日公益普法的大爱情怀。舞台上农民演员和着配乐,一扭腰、一击鼓,朴实无华的表演中透着一腔热血。如今,在法制宣传道路上,彭学标老人带领的雩田镇社区农民演唱团的脚步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