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石养性
常言道:“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人无石不贵”,因而豪宅大院多有石山,达官贵人多爱美石。

     

     

      

 ◆乌溪陈

常言道:“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人无石不贵”,因而豪宅大院多有石山,达官贵人多爱美石。一般常人,面对一块美石,或是色彩绚丽、质地温润,或是造型灵动,图纹精美,大多会爱不释手的。

儒雅人好养奇石,似乎成为普遍的现象。不过,不同性格的人,往往也喜欢不同的石头。内涵深邃、性格坚贞者,喜欢石质纯正,造型迥异的奇石;品味高雅、性格唯美者,喜欢石质剔透,石表光滑的奇石。胸怀大志、虚怀若谷者,喜欢气势磅礴,天然雕琢的巨石;性情温厚,生性优雅者,喜欢小巧玲珑,晶莹剔透的小石。可谓大者见精神,小者显灵巧。爱好不一,同出一辙。

“石头无言更可人”。养石之趣,在于石头蕴藏着独特的内涵。奇石、雅石、美石都是大自然的精灵,一块石头往往储存着千万年以上的记忆;一方石头,浓缩一方自然的山水。可以说不同的石块显现不同的韵味,古往今来,对于石头的大体审美标准不外乎五个字:“瘦、漏、透、皱、丑”。何谓石之“瘦、漏、透、皱、丑”呢?壁立当空、挺拔峻峭之石谓之“瘦”;八面玲珑、四方融通之石谓之“漏”;轻盈飘逸、晶莹通澈者谓之“透”;石纹起伏、凹凸不平者谓之“皱”;色泽苍老、拙劣朴实者谓之“丑”。正如清人赵继恒所诗:“叠叠高峰映碧流,烟岚水色石中收,人能悟得其中趣,确胜寻山万里游”。

不过,好石还需人养,还需人的宠爱,人的玩赏。只有爱不释手,才能使石头保持圆润光泽,石头才会散发出肌肤凝脂之美。养石,首先得有品质优异的石头,没有一定的硬度和密度的石玩,本身的价值也是不可恭维的。石品如人品。于人而言,人格之重要自是不言而喻的;人格高尚,众口皆碑,人格卑劣,众口诛之。石头亦然,如果石质不优,人皆弃之;石质优美,人皆羡之。

一般说来,养石之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养”,一种是“蜡养”。如灵璧石离土日久,它就会因缺氧而失灵,继而失声失色,因此就应时常以清水淋之以保润泽,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石头的生气,还有利于保持灵璧石那独特的青铜之音。而寿山石质地细腻,脂润柔软,则应先用细软绸布轻轻擦抹,去除石表灰尘,然后再用石蜡反复擦拭以养其性,让油脂沿着毛细孔慢慢渗入石头里,反复如此,石质便会变得愈加温润莹澈。

养石,最重要的还是要人养。真正的石家往往是手不离石,手石交流,人气也会慢慢地积淀于石表,形成一层黝然有光的皮层,也就是俗称的“包浆”。包浆可以说是一种古雅的见证,包浆越凝重赏玩价值也就越高。尤其是而今市场看好的黄蜡石,抚摸越久,越显光泽。藏石养石,既可以陶冶情操,也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有时有意或无意间获得一方美石,便足以让人沉浸其中,爱不释手。这也就难怪“石痴”米芾但见奇石便拜作“兄弟”、偶遇珍品便藏于袖中,谓之“握游”了。

石之美是寂寞、幽深、苍古、恬淡的风韵之美。一块灵性的石头,就是一段山水的浓缩。石头没有媚姿,没有俗态,它于方寸之间,包罗万象,有着山的雄奇,水的空灵,云的变幻,风的色彩,让一颗尽染尘俗的心,也在刹那间过滤得干干净净,风清月白。如此,养石该与养人同道,无空养人,有闲养石,表面上养的是石头,骨子里养的却是心性。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