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山路,几段人生
如同昨夜天光乍破了远山的轮廓,山谷的薄雾吻着烟霞,潺潺流水终于穿过了群山一座座,一场雨又落一地花。

陈丹

如同昨夜天光乍破了远山的轮廓,山谷的薄雾吻着烟霞,潺潺流水终于穿过了群山一座座,一场雨又落一地花。

不知道在你们的记忆当中,山路代表了什么?是放学回家的那一段闲适时光;是旅行观光的那一条青石板路;还是漫漫人生的一道信仰。

春交夏替,四季变换。难得的一个假期,我与朋友相约去爬山,途中一朋友兴奋异常,一路都在讲述着一个传奇老人的故事。

原来此行的目的地朋友早已去过一回。早在几年前,她与家人也前去秋游,一路风景暂且放下不谈,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隐居于青山绿水中的老人。那天,朋友一家行至山腰以上时,看见一条小溪旁有一个简易的休息站,几张桌子几条板凳,还有几碗清茶,不巧的是桌边早已有一伙人占据,没人坐的地方也被他们堆满了器械。朋友一家口干舌燥,只好向休息站对面的小屋走去。开门的老人听闻,欣然邀请他们坐在小院中饮茶歇脚。众人欣赏风景之余与老人攀谈起来,老人也精神抖擞地回应着,并对着山上的每一棵树如数家珍,惊异之余大家才知晓这一山的树竟都是老人一家祖祖辈辈留下的心血。

谈及老人过往,从幼年到青年再到老年,都是在这山上度过的,他一手从父亲那里接过了种子、花洒、剪刀,娶妻生子之后也从未放弃这座山。直到儿子大了离开家门,妻子老了化为灰土。徘徊在青石板路上的脚步声来了又去,最后只剩老人一个人孤孤单单。老人也不是没有去过城市,儿子住的地方虽然很方便,可是那里没有鸟儿叫他起床,没有绿叶陪他呼吸,更没有那承载了他一生回忆的山路。老人的根,在这里。

而在朋友临走前,老人还指着屋旁的一棵大树骄傲地告诉大家:“这棵树还是我出生时我父亲种下的,好家伙,现在就算是台风也干不倒它了!”朋友在走出一段距离之后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正在收拾茶桌的老人的影子与那棵树影渐渐重合,高大与矮小,笔挺与佝偻之间的差距是如此巨大,却又在此刻显得如此和谐。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不由对此行期待更甚,也对那位世世代代护林的老人充满了敬意,到了山下,我们欣赏着山路两旁郁郁苍苍的迷人山色,同时也在心里默默感叹护林员的伟大。

终于,经过了漫长的山路后,一行人看见了朋友口中那个简易的休息站,可旁边却并不是一所小房子,而是一栋三层楼高的小别墅,朋友震惊了。在我们的几番催促之下,朋友鼓起勇气敲开了那户人家,走出来的竟不是那位老人,而是一位中年汉子。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他坐下来给我们讲述了老人最后的传奇。

原来在朋友一家下山的那天深夜,坐在休息站的那群人还在等待着拍摄日出。天寒地冻,他们为了取暖点燃了一堆枯木,突然间风向变了,他们还来不及反应,大火就把山林烧着了,几人慌忙之下赶紧逃离,全然忘记了一旁的木屋内还有一位老人。直到大火将老人熏醒,但他也并未选择离开,冷静地拨完了火警电话后急忙用溪水灭火。然而大火不断燃烧,火焰中,他逐渐被大火吞没,号称是台风也吹不到的大树却在此时与老人一同倒下。后来,幸亏突然一场大雨,加之灭火队员的及时赶到,山林得救了。中年汉子接到父亲死讯后悲痛万分,与妻儿商量好了一起搬上山来,继承父业,继续走那道山路,守护着一山之树。

听完这些,我们好像被什么击中了一般,有人早已泣不成声,站在一旁久久不能言语。最后,我们离开了。

回到山脚下,回眸这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不知走过了多少代人,而他们的一生,注定从这座山上开始,也在这座山上结束,最终都化作一山的绿意汹涌,树影婆娑。

转过一处弯,突然看见一女子提着菜篮牵着孩子往山上走,那孩子踏着山路,还背着诗呢!“苍苍竹山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稚嫩的童声伴着这延绵的山路,回声在林间荡响,久久地在空中萦回,传进我们的心里。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