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九龙山
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朱廉仲如此描写九龙之险———“然以其地险绝,必经鸟道,践猿狖始得至,故车尘马迹多所不通。惟仙客禅徒穷幽缒险者,得集于此。”

九龙在武功山腹,为风景极胜之处。

“因九山之圆如童首,昔名九童山。又相传九山下各有一龙蟠之,复名九龙山。”

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朱廉仲如此描写九龙之险———“然以其地险绝,必经鸟道,践猿狖始得至,故车尘马迹多所不通。惟仙客禅徒穷幽缒险者,得集于此。”

我自非仙客禅徒,也志不在穷幽缒险。此番描述,亦未曾使我这浊世俗子知难而退,反倒激起强烈的好奇。并因此念念不忘,也所幸终有回响。

往九龙的前一晚,我在微信朋友圈写下:“宿钱山。往高远处去。道平法师同行。”那一刻,竟有一种弃绝尘世之感。

武功兰若之胜,诚如邹善所言,“邃若图坪,寂若集云,旷若箕峰”。相对而言,九龙更为人迹罕至。未去之前,文字里的九龙,是险,是幽,是神秘,是疏离。

不是吗?刘蓬头在此结茅独栖,蓬头垢面,绝粒食苦菜,寝处无烟火。手植桃树,不长不凋,开花不实。后不知所去,仙踪无迹可寻。

徐霞客也从这里匆匆走过,《江右日记》留下九龙印象———“开坞成围,中有平壑,幽奥中敞”。

龙王桥边,古木蔽空,幽清肃人。水草垂丝,龙蟠于树。

三百年“胜佛禅林”寺庙秩然,塔台林立。衲子晨钟暮鼓,寂然苦行;雅客“扫云而坐,邀月而歌”。

在这万山寂寥烟月之区,文字中的九龙,遗世独立、高远神秘。

可是,我想撇开文字,不问历史。我要的,是亲手碰触的九龙。“文字妨碍真实的感知,语言奴役心灵。”这是印度近代哲学家克里西那穆提的看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也认同。

我想走近九龙。去感受它的呼吸,触摸它的体温。让风拂过手心,让雨打湿身体,往荆棘茅草中穿行,在断垣残壁处徘徊。哪怕真如朋友们说的,四脚并用也要爬上去。

而亲密接触的九龙果然让我刻骨铭心。从上正岗沿防火线步行上山。一路走走停停,说说笑笑,路虽陡峭,风景却美,同行的朋友偶尔高歌两句。我时常越过向导,跑在最前面,找一个高处的立足点,看尘世在脚下渐行渐远。在等待同行伙伴的间隙,任山风裹挟着薄雾,扑面而来。闭上眼睛,深吸入口,沁人心脾。感觉自己在吞云吐雾,飘飘欲仙。一路行进,有惊无险,风光无限,颇觉惬意。

经过近四个小时从海拔900米到近1700米的一路攀升,到得九峰层叠、二水抱环处,即是我们此行的终点———“胜佛禅林”遗址。徐霞客所谓“幽奥中敞”的山谷。

正是在这里,明代宁州、天文二师,继承禅宗衣钵,联臂归山、诛茅辟壤,创佛殿、立禅堂,遂成“巨刹”,倡教于袁吉之境,绵延三百余年。想当年盛况,只留下今日断垣残壁间杂草丛生、碎石荒冢。

逡巡良久,感慨良久。

禅林遗址的石香炉,一只耳朵断裂散落在草丛碎瓦中,同行的朋友一道,拣拾起残块,简单放上去,看起来完好无缺,聊作安慰。

道平法师伏地长拜,以表虔敬。想到禅宗公案“呵佛骂祖”,“丹霞烧佛”,心有所触,心亦释然。禅林破败如此,禅的精神依旧可以羽翼丰满。

此时已是下午时分,正打算择路返回,在一片茂林修竹中艰难前行时,天公突然性情大变,顿时翻脸。陡然间风起雾涌,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方寸之间,难以辨迹。重雾滃翳、阴郁飘渺中更添非人世之感。

因距武功山雷岩不过十五里,加上目光所及,尽是高山草甸。惊雷所至,近在咫尺,无处可避。只好寄身山石一侧,任雨点肆虐翻飞,敲打浸透了肌肤。待雨势稍减、雷声暂停,又疾步而下,几乎连滚带爬。如此几番,下得山来,惊魂未定,花容失色,姿态全无。一身泥泞,狼狈不堪。

等回到安福,下车之后,低头蒙脸一路小跑回家,想想我毕竟还不至于那么特立独行,无视众目睽睽。筋疲力尽之余,所幸并未受寒。只是有朋友扭伤了脚,数月未愈。

归来并无怨言。或许,这才是九龙,在我们面前毫无保留地袒露着它的真性情。虽然得意而去,狼狈而归。虽然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感觉那么无力。如此“风云际会”,倒也痛快淋漓!

又或许,性情中的九龙并不如它看起来那样疏离。性情中的九龙也并不总是那么暴戾无常。

在山雨未来之时,当我踩着柔软的高山草甸前行,就那样和栖息其中的山鸡偶遇,我看着它,它看着我,直到我不由自主地把手伸出去,想去摸摸它。它这才飞身而去,留下一窝10个挤挤的山鸡蛋,带着暖暖的体温,几乎融化了我的心。我于是想到了“灵禽解语”。

且不管是不是朋友们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九龙,本来也是一个孕育生命的地方。就连让我们唏嘘不已的残破不堪的禅林,依然有它的生命力,以我们不曾意识到的方式,在延续。

三五先生谓佛法大意直惟“导诸善,戒诸不善”。上文所说到的天文禅师,为创建胜佛禅林“托钵相向”,“远募京畿”,化八千金。余款又于安福洋溪建石桥,惠及乡里。九龙的性情,更在于此吧。

“文字从来不是事物本身”,这是我所感知的九龙,也许,对您来说并不可靠。何不择一良日,拄杖往那高远处前行?去感知您所感知的九龙。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