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明乡风邂逅美丽乡村建设 ——荷浦巷口村一举打造成为“全国文明村镇”
漫步新干县荷浦乡巷口村,只见巷道笔直整洁,庭院绿树掩映,村庄设施齐全。从2008年以来,巷口村先后被省里评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最优美村庄”、“省创建文明村镇......

5

村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6

村里在进行十九大报告宣讲

7

村民在农家书屋看书

8

巷口村全景      

□李福孙、魏桂秀 文/图

漫步新干县荷浦乡巷口村,只见巷道笔直整洁,庭院绿树掩映,村庄设施齐全。从2008年以来,巷口村先后被省里评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最优美村庄”、“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省民主法制示范村”、“人居环境范例奖”、“江西省优秀妇女之家”,今年11月又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该村将乡风文明理念渗透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扎实作为,如今,全村处处整洁美丽、生态宜居,呈现出邻里和谐、乡风文明的喜人景象……

综合治理 打造特色风景线

巷口村现有农户695户,人口2024人,耕地面积1575.93亩,其中旱地1265.39亩。曾经,这里房屋破旧,巷道曲折,环境卫生脏乱差。改变在2007年悄然发生,该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村中有园,园中有村”的建设目标,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动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加大对空心房、旧厕、猪栏等整治,实施绿化亮化、污水整治等项目,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这些年来,该村始终将生活垃圾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工程行动,以村庄周边、主干道周边、沟渠周边为重点区域,集中整治垃圾乱抛、柴秆乱堆、污水乱泼等现象;建立了垃圾分级治理制度、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洁员工作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度等,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村环境卫生维护逐步实现常态化。陈家小组的杨德平是个养猪户,家里的卫生是公认的“脏、乱、差”,村党支部书记陈斯林多次上门做工作,耐心给他解释生猪禁养区拆除猪栏的意义和好处,还组织党员干部、保洁员为他搞卫生,教他垃圾分类处理。干部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行为,最终取得了他的理解和支持,今年8月,他率先拆除了自家猪栏,当月就被评为最清洁户。同时,该村鼓励村民种花种草,美化庭院,如今的巷口村村容整洁,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居住十分舒心。

在整治环境卫生的同时,该村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这些年,该村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96.5万元,硬化村内主干道和主巷道,打造了2公里沿赣江景观带,修建了沿堤挡土墙,拆除了破旧房,规划建房500多栋,建成健身广场和休闲广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村修通了进村水泥路,家家用上了洁净厕,人人看上了有线电视,一个风光优美、特色鲜明的美丽巷口村呈现在人们眼前。

产业惠民 培育内生动力源

12月12日,笔者走进巷口村民吴武华的家,他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清洗自家种的小白菜。三层楼的新房里,电器、家具、电脑等一应俱全。“目前,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各家各户正忙于红桔和商州枳壳的冬季管护。”吴武华笑着说,“通过发展产业,群众的日子是越过越幸福了。”

这些年来,巷口村委班子一班人在村支书陈斯林的带领下,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因地制宜、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科学规划、制定中长期发展项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村形成了商州枳壳、“华红1号”红桔、车前子、桂花鱼等农业产业的发展格局,为文明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我们通过党支部出面组织,让村民发展无后顾之忧。”村支部书记陈斯林介绍。为了改良红桔品种,2014年,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别到吉安横江、新余水溪等地考察,经过不断地比较与咨询,引进“华红1号”红桔,依托本村传统红桔产业优势,连续几年发动群众种植“华红1号”红桔300多亩,改良原老品种红桔上千亩。村里的党员乡土人才杨和平,每年仅嫁接红桔收入有2.8万余元,出售改良红桔苗木收入近8万元,带动群众致富21户。同时,2015年,巷口村成立了新干县吴氏枳壳专业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群众发展商州枳壳规模化种植,党组织通过在信息、技术、农资、种苗等方面提供免费服务的方式,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实现农产品规模化效益。目前,全村共有621户农户种植商州枳壳,种植面积达1200亩,同时有95户贫困户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吴氏枳壳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精准脱贫。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00元。

民风澄净 提升内外兼修美

巷口村美丽乡村形象树立后,村党支部班子又琢磨开了,良好形象树立起来只是面子上有光,关键还要在里子上有内涵。“我们村这些年来邻里之间很少有吵架斗嘴的现象发生,上访和犯罪等更是销声匿迹。”村支书陈斯林的一番话,道出的是该村围绕乡风文明久久为功的扎实作为。

如何营造巷口村文明和谐的精神沃土,让其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些年来,巷口村通过系列举措让文明之风在这里扎下牢固根基。该村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村民活动中心开辟法制道德教育园地,通过阵地教育让群众讲德懂法;推行党员“十户联创”网格化管理,中心户长对村小组和村党支部负责,建立联动管理新机制;不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利用村里的农家书屋举办“读书日“活动,组织全村5个代表队举办广场舞选拔赛,开展端午猜谜活动,以身边人和事举办讲故事比赛……同时,积极邀请外来文化团队进驻村庄进行文化演出、送医下乡活动。吉安市采茶歌舞剧团“文化惠民”、“幸福家园”、“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来了,新干真善美文艺团爱心公益演出来了,省皮肤病专科医院专家团来了,舞蹈、小品、歌曲等精彩的节目,热情讴歌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聚焦脱贫攻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弘扬中华孝道,为村里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给村民送上了丰富的文化大餐和精神食粮。村里还定期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卫生模范户”等评比活动,评选先进树立文明新风。

一项项乡风文明建设新举措,给全村营造了和谐安宁、邻里共亲的浓厚氛围,带动了全村争做文明人、抢做文明事的风气形成。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吴军华是名村医,他十几年如一日走村串户为村里乡风文明默默奉献,解除了清沂自然村老人孙招娣久治未愈的流脓右脚病痛,三更半夜出诊挽救了杨胡山自然村黄桂秀老人的生命。首春燕是杨胡山村一名外来媳妇,她无怨无悔照顾断腿患病公公的日常生活起居,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寻医问药,比亲闺女还亲,践行孝道的举动成为村里佳话。像吴军华、首春燕等人一样,在巷口村,涌现了一批服务乡亲的基层好干部、邻里孝亲的好媳妇,他们在乡风文明工作中示范引领,树立了良好榜样,带动普通村民文明之举蔚然成风。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