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吉水仁寿乡诸书院粗考
2017-12-08 10:1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吉水素有“簸箕晒谷,教子读书”的传统,更有“序塾相望,弦诵相闻”的盛况。“朝士半江西,翰林多吉水”,道出吉水科举兴盛,人才辈出。据光绪年间统计,有书院五十三所,还不包括乡村蒙馆。“家诵孔孟,户说程朱”成了吉水城乡书院蒙馆,莘莘学子的主旋律。

吉水北面仁寿乡,共有九个都。一都坝溪固州皇寮书院,二都醪桥,三都黄家边,四都马田书院庵、桐木兴仁书院,五都水田玄潭江阳书院、枫陂兴义书院,六都住歧下白沙清潭观,七都银村谢家,八都习黄二家、陂下龙城书院,九都南溪邓家私塾、鹫峰寺玉兰书院。

皇寮书院。《全唐诗》所提及的十一所书院,就有皇寮书院。隋大业年间,由当时吉州通判刘庆霖创建。位于固州西北竹皇里。比唐明皇设置的丽正书院,还要早十年,是最早的私人书院之一。

四都马田,山水多佳,庞氏尤占其胜,“面雨峰而环双溪”。书院庵坐落其间。“脉目东山,绕于西南,坤位天马,南来婉转绵亘,凡有十余里,至是绎为长阜,而名甄盖之,山就田盘旋,屈曲回环,坐西北面,向东南为基。”原双村中学地基之下,尽是唐砖宋瓦,是书院遗址所在。其旁是吉水通往峡江的官道。明初大学士解缙在《庞氏重修族谱叙》中撰述:“余又尝过仁寿之乡庞氏之族,甲弟崇墉,与山水相映照,田池潆带,古木参天。灯火之光,唔咿之声互入耳目。”解缙看见过书院宅第高墙,与山水相映照,书院四周古木参天。傍晚时分,书院灯火通明,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当他看到此情此景,沉吟太息,徘徊许久,不忍心扰乱这温馨的场面。

马田书院创办于南宋时期。庞氏是当地望族,“庞之先家,袁之分宜,十一世祖,称云轩者,始徙吉水仁寿。其后,家世益昌。”庞氏兄弟数人,皆以文章理学取巍科高第。文天祥与他们兄弟五人,交往甚密。文天祥在《马田联辔》诗中说:“仗剑曾登大将坛,今朝联辔田垅间。鱼洲池上加鞭走,羊牯塘边勒马看。手拔云霞行义气,顶摩苍昊展忠肝。同仇记取吞胡约,定效焚舟誓不还。”展示他的心志。并于咸淳九年(1273),知赣州任上,为仁寿庞氏作谱序。

据解缙撰写的《庞氏族谱序》载:解学士曾听说,华云先生及许多庐陵先贤,都曾在此讲学交流,连解学士都感慨叹息,“恨不及当时与之,问难而唯诺也。”学者称华云先生,是吉水白沙螺陂欧阳衡(1312———1381),是欧阳修十六世孙,元至正十一年进士,官至江西行中书省。书院几时荒废,无从考证。

兴仁书院,位于桐木刘家与老头两村之间。门前一湾池塘,波光粼粼,塘边田畴依旧。遥望东山,若隐若现。书院四周,有高大的柯树,血红的枫树。后背岭上,几棵千年古松,三人才能合抱。右侧塘边,有一棵三层楼高合抱的金鸡爪树。兴仁书院,隐逸在红叶绿阴之中。它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一栋三间,中间厅堂是教室,两边厢房分别是师生宿舍。

解放前夕,兴仁书院,已经破败不堪,所剩的残砖剩瓦、横梁椽子,都运往八都建小学。“文革”时期,桐木每家每户捐六百块墓砖,在原兴仁书院的遗址上,建起了桐木小学。

五都玄潭江阳书院,位于赣江边玄潭南面,明代隆庆元年,状元罗洪先在家乡病逝。临终前夕,罗洪先让门人,在玄潭雪浪阁聚合,一起制定一年的学习计划。死后,门人还在玄潭雪浪阁下设立祭坛,祭奠他。为了纪念罗洪先,吉水县令王西石下令,在玄潭观南面,创建“江阳书院”。在残存的一小块青石板上,记载附近村庄各姓堂号,如郭忠武堂、曾忠恕堂、周濂溪堂、胡叙伦堂等,是五都各村,捐资建书院证物。

邹元标在家乡从事教育三十多年,江阳书院也是他必去讲学的地方。在他的《语义合编》里,就有记载。剡城周汝登,在其序言中曰:“南皋邹先生,时与门人弟子论学,门弟子随时随地笔记之。以所答问者曰《会语》,说经者曰《解义》,总之曰《语义合编》,学者可以一览而得其全矣。”书中有《玄潭会记》,系邹元标在玄潭江阳书院讲学之记录。

兴义书院,位于水田枫陂村,与兴仁书院同时创建。兴仁、兴义两座书院的取名,符合士大夫雅趣。

龙城书院,位于八都陂下村,是一座比较古老的书院,始建于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由秘阁校勘曾三异创办。曾三异,字无疑,自号“云巢先生”。八都南花村人。是南宋笔记体小说家曾敏行次子。与大哥三聘(乾道二年进士),从兄三复(绍兴三十年进士),同时师从朱熹,授时经常与老师辩论学习中的问题,深得其学。且颇有诗名,尤其精通经学。淳熙年间中乡贡,曾任承事郎,主管华州云台山。三异善长写小楷,多处留有他的遗迹。他继承父亲的遗志,创办龙城书院,教授弟子百余人。当世龙城毛家子弟,也在龙城书院就读,并考取功名。老三三英,学识渊博,通古晓今,是位历史学家,著有《蒙史》十卷。从兄三复,官至刑部侍郎。南花曾氏“孝弟传家,诗书裕后”。素有“七侄同时拜紫徽,三男共日腰金带”之盛况。

九都邓家,也有座私塾,先生姓邓,名淳章,字载福,号倬云。他“资禀颖异,读书不以为章句之学,为文沉毅坚檏,尽屏纎佻嘴媚之习,久困于诸生。嘉庆丙子科仅中副车,恬然不以时命之,利钝为介介,砚耕数十年,惟以乐育后进为念,游其门者,皆不失轨范。”这是清代永丰状元刘绎,在“例授修职郎侯选儒学教谕邓倬云先生墓志铭”里,对自己老师的赞誉。副车是清代称乡试的副榜贡生。刘绎少年时期,曾经在邓家私塾读过书,“余少时尝师事倬云夫子”。刘绎每次往返家乡,路过九都邓家,远在五里之外,就要下马或下轿,以示对倬云夫子的敬意。

鹫峰寺坐落在白凫岭半山麓。在鹫峰寺左边,清代嘉庆年间,修建了一座书院,光绪年间又重修了书院,取名为兰玉书院。先生谢立峰是七都银溪人,在兰玉书院授业,教授乌衣子弟。他常“卧白云、招黄鹤,侭可徜徉,不必吟红乐对,紫薇始称贵达。”谢立峰在鹫峰寺,亦耕亦读亦授业,过着隐居生活。他在《鹫峰寺七夕叙怀》中写道:“秋至犹疑夏日长,梧桐落叶桂含香。舌耕半亩二三子,心醉六经千万行。学舍箪飄悬陋巷,梵居轮奂隔雕窗。谁知别有山中乐,山外浮云淡若忘。”他是一位道骨仙风的老师,有着隐者陶渊明的风范。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