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退休干部尹圣庆坚持50余载捐款做好事
退休干部尹圣庆,本可在这小山坡上过着清闲的老年生活,却不断捐款做善事,他缴纳1万元特殊党费,又捐款1万元钱改善小山坡上的交通……他的动人事迹被人传颂。

原标题:归乡常行善 争当“活雷锋”——永新退休干部尹圣庆坚持50余载捐款做好事

1

尹圣庆和1万元特殊党费的收据

■刘志宏文/图

在永新县里田镇政府背面的小山坡上,住着“七家八姓”的20多户人家。原来这里是荒山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为安置该县部分离退休、各类回归、定居人员,镇政府规划了安居工程,逐步形成了这个小村庄。

退休干部尹圣庆,本可在这小山坡上过着清闲的老年生活,却不断捐款做善事,他缴纳1万元特殊党费,又捐款1万元钱改善小山坡上的交通……他的动人事迹被人传颂。近日,笔者采访了这位87岁老人。青春献边疆争当“活雷锋”

尹圣庆,1952年参军,次年入党。起初在广州军区当驾驶员,后调新疆武警总队喀什边防总站(中苏边界)汽车队。他把青春献给了边疆,参军多年来,多次立功受奖。

他行善捐款始于1963年,当时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那时尹圣庆还在部队,被雷锋事迹所感动,便开始学雷锋做好事。那时候每个月的工资基本都花在做好事、捐款上了,成为“活雷锋”。此后,尹圣庆的事迹受到了广泛好评,先后被表彰为“学雷锋标兵”“五好战士”等称号。归乡常捐款不断行大善

上世纪六十年代,尹圣庆从新疆边防武警总队转业回到永新,享受副团级待遇,先是在井冈山钢铁厂,后在永新县林业局,直到1986年退休。当年他的退休金不到100元,在小山坡上盖的房屋其实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土家伙”的平房。

“一名战士会退伍,一位工人会退休,我是一名党员,党员永远不会退休,学雷锋做好事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我一定要做好事、捐款行善到生命的终点。”采访中老人告诉笔者。他退休后,仍然坚持当“活着的雷锋”,不断捐助做善事。平时只要知道谁家有困难,他总要捐送50元、100元钱。有一次,他去台岭乡高汶村,看见一位60多岁老人生病躺在床上,便把身上仅带的50元钱给了老人。

“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尹圣庆将做好事当成了家常便饭。他从电视上看到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地遭受地震,他主动捐款1万元。2014年8月,他从报纸上看到云南鲁甸地震救灾,想到自己是名老党员,于是从银行取出1万元存款,当即乘车赶到县委组织部缴纳了1万元党费,请求以特殊党费的名义向灾区人民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铺开,乡村道路得到改善,他就萌发捐款修一条进村庄的水泥路的想法。可自己已是80多岁的老人,年老体弱,很多事力不从心,于是他想到了所在地的街道居委会,今年8月20日,在征得老伴同意后,从银行里取出1万元积蓄交到居委会干部手中。在他感召下,各家各户也纷纷捐款,加上镇政府的投资,这条巷道小路很快修成水泥大道。

采访时,尹圣庆说:“为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待我下个月的工资到账,我打算将积存的15000元全部捐赠给里田镇老年体协,改善老年人的娱乐设施。我身体还健康,我要省吃俭用,存好100年的党费交给党组织。”生活大节俭全家皆热心

与大方行善相比,尹老的生活可谓“抠门”至极。他限定家里每天的生活费用,生活过得很紧巴、节俭。

尹圣庆家中没什么家具,几样破旧家具均是退休时带回来的。一把破旧竹椅用铁丝串了10次,一张陈旧木床,一台已经不能用的冰箱和一台老电视机。厅堂两边到处是拾来的干树枝,他每天岀家门都要带个筐四处拾柴火。如今的农村烧煤球都已过时了,农民用上了液化气,可尹圣庆的厨房还是土锅灶,用柴火烧饭炒菜。他家门前10余米处,有一个自挖的老水井,井深近10米,他舍不得买水泵抽水,每天用手摇上井水。

房屋边开荒种菜是他的拿手活,种菜自给自足。老两口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很少上街买鱼肉。他身上穿的衣服,全是二儿子在部队淘汰下来。而他每次捐款时,却总是慷慨大方,从不吝啬。尹圣庆一生节俭,从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他的生活,只要是能够做善事,他认为一切都值得。

尹圣庆有三个儿子,都早已成家。二儿子在部队,其他两个均在本县企业下岗,回乡自谋职业。儿孙满堂的他,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但他一领到退休工资首先想到的是去做善事。

“行善做好事,一开始老伴和儿孙们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慢慢地大家就都理解了。现在他们全都支持我,而且全家都成了慈善的热心人。”采访结束时尹圣庆说。正是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尹圣庆赢得了离退休党员、干部、群众的敬佩和赞扬。退休后,他先后九次被老干部党支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