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亲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家里人口多,虽然父母都在乡里圩镇供销合作社工作,但是我出生不久家里便接连遭受严重打击。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家里人口多,虽然父母都在乡里圩镇供销合作社工作,但是我出生不久家里便接连遭受严重打击。一是年纪达八十三岁的奶奶去世。刚刚安葬好老人,家里就又接到通知要下放到农村去。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为减轻政府负担,城镇单位双职工及其子女必须下放一部分家庭到农村去自力更生。

我们全家六口都被下放到一个举目无亲的小山村。首先只能是借住在别人家的余房里,条件之差可想而知,寄人篱下,苦不堪言。其次是粮食,当时虽然是人民公社,大集体,却都要靠劳动力挣工分。父亲年老多病,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都尚年幼,所有的重担都落在瘦弱的母亲身上。母亲自然是里里外外,起早摸黑,没日没夜地劳动。无论怎样辛苦都毫无怨言,不甘人后。可虽然辛苦付出,却因缺乏强劳动力,生产队计分分值低,年底结算时仍然欠账,常常担着空箩筐去,回来时也带不回多少粮食,生活无以为继。母亲面对这些困难都很坚强,回家后仍然说我们家会有办法挺过去的。自然,就是靠自己开荒种地收获的红薯、杂粮当主角,将就着过。后来我才知道她常常在家人睡觉后偷偷心酸流泪。小时候常常我睡觉时,家里厅堂里放着一大担红薯藤,我往往就是伴着她剁菜声入睡。第二天早上起床后红薯藤已煮成猪食,这期间剁煮时间需四五个小时,可想而知母亲几乎一夜未眠。日复一日,家里的木墩都被剁矮了一节,一年到头才养大一头生猪。

母亲一直以来最为遗憾的就是自己没有读过一天书,不识一个字。但是她知道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她对我们的文化教育极为重视。那时当地农村女孩子基本不上学,都去劳动,帮助家里做杂务。而我两个姐姐都得以上学,后来大姐虽是帮母亲做事耽误学业,也已小学毕业,是同龄人的佼佼者了。大哥和二姐都高中毕业,是村里屈指可数的高材生了。至于我,是赶上了好时代,生逢其时,恢复高考,我顺利考上大学本科,母亲一直引以为傲!

母亲的眼光看得很远,尤其是在置办房产方面。父母结婚时,正当解放,家里一穷二白,真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只能在圩镇租店做点小生意为生。苦苦经营几年下来,父母东借西凑,省吃俭用才在圩镇购买一幢街中心的带店面的房子,店铺里可摆近二十张小方桌。后来在农村,住在别人家的余房里,除了条件差,更难过的是很遭人白眼。房主家人心存抵触,明里不说,却暗里使绊子,常常话中带话,很难听的。每每此时,母亲都大度地开导我们说这些是暂时的,我们应该感谢人家,人家没收我们一分钱,人家也很困难,但我们一定要自强自立。当时父亲觉得异常郁闷,看不到希望。这种情况下,父亲觉得不如要求生产队指定地点建起自己的房子来,资金来源就是把圩镇上的店铺处理,母亲听了一反常态,坚决反对。母亲的理由十分充足,她坚信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政策总有一天会改变;另一方面,我们兄弟姐妹都会长大,迟早也会离开这里。在这件事上,母亲的意见占主导,圩镇店铺保住了,父亲也不再提建房的事。

三年后,父亲恢复正常工作。十年后,全家恢复吃商品粮,离开农村返回圩镇。店铺虽旧,却是自己真正的窝,这里也成为全家人在改革开放初期谋生存求发展的立足点。日后母亲每每谈起店铺,她都很开心很自豪,为自己当初的坚持而庆幸。后来她跟随我到县城生活,一直觉得我的套房缺失了店铺的自由、喧闹,不接地气,我们都理解她。直到她病危之际,她对我们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她要回到店铺住,她想在店铺里安详离开。我们兄弟姐妹商量,虽然店铺已出租,加上圩镇上没有其他亲人,但是我们还是决定成全她的心愿。大家总动员,克服困难,一起陪这个吃了一辈子苦的老人在她自己置下的房屋里度过最后那段日子。

母亲一生善良,教育我们要善待他人,知恩图报。家里当年开茶店,父母待客热情,经营有道,生意兴隆。我们当地茶店传统文化丰富,无论是朋友相聚,还是谈婚论嫁,消磨时光,都要在茶馆进行。平日里、尤其是当圩日热闹非凡。客人习惯是先吃茶再买单。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总有囊中羞涩的人要求赊账。作为老板娘,母亲从来都满口答应,不为难顾客。一开始奶奶很是不满她的做法,可父母都劝奶奶说,吃都吃了,人家定是万般无奈。我家虽然小本经营却也赢得了人气和好人缘,因而生意很火爆。父母从不与人发生争执,有时亲戚朋友或顾客间有治病救人等急需,父母也一定会伸出援手。

母亲是知恩图报的人。她常对我们说,当年家里买店铺时外公家里非常困难但却很支持,外公把家里唯一值钱可变卖的东西变卖,将钱给予我家,那是当年外公做木材生意留下的一个纪念。母亲说钱不多但暖心,这个恩情不能忘。我们家下放时虽然艰难困苦,但是还是得到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父母亲一直要求我们要心存感激,是这方水土养育了我们,是这里的人给予我们希望。后来,父亲落实政策回到圩镇上班,他上班的地方就变成全村人的中转站。父母亲对男女老少都笑脸相迎,当时物资紧缺,乡亲们要买点紧缺物资,父母亲都全力以赴。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