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怪才”肖忠泉
“我今年68岁啦,干这行也快40年喽,谁知道还能再做几年。现在只求在干得动的时候多出些精品,这样对自己的人生也算有个好交待。”

0-12-small

雕塑作品

0-11-small

    创作油画作品

0-10-small

与大家分享创作的快乐

■本报记者邓勇伟 文/图

一顶毛皮帽,一身蓝布服;唇上蓄着须,耳上夹着棍……

12月14日,记者在吉州区兴桥镇吉良新村一幢民居的后院里见到肖忠泉时,他正在潜心制作一件人物雕塑作品。如果不是同行的朋友介绍,这个自学成才的“艺苑怪才”很多雕塑、油画作品被单位和个人收藏或购买,且弄的都是“大物件”的话,记者很难将面前这位不修边幅的老者与“艺术家”三个字联系在一起。

“我今年68岁啦,干这行也快40年喽,谁知道还能再做几年。现在只求在干得动的时候多出些精品,这样对自己的人生也算有个好交待。”从肖忠泉这句质朴的话语中,记者仿佛看到了这位民间艺人对艺术不倦的追求。

从小爱画画

初中老师是他最想感激的人

在肖忠泉的工作室里坐定后,回忆起自己的从艺之路,他表示这得感谢一位名叫黄廷琨的初中老师,正是黄老师对他的不放弃和支持,让他勇敢地踏出了追艺的第一步。

肖忠泉打小就不是一个老实的孩子,尤其是在上学读书时,别的学生都在认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他却把心思放在了画画上。肖忠泉平时就爱看年画和小人书,特别是那些武侠类小人书上精美的服饰和生动的动作,让他很是着迷。所以,无论课间还是课余,他总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人物“呈现”在课本上。

“你这样怎么行,上课时就好好听讲搞好学习。课余时间就去外面写写生吧。”一天,黄老师拿出一册画本和一支铅笔交到肖忠泉手中,希望他能把时间分配好,课上认真听课,课余好好习作。从此,校园内外经常可以看到肖忠泉用笔纸记录人们生产生活的身影。

进厂做工人

几易岗位不断迈出追艺脚步

受文革的影响,初中毕业后的肖忠泉便被安排到了井冈山棉纺厂工作。从最开始流水线的工人到厂政治部的宣传干事,再到子弟学校的美术教师,肖忠泉以自己在艺术上的才能,印证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句话的妙用。

在厂政治部做宣传干事时,肖忠泉主要负责出板报、放电影和制作幻灯片,其中由他制作的幻灯片(画)《细纱三连八班学习毛主席哲学思想的优秀共产党员罗迈生把生产搞上去》还因宣传效果好,被媒体记者采写刊登在了《江西日报》上。

1988年冬,厂领导根据他的特长,又把他安排到了井纺子弟学校教美术。在这里,他迈出了雕塑创作的第一步。

“当时学校刚完工一个花坛,我就跟校长建议建个雕塑在里面。”肖忠泉笑着说,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因为雕塑和绘画不一样,一个是立体艺术,一个是平面艺术,对于如何支模、翻模,用什么土造型他是一点也不懂。

于是,为了弄清采用什么土造型,他先是去附近的砖瓦厂做了几个月的帮工;为了解决如何翻模,他又请教了摆地摊卖石膏的小贩……原以为该解决的问题都掌握得差不多了,谁知雕塑刚造型到一半时居然垮塌了,还差点砸在了自己女儿的头上。

第一次创作雕塑作品便遭到挫败,让肖忠泉想到了放弃,但仅仅几天之后,对雕塑艺术的狂热追求又促使他重新去思索、去探求。他发现原来造型时用的松枝太脆,根本无法承受起泥塑的重量,于是他换用钢筋,在1989年春天将处女作《面向未来》树立在了花坛之上。在人们对这形象逼真的作品大加赞赏之时,肖忠泉儿时积蓄的创作欲望也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创办雕塑院

学艺归来有了自己的家

“每次创作都是新生,作为作者,我们从一开始就应使作品更加完美。”肖忠泉常用这样的话来鞭策自己。

在井纺创作《奉献》时,当时整个作品已完成,厂方也对其表示满意。但肖忠泉在仔细揣摩后发现,塑像上的几根飘带缺乏流畅感,人物的一条腿不合比例,于是,他立即带人重新做过。而这样的事情在肖忠泉以后的创造中也多次出现过。美些,再美些……这就是肖忠泉的艺术追求,也是他对自己的苛刻要求。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风起云涌,不少行业先锋陆续南下广东、福建等地创业,肖忠泉也向学校请了假,并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海南拜访一位雕塑师。在那里他的眼界大开,不但接触到了不同风格的雕塑,还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技法。

从那以后,肖忠泉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雕塑了。他先后赴厦门、广州、北京等地的雕塑园谋职,通过不断学习,肖忠泉的技艺有了很大的飞跃,许多公司纷纷前来定购他的作品,也有不少雕塑院高薪聘用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肖忠泉竟然选择了回乡创业。

“吉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改革开放呈现的勃勃生机,一定能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肖忠泉心里这么想。2004年,设在吉州区禾埠乡戴家村,孕育肖忠泉梦想的“庐陵雕塑园”创立了。多年漂泊在外的游子终于在家乡有了属于自己的追梦的“家”。

回归本真中

追艺之梦在恬静生活中延伸

最大的浮雕作品面积达100多平方米;最大的油画作品面积达80多平方米;最高的雕塑作品达4米;……

数十年来的艺术积淀,使肖忠泉成了一个佳作迭出、且广受市场认可的民间艺人。从绘画到雕塑,从雕塑到园林设计制作;从风景到人物,从古代到现代,肖忠泉的作品从时间到空间,涉猎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采访中,肖忠泉告诉记者,他有两个最大的梦想,一是让作品反映的是最本真的东西,并被大家认可;二是希望艺术之路后继有人,让艺术美化生活。

“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就是灵感和情绪。”肖忠泉说。为此,他常在屋后的那棵老樟树前去寻找创作的感觉。深冬的樟叶绿得发暗,春天的叶绿得最嫩,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肖忠泉把感受到的生活意境一遍遍地刻在心中。

受父亲的影响,肖忠泉的女儿在赣南师院美术专业毕业后,现任职于安福县二中教美术。平时空闲时还会到父亲的工作室内帮忙做雕塑。“对于学什么、干什么,我们做大人的从来没有去要求她怎样。如今,她自己能走上这条路,我很欣慰。”肖忠泉得意地说。

得到肖忠泉指导的不仅有他自己的女儿,一些从厦门、南昌等地慕名而来的美术系学生也常常向他请教一二,那些朋友托朋友,送来学习绘画的吉安子弟更是数不胜数。

“这一两年雕塑做得不是很多,主要以油画为主。年轻时打拼得很苦,老了就想放慢点脚步,细心打磨,多做点好作品出来。”肖忠泉感慨地说,虽然现在作品不如以前那么多,但创作中却也更精细了。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